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这片充满温情的土地上,无数平民英雄以平凡之躯铸就了不平凡的壮举,他们的“凡人微光”汇聚成照亮八桂大地的璀璨星河。以下是部分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及其背后的社会支持体系:
一、英雄群像:平凡身躯中的非凡勇气
1. “夺刀医生”韦仲谋
2023年9月,桂林市荔浦市人民医院医生韦仲谋在遭遇精神障碍患者持刀袭击时,头部受重伤仍奋力夺刀,保护同事和孕妇护士,成功将歹徒反锁于值班室,避免了更大伤亡。他的事迹被誉为“医者仁心的璀璨光芒”。
2. “舍命16次”的钟喜礼
贺州居民钟喜礼曾救起16名溺水者,却在2022年一次夜间救援中因潜水设备被卡牺牲,年仅48岁。他的坚定信念——“生死未知,我比你们熟悉水性”成为英雄精神的永恒注脚。
3. “水上卫士”黄庚有
南宁退休辅警黄庚有十六年来救起200余人,创下单次救21人的纪录。他长期义务巡查邕江,甚至在退休后仍驾驶冲锋舟救人劝生,诠释了“水上英雄”的担当。
4. 民族团结勇士纳斯尔·托合提
新疆籍个体户纳斯尔在桂林空手夺刀阻止行凶,被刺中肺部仍坚持保护他人。他的行动彰显了民族团结的力量,获评桂林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
5. “英雄父亲”彭飞
柳州职工彭飞在柳江边5分钟内连续三次下水,救起四名被困急流的孩子,自己因横纹肌溶解症住院18天。他坦言:“看到孩子呼救,只想救人。我自己也是一个父亲”。
二、制度保障:让善举无后顾之忧
广西通过政策与行动构建了完善的见义勇为支持体系:
- 表彰与优抚:截至2025年,全区累计表彰3519名见义勇为人员,发放奖励金1228万元,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表彰分别达78人、479人。
- 法律保障:《广西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2020年)明确医疗、住房、教育等优先政策,并建立遗属优抚、伤残康复等标准。
- 社会联动:南宁、桂林等地推出“一户一策”帮扶,如资助子女学费、推荐就业岗位、购买医疗保险等,形成“需求收集—精准帮扶”闭环机制。
三、精神传承:从个体到全民的善行浪潮
广西通过多种方式弘扬英雄精神:
- 文化传播:编写《八桂英模谱》、举办专题晚会、拍摄公益广告,将事迹融入校园教育,如玉林市开展35场校园宣讲,培养青少年正义感。
- 时代新内涵:基金会将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如陈革斌两次捐献挽救血液病患者)、边民主权维护等纳入表彰范围,拓展见义勇为的现代意义。
- 社会共鸣:2025年表彰晚会上,英雄们“下次还会冲上去”的朴素宣言,引发观众共鸣,推动见义勇为从“个体善举”向“全民风尚”转变。
结语
这些平民英雄用血肉之躯筑起守护生命的屏障,而广西通过制度保障与社会动员,让善行成为可延续、可复制的精神力量。正如晚会主题曲《祖国不会忘记》所唱,他们的光芒将永远镌刻在八桂大地的记忆中,激励更多人传递温暖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