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外出的你,是否感觉到,机票折扣少了,酒店价格涨了?
事实上每逢节假日都是如此,平时甚至能买到一两折的机票,这时全价你都不一定能买到,倒是有可能会有空出的头等舱跟你招手。
高铁虽然平时买票会有一点点小折扣,节假日恢复原价倒没多少差价,关键是抢票太难了。
至于酒店,那也至少是原价,有些再涨点,已属常态。对于这些现实,大家心知肚明,也都能够理解并接受。毕竟,都是供需矛盾造成的,属于市场行为。
那么,各地办马拉松时,比赛前一晚的酒店价格上涨,有的甚至飞涨,跟节假日期间的这波涨价潮,是不是同一性质?
在我印象中,这种事,较早是出现在清远,后来无锡,乃至重庆,都被热炒过。最近两年,一些中小城市马,赛前当地有关部门不时地“出手”,要求酒店宾馆好自为之。
我比较纳闷的是,今年无锡,酒店涨价又被拿出来说了。记得2019年跑锡马时,地铁线路还没那么多。去年再跑,地铁线路已是密密麻麻的了。按理说,只要城市地铁交通跟上了,一般就不会存在酒店涨价的背景了。
无锡这次是部分酒店有不小的涨幅,一些跑友、网红在网上吐槽,引发一波舆情,有关部门出面,抓了两个典型。这样的处理,赢得不少跑友称赞,因为维护了他们的利益。
1月15日,无锡市市场监管局上下联动,联合滨湖区市场监管局组织赛道沿线60余家酒店、宾馆召开了行业价格告诫约谈会。
一方面要求酒店方按规定明码标价,不得变相涨价,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价格过高上涨等价格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建议参赛者早筹划、早预订,避开拥堵区域。
1月16日,关于规范无锡马拉松期间酒店宾馆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发布。
1月17日,无锡市场监管又披露,两家酒店被立案调查。
遇到问题,打12345,已成为很多人的不二选择。这在马拉松上,也得到充分展现。每年马拉松举办前后,12345接到关于马拉松的“投诉”,不是个小数,大多涉及到的,还是封路影响。
像无锡这般处理,我印象中国内这两年有不少。往往都是市场监管局出面,利用行政手段,让商家“理性”一些。在一些跑者看来,这也是办马拉松城市“有担当”的一种。
一场马拉松赛,会造成大量外地选手在赛前一天蜂拥而至,对于大城市、接待能力强的旅游城市,这都不是事,对于大量中小城市,会有些问题的。大家都想住得近、住得便宜一些,那城市必然满足不了跑者的这一需求。
那些有“地利”之便的酒店,这一天就成了香饽饽。既然有强大的市场需求,在这些酒店眼中,这就是商机啊,有钱为什么不赚,涨呗!于是,每年赛前,不少地方都要把这当个事地抓一抓,不过看起来,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可能我们要先界定一下,跑者去外地跑马,是一种什么行为?
城市马拉松,自然是需要外地跑者前来,带来吃住行游各方面的消费,拉动经济。马拉松在眼下又被包装为一项很具情绪价值的运动,不少跑者会产生一种想法,我来跑马,是你城市的需要。正是因为有我们一个个跑者的捧场,马拉松才能办起来。
我看到有一些网红、跑者在社交媒体上讲:无锡,你这样,我不来了!不知道锡马会不会感觉到紧张,少了这些自我感觉良好的,锡马将失色多少。
在国内,现阶段的马拉松,本质上还是一场城市福利。你付出的报名费和享受到的赛事服务、福利,是远远不对等的。单算马拉松账,每一名参赛者都是赚的。需要厘清的是,大家切忌将这种福利性,“带入”到跑马的前前后后。
你到外地跑马,是个人行为,也是一种市场行为。包括出行上,想省钱可以坐慢车,不差钱可以头等舱。住宿上同理,针对自己的预算,选择适合的酒店。
如果马拉松举办期间,一座城市的酒店都在飞涨,那的确是个事,其中可能会涉及到违法行为。个别酒店的涨价,似乎不应该成为一个话题,也不值得大家每年都热议。时下优秀的马拉松都是市场化运营,与之匹配的,是相关工作、问题,要以市场的思路去考虑、解决,不宜总依赖城市行政力量。
如果有关部门不出手,是不是酒店价格就暴涨?
这可能取决于市场调节,关键是外地跑者的承受能力,不涨不现实,涨多少是合理的,交给市场,有两三年,就会找到一个双方都能理解、接受的契合点。你涨高了,没人住,不用管,明年肯定不敢这么做了。让市场去“捶打”,而非有关部门,马拉松才不会是爱哭的孩子,总是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