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85:端午遇见夏收,今日安逸的甜昨日劳累的苦,让我心生感慨

子民看情感 2024-06-12 07:11:59

#头条创作挑战赛#

作者:戏大如天

今日端午节,老家新密进昌的麦子收割应该进入尾声了。

我现在已经成为城市人口,对于老家的记忆越来越模糊。走出小区车库,一阵凉风,洗去了一天的倦意。晚上打球成了近一个月来的常态。

月牙高挂,蛙声起伏。躺在床上,思忆往昔联篇。

连日来,为端午节,备足了功课,赶了一个集,买了两把艾 ,逛超市买了蜜枣,花生米,糯米,芦苇叶……

“爷爷,这粽子真好吃”,“真好吃?那就多吃点儿”。我一边回应着小孙女儿,一边望着前方的车辆,又不时侧脸看下身边的她。小孩子,不说假话,瞧她那样儿,张大了嘴巴,一口接一口,津津有味。

这是乘滴滴打车去东区同仁堂看医生。

好一段时间,小仙女厌食、咳嗽,省中医院大夫一剂药,妙手回春。今天下午去是再清一下底儿。

“爷爷,我吃饱了,喝点水”,“爷爷,我想磕睡”,“好”。

“爷爷,这是做什么呀”,“包粽子”。“你会不会?跟爷爷学好吗?”小孩子爱新奇,说着也拿起粽叶,我比划起来,可毕竟不是包饺子,毕竟她才不满四岁。我借机鼓励她,为爷爷打下锤,递个东西。

其实,干这活儿,我也是笨手笨脚,之前谁会这把戏儿啊,就连吃,也很稀罕。

终于过了一把粽子瘾,足足用了一上午,直到下午三点,大功告成。一盆五颜六色的粽子馅儿,摇身一变,成了有角有棱,一身碧绿,腰系丝带,香味扑鼻的宝贝儿疙瘩,满满三小盆粽子。

夜深人静,无意翻到小四班班级家校群。从视频图片得知,幼儿园老师为孩子组织活动,包粽子,学儿歌,我随即点了赞。

“五月五,过端午,包粽子,喝雄黄。擂大鼓,赛龙舟”,听着孩子们托音悠长的唱读,60年前的记忆,萌萌笼笼,又清晰闪现。

黑夜里,母亲摇芭蕉扇,驱赶着蚊子,在小院的土地上,童年的我渐渐进入梦乡。

第二天早上,太阳透过窗棂照在老式木床上,突然发现,自己的手腕,脚脖,颈上,系着由红黄绿黑白五色秀花线捻成的彩绳,觉得神奇漂亮。照照镜子,发现耳道门口,指甲大一片黄颜色。

有一年,母亲也缝制了一个香布袋儿(一种装有香草的香囊,比现在卖的比起来简直就是乌鸦与凤凰)。再后来长大些,才明白,这几样东西,只有端午节才有。不过,始终没有包粽子,也没有赛龙舟。更不知道一位叫屈原的故事。

那时人都为了生计忙碌,从不讲究什么节日庆祝。到了端午节,有的是油馍,菜角。如遇上打麦子,那就是忙上加忙,喜上加喜了。至今,仍没忘那紧张,热闹,汗流夹背的劳动场面。我们河南麦子成熟的日子一般在农历五月初前后,所以麦收最忙乱的时节总会遇上端午节!

夏收季节,是农村最繁忙的季节,累死累活的忙碌,称为“龙口夺粮”。因为麦收时节,天气变化无常,雷雨暴风随时都可能发生。如果熟了的小麦不及时收割,一场暴风雨,麦粒就会脱落,造成减产。特别是打麦场上,摊着一场麦子,如遇暴雨就会淋湿,遇到连阴雨,积起来的的麦子还会发霉、出芽,损失严重。

农村每到夏收季节,家里男女老少都要下地干活,连同学生与在外工作的商品粮干部,也会放假回老家参加夏收。有句谚语说得好“麦熟麦黄,秀女下床。”意思是夏收季节要全民总动员,平时不干活的人也要参加夏收,为的是丰产要丰收。不能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我是农村人,记忆最深刻的是每到麦收季节,大队把工作重点就放在打麦场上,麦场防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麦子上场前,就发动群众将家里的水缸抬到打麦场,放在场一周,每个水缸旁放两个水桶,缸里灌满水,预防火灾。如果在麦场发生一场火灾,全村人一年的口粮就没有了。

放好了水缸,大队还要确定专职护场人员,挑选那些责任心强的社员担任。大队给村民订立麦场公约,公约内容就是不准生人和小孩进场,不准在麦场抽烟等具体规定。为了万无一失,还要备好报警设备,一般是备两面铜锣,一旦发生火灾,敲锣为号,全队社员全部出动,用脸盆水桶从水缸里舀出水了救火,尽快让火苗熄灭。

天蒙蒙亮,打麦场上人声鼎沸,男的女的青壯劳力,放假的学生,掂的掂,抖的抖。几亩地的麦场,槡杈挥舞,起落有秩,又似戏台上的舞打,兵戎相见,银光闪耀。摊场完毕,社员们三五成群,或坐在树下,或躺在地上,养神铆劲,准备迎接更激烈的战斗。

休息间隙,陆陆续续的家庭主妇出场了。她们为起早贪黑的男劳力,做好了端午盛餐。有提着盆,盛着绿豆汤,有的干脆直接提着铝锅,带着大瓷碗。十有八九,都是炸发面油馍,几乎没有一家送粽子。张家来的早些,李家小孩子送的迟点。大家如大会餐,你尝尝我的,我夹点你的,享受着不一样的口感,那溢于言表的幸福,刻在我的脑海,至今还在。

今天早晨起来,我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插艾叶,这是我从老一辈人那学得的一个习俗。

一种美食,一个节日,给我们留下了无比的欢乐,留恋,怀念。 惜对端午节,60后之前的人,大多跟我一样,了解得少之又少,这不是父母老师的失职。

喜的是今天的孩子们,打小就有机会学习到这些传统文化。但愿他们把这些充满着神奇,美丽的童话般传统,世代传承,生生不息,因为它是千年华夏屹立不倒的文化根基。

甲辰(龙)年端午节

于新郑双湖大道

0 阅读:0

子民看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