斯大林时代,有两位斯大林的扮演者最受好评。
当仁不让地排在第一位的是盖洛瓦尼,他曾经在《列宁在一九一八》、《难忘的一九一九》、《攻克柏林》等影片中扮演过斯大林。
盖洛瓦尼扮演的斯大林
盖洛瓦尼塑造了一个最帅的斯大林形象,演员相貌堂堂,轮廓鲜明,尤其是盖洛瓦尼注重模仿斯大林的动作细节,在讲话时,盖洛瓦尼注重用手势表达着角色内心的那种坚定果敢的意志,很好地传达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盖洛瓦尼的标志性动作,就是一只手举起,再下压,然后再依次重复,如此形成了他对人物形体动作的附加与捕捉。看起来很简单的手势动作,在盖洛瓦尼富有节奏的演绎下,表达了人物内心的那种击碎任何困难、无所忌惮的情境与状态。
盖洛瓦尼版斯大林
盖洛瓦尼是格鲁吉亚人,连口音都追求惟妙惟肖,而实际上,这一点,并不讨斯大林的喜欢。
斯大林一直希望淡化自己身上的格鲁吉亚的民族特点,所以,后来身为俄罗斯人的演员吉基,更讨得斯大林的喜欢。
吉基
吉基在外形上,很难说与斯大林有什么相似之处,但他体型高大,神定气闲,不动声色中,就把斯大林的形象,强行地给竖立在那里,自有其与众不同的形象气场。
吉基塑造的这么一个用纯正的俄罗斯口音表现出的斯大林形象,很讨斯大林喜欢,这样,在外形上与盖洛瓦尼难以匹敌的吉基,一时与盖洛瓦尼成为扮演斯大林的难分伯仲、各有千秋的扮演者。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中的吉基
在罗伊·麦德维杰夫、若列斯·麦德维杰夫所著的《斯大林鲜为人知的剖面》(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一书中这样介绍吉基:
“在战后的电影《第三次打击》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斯大林的扮演者已经不是像从前那样由格鲁吉亚人(米哈伊尔・格洛瓦尼)来演,而是由在银幕上说话没有格鲁吉亚腔调的俄罗斯演员阿列克谢・季基扮演。这么做是征得了斯大林本人赞同的。季基因演这个角色获得了斯大林奖金。”
由吉基扮演斯大林的1949年版《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分上下集,五十年代初曾经在中国放映过,在中国观众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电影采用编年史的方式演绎战争的进程,也对中国的战争片产生很大影响。后来《上甘岭》中,也采用了这种手法,应该说是受到了1949年版《斯大林格勒大血战》里的这种叙事手法的启迪。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片头
而1949年版《斯大林格勒大血战》里对战争场面的呈现,也直接影响到成荫导演的《南征北战》。
我们注意一下,成荫版的《南征北战》里,最终有一段将军庙激战,可以明显地看到,受到了1949年版《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的影响。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中的城市街景
在这一版《南征北战》中,解放军也埋伏在断壁残垣之中,据电影的开首介绍,这座将军庙车站,抗战时期,我军曾经在这里战斗过,所以也就很容易地解释了为什么有这么一个空旷的废弃建筑。
《南征北战》剧照
镜头里,我们可以看到,《南征北战》也采取了与1949年版《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一样的横移的镜头,扫过壁立的建筑残迹,我军就在个废弃的建筑里,展开了狙击战。
《南征北战》战斗场景
其实可以想一想,1949年版《斯大林格勒大血战》里的骨骼一样的断墙,是因为德军飞机的轰炸所至,而在解放战争初期,很难会出现那种高耸的断墙残壁的情况,《南征北战》里的看起来很逼真的狙击场面,并一定完全符合电影里表现的战争状况。
但我们由此可以感受到1949年版《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在中国的影响力。
这部影片的导演彼得罗夫曾经在1952年11月份,随苏联电影代表团,参加我国举办的“苏联影片展览”活动,还在我国举办了电影讲座。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中的吉基
有一点古怪的是,1949年版《斯大林格勒大血战》,曾经在九十年代在中国的影院里再次露面。当时有观众记录下曾经在电影院里观看过这部电影的这么一个事实。
1949年版《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上下部之间,最初并不是同时上映的,之间相差七个月,应该说是独立发行的两部电影,不过,在我们中国放映的时候,上下部联在一起放映。
1990年,前苏著名的奥泽洛夫导演的的三个小时版的同名电影上映,央视里播放的时候,也用了《斯大林格勒大血战》这个译名。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剧照
