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顶尖科学家离开美国,回中国组建实验室,此前曾被美政府调查

阅微札纪 2024-12-23 17:57:05

文|阅微札记

编辑 | 阅微札记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中间。

震惊!又一位顶尖华裔科学家离开美国,重返祖国怀抱。

这位在癌症研究领域久负盛名的学者,于美国顶尖研究机构担纲要职,荣获无数荣誉。

然而,正值其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全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位科学家放弃了在美国的一切?他的回国又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从“海外明星”到“被调查者”

这位从美国回来的顶级科学家就是孙少聪,而孙教授的经历堪称传奇。

从湖北大学毕业后,他远赴瑞典深造,随后在美国展开了辉煌的科研生涯,而其凭借在T细胞免疫机制研究上的卓越贡献,孙教授迅速成为学界新星。

2018年,美国政府启动了一项针对华裔科学家的调查行动,孙教授不幸被列入调查对象之列。

而这场调查宛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他的职业生涯之上。

这项政策不仅影响了孙少聪,还波及了众多华裔科学家,有统计显示,超过200名学者被列为“有问题”对象,其中不乏像吴息凤、洪明奇这样的知名学者。

此计划的施行,无疑为中美科技交流笼上了一层阴霾。

然而,每一次危机都蕴含着新的机遇,正是这场风波,让许多海外华人学者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选择。

孙少聪在经历了职业生涯的重大挫折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国。

据悉,在2024年7月,他入职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并担任要职,这一决定背后,折射出中国科研环境的巨大吸引力。

近年来,中国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各类人才引进计划纷纷涌现,仿若雨后春笋。

而对于像孙教授这样的顶尖人才而言,祖国提供了一片可以大展拳脚的沃土。

孙少聪计划在新的岗位上继续深耕T细胞研究,探索癌症免疫治疗的新篇章。

这种前沿研究,无疑将为中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科学无国界,孙教授的经历虽然曲折,但也凸显了国际科研合作的重要性。

那么,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的科研界又该如何在开放与自主之间找到平衡呢?

而孙少聪在特朗普实施的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中又受到了怎样的“迫害”呢?

这项计划表面上旨在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和科研成果,但其实施方式却引发了诸多争议。

孙少聪教授就是这场风暴中的一员,他的经历成为了这一计划争议性的缩影。

更令人惊愕的是,超百名科学家竟因此遭受调查、被开除,乃至被终身剥夺获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资格。

这种大规模的调查行动,无疑为中美科技交流笼上了一层阴霾。

虽然孙少聪教授被美国调查的详细原因并没有披露,但可以得知,在美国进行“中国计划”的时候,孙少聪的实验室是贯彻落实美国的政策。

是首批解雇华裔科学家的机构之一,而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因为利益冲突或者是国外收入来源未被披露等原因。

而孙少聪就是被解雇三人中的其中一个,然而,孙少聪并非孤例。

同样遭遇风波的还有曾在MD安德森癌症中心工作的吴息凤教授。

作为转化医学和公众健康基因组学中心的主任,吴教授在癌症研究领域贡献卓著。

类似的还有洪明奇教授,这位曾担任MD安德森癌症中心副校长的学者,也因调查而离开了工作了33年的岗位,转而执掌台湾中国医药大学。

科研合作本应是促进人类进步的桥梁,而非政治博弈的棋子,更有学者指出,这种做法可能会扼杀创新,阻碍科技发展。

有趣的是,这场风波似乎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据统计,2019年至2021年期间,将近4000名华人科学家毅然选择离开美国,回归中国以继续他们的研究工作。

2024年9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两项相关法案,备受争议的计划可能由此重启。

它不仅改变了许多科学家的人生轨迹,也深刻影响了两国的科研格局。

但危机中往往孕育着机遇,这场风波或许也为中国科技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那么,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势,中国的科研界又该如何应对呢?

回流潮背后:中国科研环境的新机遇

在经历了职业生涯的重大挫折后,孙少聪教授做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决定。

2024年7月,这位曾在美国顶级研究机构叱咤风云的科学家,毅然选择回到祖国怀抱。

他加盟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出任免疫与感染研究所所长兼首都医科大学讲席教授。

这一决定,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新篇章,更折射出中国科研环境的巨大吸引力。

这些政策不仅提供了丰厚的科研经费和先进的实验设备,更为海外人才创造了一个能够大展拳脚的平台。

对于像孙教授这样的顶尖人才而言,祖国俨然成为了一片可以实现科研梦想的沃土。

孙少聪教授回国后的科研规划令人期待,他计划建立一个跨学科的免疫学研究团队,继续深耕T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研究。

同时,他还将探索新型免疫治疗策略,如CAR-T细胞疗法的优化。

这些前沿研究,无疑将为中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孙教授这样的科学家,在祖国的沃土上继续他们的科研梦想,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同时,我们也呼吁国际社会摒弃偏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科技进步,造福全人类。

未来的道路或许充满挑战,但只要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坚持科学精神,我们终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华商韬略2021-05-26——《美国打压华裔给中国反超良机,培养人才服务美国中企买单或终结!》的报道

来源:凤凰网(2024-12-17)——《著名癌症科学家孙少聪回国,特朗普将重启“中国行动计划”?》的报道

来源:观察者网2024-12-17——《又一位!世界领先的华人癌症科学家孙少聪离开美国前往中国》的报道

0 阅读:4

阅微札纪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