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抗美援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三大谣言长期误导着大众认知。这些谣言不仅是对志愿军浴血奋战的污蔑,更是对历史真相的亵渎。我们有必要拨开重重迷雾,探寻历史的真实面目。
谣言一:志愿军靠 “人海战术” 取胜韩国总统尹锡悦曾妄言中国军队靠 “人海战术” 拿下抗美援朝战争,此言论实在是荒谬至极,充分暴露了他对志愿军的无知以及对战争理解的浅薄。
1950 年 10 月,志愿军怀着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的坚定信念,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彼时,美军经过数月作战行军,精力已然有所损耗。志愿军一入朝,便如猛虎出山,打得 “联合国军” 第八集团军仓惶逃窜,一口气撤退 100 多公里。
从装备对比来看,美军拥有飞机、坦克、大炮等现代化作战装备,一应俱全;反观志愿军,装备则显得十分 “寒酸”。面对美军的狂轰滥炸,志愿军巧用 “深挖战壕” 之法应对。这一举措让美军陷入了自我怀疑,飞机、坦克、大炮的威力大打折扣,炮弹白白浪费,效果却不尽人意。随着志愿军士气高涨,“联合国军” 节节败退,许多国家见状,不愿再在朝鲜战场白白消耗精力,纷纷萌生退意。到了 1953 年,美国妄图使用核武器时,大部分西方国家都明确表示反对。
在战术打法上,志愿军充分发挥智慧,夜战便是其中之一。夜战,顾名思义,利用夜色掩护突袭敌人阵地。夜间本就是美军警惕性最松懈之时,有时志愿军发动突袭,美军甚至还在饮酒作乐、载歌载舞。据 2014 年公布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数据,将近 20 万人牺牲,其中还包含非战斗减员,如冻死、饿死、病死和失踪的情况。而 “联合国军” 方面,美军阵亡 6 万多人,韩军阵亡 22 万多人,“联合国军” 总计阵亡将近 30 万人。数据清晰表明,志愿军阵亡数量低于 “联合国军”。若真要论 “人海战术”,那也是 “联合国军” 更符合这一特征。

三三制战术
志愿军的作战队形其实有着科学且灵活的战术体系。其步兵战术来源多元,一部分是 30 年代从德国军事顾问团学习来的以轻机枪为核心、步兵班分散跃进突击的战术;一部分借鉴了日军基于掷弹筒掩护、以三角队形刺刀冲锋等战术;还有我国自身战争中总结的精华,如林彪元帅总结的三猛战术、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三快一慢等。在实际作战中,志愿军以连排为单位,组建 “火力组”“支援组”“爆破组”“突击组” 构成突击队,并分成多个梯队,有正面进攻、侧翼包抄和预备队。所谓的 “三三制” 只是战术思想的一小部分。志愿军通常以班为核心,采用波浪式的厚实纵队反复攻击美军防线的薄弱点,一个班倒下,另一个班迅速接替,持续攻击直至突破。同时,还有主攻、助攻以及复杂精妙的穿插分割战术配合。

美军在被志愿军前几次运动战打得晕头转向后,对志愿军战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在 1951 年出版的《敌人的战术、技巧和作战学说》中,详细阐述了志愿军典型的战斗队形,包括多种斜形梯队、宽阔正面横队以及不同形式的三角队形等,这些队形均符合三三制原则。志愿军的密集冲锋与日军那种盲目自杀式的 “板赛冲锋” 截然不同。
美军上校约翰・马丁回忆,将与日军作战的经验套用到志愿军身上是极端错误的。日军作战近乎疯狂自杀,不讲究战术与装备;而志愿军是为实现战术价值而拼杀,尽管伤亡较大,但能在装备极端落后的情况下击溃装甲合成化的世界级军队,这无疑是无上的荣耀。联合国军司令四星上将李奇微也不得不承认,志愿军的步兵战术先进且灵活多变,是世界上最强悍、最难对付的步兵,其排山倒海、坚韧顽强、奋勇冲杀和不惧牺牲的精神,被美军称为 “谜一样的东方精神”,这恰恰反映出志愿军达到了轻步兵作战艺术的巅峰。
谣言二:志愿军作战并不勇猛上甘岭战役、松骨峰战斗和长津湖战役等,哪一场胜利不是志愿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长津湖战役发生于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2021 年上映的电影《长津湖》展现了其惨烈状况。影片中,志愿军战士在零下 30 多度的严寒中行军作战,许多战士被冻成 “冰雕” 的场景,令无数观众为之动容。而现实远比电影残酷,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更是超乎想象。

邱少云,四川铜梁县人,是志愿军第 15 军 87 团 9 连战士。1951 年 3 月,他随大部队奔赴朝鲜作战,在开赴前线途中,头顶美军飞机的射击和轰炸,冒着生命危险从燃烧的房屋中救出一名朝鲜儿童。1952 年 10 月,邱少云所在部队接到潜伏任务。行动前,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部队目标是进攻 391 高地,该高地前沿开阔。为缩短进攻时间、减少伤亡,组织了 500 多人在敌军阵地前沿潜伏。

邱少云潜伏在蒿草丛中,距敌军阵地仅 60 多米,丝毫不能有小动作,更不能发出声音。敌人突然逼近潜伏区,为确保任务顺利,我军炮兵对敌进行打击。敌人遭打击后暂时停止逼近,转而进行飞机侦察并发射燃烧弹。一枚燃烧弹不巧落在邱少云附近,火星溅到他左腿,瞬间引燃衣服,火势迅速蔓延至身体和头部,头发、皮肉被烧焦。但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一声不吭,即便身旁就是水沟,他只要一个翻滚就能灭火,可他为了不暴露目标,咬牙坚持,直至壮烈牺牲。当晚,反击部队成功占领 391 高地,歼灭美军一个加强连。
除邱少云外,朝鲜战场上还涌现出黄继光、孙占元、杨育才等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绝非个例,他们的精神代表了全体志愿军的精神。
谣言三:“联合国军” 失败是因麻痹大意麻痹大意确实是 “联合国军” 失败的因素之一,但绝非主要原因。从战争伊始,不仅美国,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不看好志愿军,毕竟从纸面数据对比,双方实力悬殊巨大。1950 年 10 月志愿军入朝后,美国方面错误判断,认为志愿军只是小股部队 “小打小闹”,不会大举越境作战,这导致美军准备不足,在第二次战役中遭受重创。等美国意识到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坚定决心时,已然无力回天。
作战过程中,美军纪律松散、战略部署失误。美军虽有强大的后勤补给,但战斗初期推进过快,致使后勤补给线拉长,补给出现问题。而且美军对朝鲜地形不熟悉,陷入消耗战,这对其极为不利。面对志愿军的游击战和夜战等灵活打法,美军难以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付出了惨重代价。
最重要的是,两国军队的精气神截然不同。朝鲜战争本质上是朝鲜内政,美国军队无端介入,侵犯朝鲜权益,受到众多国家的批评指责,美国军人自然缺乏战斗的 “精气神”,即便战败,对美国本土影响也有限。而中国则完全不同,北朝鲜与我国东北地区接壤,美军战机时常骚扰我国东北乡村和城镇,抗美援朝是全国人民的意愿。对志愿军而言,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身后就是祖国,绝无战败的可能。正是凭借这股不服输、不能输的 “精气神”,志愿军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美国军队。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彰显了中国军队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志愿军战士不容诋毁,抗美援朝战争不容谣言歪曲!还原历史真相,铭记英雄事迹,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