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输家”出现了!被中国退货的27架波音飞机,却被两国抢着要

圈聊科技 2025-04-23 12:01:49

当27架波音737 MAX客机从中国舟山工厂调头返航时,全球航空业的神经都被狠狠扯了一下。

这些机身喷涂着中国航司标志的飞机,原本应该降落在上海浦东或广州白云机场,如今却被迫飞回西雅图波音工厂,成了中美贸易战最扎眼的“牺牲品”。

但戏剧性的是,就在这批飞机返航途中,马来西亚和印度的航空公司却争相向波音抛出橄榄枝——只是这看似热闹的“接盘”背后,藏着更残酷的真相。

关税绞杀下的“死亡成本”

2025年4月11日中国宣布对美国飞机加征125%关税时,波音高层或许还心存侥幸,但仅仅三天后,厦门航空那架喷涂完成的737 MAX 9从舟山起飞,横跨太平洋返回美国的画面,让所有幻想破灭。

按照新关税计算,一架5500万美元的737 MAX到岸价直接飙到1.24亿美元,比空客A320neo贵出45%。

这种价格倒挂让中国航司彻底断了念想——毕竟同样的钱能买两架国产C919,还能省下关税去升级飞行员模拟舱。

波音的噩梦远不止价格。得州工厂的工人发现,造机翼用的TA15钛合金突然断供了,因为中国宝钛集团停止了出口;西雅图生产线上的方向舵也卡在成都,成飞集团以“技术升级”为由暂停发货。

这种供应链的“窒息感”让波音CEO戴维·卡尔霍恩在国会听证会上哀叹:“我们就像被拔掉插头的机器,连颗螺丝钉都造不利索了。”

马来西亚印度的“接盘游戏”

正当波音焦头烂额时,马来西亚航空和印度航空突然高调宣布“愿意接手中国退货的飞机”。马航董事经理依兹汉·伊斯迈甚至放话:“我们计划五年内把机队扩大50%,这些现成飞机正是好机会。”

但翻开账本就知道,这不过是场精明的算计——波音为清库存,给马航的报价比市场价低30%,还承诺承担关税差额;印度航空更狠,要求波音把原本2027年的交付计划提前到今年,理由是“帮助消化过剩产能”。

这种“骨折价甩卖”暴露了波音的窘境:西雅图工厂外停着760架未交付飞机,其中151架专为中国定制,光是仓储费每天就要烧掉380万美元。

更讽刺的是,马航接手的飞机需要改装商务舱布局,而负责内饰的江苏企业早已转向C919生产线——波音不得不从墨西哥空运技工,单架改装成本又多花120万美元。

技术信任的双重崩塌

如果说关税是压垮波音的最后一根稻草,那接连不断的安全事故就是早就埋下的雷。2024年初的舱门脱落事件让全球航司惊魂未定,中国民航局随即加强审查,发现波音提供的驾驶舱录音装置电池竟有篡改痕迹。

这种“拿人命开玩笑”的操作,彻底摧毁了市场信任。就连最挺波音的瑞安航空CEO迈克尔·奥利里也改口:“如果关税导致涨价,我们宁可推迟接收飞机。”

反观中国航空业,C919客机用三年时间完成从量产到出海的三级跳。2025年4月,越捷航空用C919开通“河内-昆岛-胡志明”航线,单程票价压到35美元,上座率爆满到需要抽签购票。

更让波音绝望的是技术参数对比:C919机身复合材料占比15%,比737 MAX轻8%;国产长江-1000A发动机推力达35吨,油耗比波音787还低15%。

这些实打实的数据,让“中国制造”不再是廉价代名词,而是成了技术升级的标杆。

全球产业链的“多米诺效应”

波音的危机正在撕裂全球航空产业链。日本三菱重工突然暂停为787梦想飞机供应碳纤维机翼,因为中国商飞开价高15%;意大利莱昂纳多集团把原本给波音舱门的订单转给空客,理由是“中国关税导致波音付款逾期”。

就连波音自家飞行员都开始用脚投票——中航工业开出三倍年薪挖角,西雅图工厂三个月走了47名资深工程师。

这场风暴甚至改变了地缘经济格局,空客在天津增设第二条总装线,目标年产75架A320neo;巴西航空工业趁机推销E2支线客机,报价比同类型波音产品低22%。

而中国商飞更狠,直接在海南自贸港搞起“飞机租赁人民币结算”,把美元体系撕开一道口子。难怪《金融时报》感叹:“当波音忙着应付退货时,中国人已经重新制定了游戏规则。”

最大输家的代价

表面看,马来西亚和印度捡了便宜,但真正买单的还是波音自己。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波音净亏损扩大至49亿美元,市值较2019年巅峰期蒸发72%。

更致命的是技术断层——为节省成本,波音砍掉了797超音速客机研发预算,而中国却在同步推进C929宽体机和CR929超音速验证机。

这场退货风波最辛辣的讽刺莫过于:当27架波音飞机在太平洋上空画着无奈的弧线时,舟山工厂的工人正忙着把波音标识铲掉,改装成C919的交付中心。

就像比尔·盖茨三年前预言的:“当你试图用封锁阻止对手,结果往往是为他们按下加速键。”

而对波音来说,失去的不仅是中国市场的万亿订单,更是参与未来航空科技革命的入场券,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0 阅读:193

圈聊科技

简介:给大家带来最新的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