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创办至今,中超联赛已经走过了21个年头,但联赛和俱乐部在运营和管理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可以说,现在没有一家中超俱乐部可以真正做到盈利,有国企背景的俱乐部可以得到大量资金的支持,而中小俱乐部的造血功能几乎趋近于零,欠薪已经成为了最近几个赛季老生常谈的话题。
据报道,中超目前大部分的俱乐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欠薪情况,多家俱乐部正面临着解散的风险。即便是本赛季表现尚可的球队,也难以摆脱财务困境。目前,只有少数的俱乐部能够做到按时发放工资,申花和海港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两家俱乐部不仅薪水发放及时,还为球员提供了丰厚的赢球奖金和优厚待遇,成为国内球员趋之若鹜的“香饽饽”。
然而,即便是管理相对规范、待遇优厚的申花,也难以避免国际足联的处罚。近日,国际足联官网公布了最新的转会禁令名单,上海申花赫然在列。自2025年4月17日起,申花被禁止在三个转会窗口内注册新球员。这个突如其来的禁令让业内外一片哗然,因为申花近年来一直处于争冠集团,背后的金主久事集团财大气粗,资金投入充足。所有,这次申花俱乐部遭到重罚,肯定涉及到了外援合同纠纷。
据报道,此次申花被禁引援,主要是因为5年前与厄瓜多尔外援菲德尔·马丁内斯的合同遗留问题。2020年9月,申花以150万美元的转会费引进马丁内斯,双方合同原本签至2022年底。然而,马丁内斯仅效力了不到半年,代表申花出场4次,仅打入1球,赛季结束后便离队。
虽然申花新东家久事集团接手后,已结清了马丁内斯的工资,但合同中还涉及一份与绿地传媒签署的肖像权协议,金额为30万美元。由于这份合同未获及时履行,且时间拖延多年,利息累计高达86万美元,最终总纠纷金额高达116万美元。
此次国际足联在裁决中,认定绿地传媒与申花存在关联关系,因此支持了马丁内斯的申诉。虽然肖像权合同的签约主体是绿地传媒,但FIFA认为与申花俱乐部密不可分,最终将责任归咎于申花俱乐部。面对FIFA的处罚,申花俱乐部只能选择尽快与马丁内斯达成和解,支付全部欠款及利息,否则禁令将持续生效,严重影响球队未来的引援和竞争力。
实际上,上海申花的情况并非个案。近年来,中超多家俱乐部因外援合同纠纷被国际足联或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判罚,原因大多是合同履行不规范、薪资或解约金拖欠、肖像权等第三方协议未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不仅暴露出国内俱乐部管理上的短板,也折射出整个联赛市场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的现实。
而这也使得中超品牌价值受到了负面事件的影响,众所周知,联赛的市场化程度、赞助商的积极参与、球市和上座率等指标,才是衡量品牌价值的核心。而现在中超的品牌积累正处于尴尬阶段,很多俱乐部过于依赖投资人注资,缺乏稳定的商业模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球票收入、媒体关注度和比赛收视率等数据也无法与欧洲、日韩等联赛相提并论,联赛的“职业化”只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