在奥泽洛夫版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战》里,朱可夫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但在1949年版《斯大林格勒大血战》里,看不到一丁点朱可夫的影子。在影片中,承担着日后朱可夫的随时听令职能的是国防部参谋长华西列耶夫斯基,而他在影片中的作用,也是听令于斯大林的神机妙算,点头称是,落实于行动。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动用的参拍人员不可谓不巨大,但效果并没有呈现出来。在这部电影中,参演的有一万多名士兵,动用了一百多辆坦克,一百多架飞机,还出动了橡皮船、装甲气艇。斯大林格勒还开辟出专门的地方,供电影拍摄。在前线指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崔可夫,还有被俘的德军将领保罗斯都为电影的史实提供了背景介绍,尤其是保罗斯对德军司令部里的决策幕后,都给了很大的真实信息的助益。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剧照
1949年版《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存在的问题,是一目了然的。正如影片里吉基所塑的斯大林形象高大无比一样,整个电影里,只有斯大林在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总是他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如有神助地不断作出指示,确定决策,部署兵力,调动部队。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中的斯大林
当然,这也反映了一定的事实,即使在西方学者的二战史书中,也肯定了斯大林在指挥战事的时候,的确有比前方将士更高的决策判断与站位,但是,1949年版《斯大林格勒大血战》里的斯大林完全是通过面向地图苦思冥想,便把一个个锦囊妙计持续输出,落实到战场上,未免太过神奇。
而电影里的战争场面,即使是当时的观众,也感到气魄过小,缺乏真实感。这不能不说是黑白电影难以真实地传达着宏大气势的局限性,在影片里,我们的确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军队冲锋的镜头,但是银幕场景的狭小、黑白镜头的示意性,都无法传递出真实的气势与风采。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的战斗场面
所以,影片里的战争场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并没有达到惊天动地的视觉效果。
到了1990年奥泽洛夫拍摄新版《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的时候,前苏联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尾声部,电影拍到最后,没有钱了。
奥泽洛夫无奈之下,不得不向美国华纳兄弟公司求助,得到了拍摄资金,不过好莱坞向来是得寸进尺,要求在影片里加塞美国演员,奥泽洛夫百般不愿,但钱能通神,两相权衡,最后不得不让出了第一个号男主角崔可夫,由美国演员鲍沃斯·布斯出演。这也算是国将不国之前的奇闻。
鲍沃斯·布斯
1990年版中的崔可夫
1949年版《斯大林格勒大血战》里没有塑造出一个生动的士兵形象,其实对比电影剧本,里面还是刻画了各式各样的士兵形象与普通人的形象,包括一个当地的老太太,都描写得很是生动,但到电影里一概不见了,全是写意式的士兵雕像式的存在,看上去刀砍斧削的士兵剪影,看不见一丁点真实的人的内心,所以,电影里的战争场面,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不得不说是电影的缺陷所在。
1949年版《斯大林格勒大血战》还是与后来拍摄的《攻克柏林》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攻克柏林》的思路是正确的,那就是通过一个普通士兵的爱情线索,来串联起战争,同时,也映衬着斯大林的形象伟岸。
在1949年版《斯大林格勒大血战》里,只有孑然一身的斯大林,孤独地在克里姆林宫的大殿里来回踱来踱去,也许为了照顾到斯大林的这种形象的孤独,电影里特意安排了一位察里津的旧友,来看望斯大林,而斯大林还与他拿起一本托尔斯泰的巨著,来回顾当年被打败的拿破仑的心境。
吉基能走上扮演斯大林的通衢,与他之前塑造过《库图佐夫》、《海军上将纳希莫夫》有关,历史上的库图佐夫在莫斯科迎战入侵者,成功地反败为胜;海军上将纳希莫夫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敌人,正是苏联电影《第三次打击》中的现代苏联士兵们在同样战事中取得胜利的先辈楷模。
吉基扮演了多部历史片中的国家英雄,这种伟岸的气质,在当时的拍片思路下,与斯大林的个人气质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与共通性,吉基转型扮演斯大林,有着历史底蕴的支撑,更有着时代对他的外貌形象的首肯。吉基的个性与气质,天然地吻合了一个威猛高大的斯大林的形象诉求。
下面,我们看一看,吉基参演过的一些电影情况:
1934年,在《渔民的反抗》中出演角色。
《渔民的反抗》中的吉基
1943年,在《库图佐夫》中出演一号角色。
《库图佐夫》中的吉基
拍摄这部片子的时候,正是卫国战争期间,电影用历史上的胜利范例来鼓励现实中的斗争的意图是很明显的。电影现在看来有一点粗糙,人物带有漫画色彩。这部电影曾经在我国放映过。
1946年,在《海军上将纳希莫夫》中扮演男主角。
《海军上将纳希莫夫》海报与剧照
1947年在《外科医生彼洛果夫》中扮演海军上将纳希莫夫。
《外科医生彼洛果夫》海报
1947年在《普通一兵》中扮演斯大林。这是有资料可查的吉基第一部出演斯大林的影片。
《普通一兵》海报
1948年,在《真正的人》中扮演部队医生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
《真正的人》剧照
1948年在《第三次打击》中出演斯大林。
《第三次打击》剧照
1949年,在《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中扮演斯大林。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从下面的演员资料中了解到更多的吉基艺术之路的细节:
吉基(1889--1955)苏联演员、导演,苏联人民艺术家(1949)。1909年曾在哈留吉娜学校学习。1910年起在莫斯科艺术剧院工作,1913年在该剧院第一艺术学校工作。1931--1936年主持戏剧学校的工作。曾在瓦赫坦戈夫剧院、小剧院、莫斯科普希金歌剧院等地方工作过。1919年从影(《你是什么东西》)。他扮演的角色有:《大败拿破仑》(即《库图佐夫》,1944,1946年获苏联国家奖金)中的库图佐夫,《海军上将纳希莫夫》(1917,获苏联国家奖金、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奖)中的纳希莫夫,《第三次打击》(1948,1949年获苏联国家奖金)和《斯大林格勒战役》(1949,1950年获苏联国家奖金)中的斯大林等等。吉基所扮演的角色以具有巨大的内在力量著称。他的重要创作是在影片《真正的人》(1948)中扮演外科医生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剧照
从这个简历里可以看出一个疑惑之处,就是1936年之后,他的演艺生涯怎么中断了?
其实,吉基的人生经历还是挺坎坷的。难以置信的是,虽然他日后扮演斯大林、得到了斯大林本人的首肯,但他在三十年代,也曾经坐过牢,发配过西伯利亚。这也是履历表中未提及那一段时间他的演艺经历的原因。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剧照
据资料显示,1936年,吉基被赶出莫斯科,到列宁格勒的一家剧院当了导演,由于才华出众,受人嫉妒,被人陷害,1937年,他戴上了从事反苏活动的罪名,发配到西伯利亚的劳改营,一直呆到1941年才被释放,但也不让他重新回到莫斯科与列宁格勒,被安置在西伯利亚城市鄂木斯克。一直到1944年出演《库图佐夫》,才实现了命运的转机。
因为扮演斯大林,吉基也受到了斯大林本人的关注,斯大林曾经邀请他到克里姆林宫见过一面,问到他的经历,知道他曾经在西伯利亚流放地呆过,斯大林对他说:他的监禁是必须的,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必须在流亡和战俘营中体验这样的经历。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剧照
但过去的磨难,并没有影响吉基在银幕上塑造出最威武高大的斯大林形象。
只是后来吉基的同事,因为导演了一部讽刺官僚主义的舞台剧,惹了很大的麻烦,受到了批判,吉基与这位同事过从甚密,心情也受到影响,自此染上了酗酒,精神也郁郁寡欢。
1955年,斯大林去世后两年,吉基死于心力衰竭,享年66岁。
另一位斯大林扮演者盖洛瓦尼于1956年去世,享年63岁。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剧照
两位扮演风云人物的演员,盖洛瓦尼与吉基,在斯大林在世的时候,的确风光无限,享尽尊耀,两个人分别演绎出了斯大林最帅的一面与最威武的一面。在日后的斯大林形象中已经再也不见了这两个当时的世界公认的气质维度。
盖洛瓦尼版斯大林
从艺术形象上来说,这两个人的确在电影胶片中留下了一个特别的形象架构,可以反衬出日后斯大林形象的各种波动与色泽,具有了独特的参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