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朝鲜朴宪永要求彭德怀出兵追击,彭生气:你不是还有几个师

风华评过去 2024-09-06 17:54:50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如火如荼。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踏上朝鲜半岛。这位开国元勋即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外交和军事挑战。

新中国首次出兵他国,彭德怀如履薄冰

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要派兵出国作战,这可是破天荒的大事。彭德怀这个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如何处理好中朝两国、两党、两军的关系?更别提还有个苏联大使在一旁虎视眈眈,这局面可真够复杂的。

毛泽东早就看出这其中的门道。他在10月8日就下了死命令:咱们的志愿军进了朝鲜,可得把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朝鲜政府和劳动党,还有金日成同志,都当成自家人来对待。这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

【事情起因】彭德怀入朝后,对金日成毕恭毕敬

彭德怀可不是吃素的,他把毛主席的话牢记在心。一进朝鲜,他就以身作则,把自己当成了金日成的小弟。

要知道,彭德怀可是50多岁的开国元勋了,在国内那是响当当的大人物。毛主席还专门为他写诗:"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可到了朝鲜,面对30多岁的金日成,彭德怀却像个小学生见了校长,恭敬得不得了。

每次听说金日成要来,彭德怀就跟过年似的,提前打扫卫生,安排保卫,还亲自带人去迎接。只要遇到重大作战问题,彭德怀都要先征求金日成的意见。他还三天两头跟手下唠叨:"咱们得维护金日成同志的领导地位和威信,这样才能打败敌人。"

有一回,汪大铭路过志愿军总部,跟彭德怀说想去平壤看看"老战友"金日成。彭德怀当场就给他来了个当头棒喝:"你这是胡闹!现在是两个国家的关系,人家可是国家元首。"这一番话,把汪大铭说得哑口无言。

中朝两军意见分歧,彭德怀巧妙化解

虽说彭德怀处处给金日成面子,但在军事决策上,两边还是难免有分歧。第一次战役打完,中苏朝三方就吵起来了。争论的焦点是:是该诱敌深入,还是该乘胜追击?

彭德怀可不是一般人,他耐着性子给大家讲道理,终于说服了所有人接受了他的意见。后来彭德怀回忆说:"我们当时采取了故意示弱,让敌人骄傲自大,然后诱敌深入的战术。这可是当时打第二次战役唯一正确的方针。可他们一开始不同意,非要乘胜追击。"

事实证明,彭德怀的判断是对的。如果听了朝鲜方面的意见,第二次战役哪能打出那么大的胜仗?

打完第三次战役,又遇到同样的问题:是不是要乘胜追击?双方又吵起来了。这时候,朝鲜人民军刚在东北和朝鲜北部休整完毕,把部队缩编成了6个军团23个师,马上就能投入战斗。这下可好,中朝两军该怎么配合作战,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统一指挥之争,斯大林亲自"调解"

彭德怀觉得,现在最紧要的就是统一指挥。可有些人不这么想,他们觉得派个参谋去联络交换情报就够了,根本不需要两个司令部挨在一起,更别提什么联合司令部了。

这事儿虽然没当面吵起来,但是一直捅到了斯大林那里。1950年12月3日,金日成跑去跟毛泽东秘密会谈,他说:"统一指挥这事儿,斯大林发电报了。他说中朝军队得统一指挥,因为中国志愿军有经验,应该由中国同志当正的,朝鲜同志当副的。我们劳动党政治局开会讨论过了,都同意。"

就这样,毛泽东和金日成当场拍板:成立联合司令部,彭德怀当司令员兼政委,金雄当副司令员,朴一禹当副政委。

这下可有意思了。彭德怀虽然是司令员,但他可不敢把金日成不当回事。每次开会,他都让金日成坐主席台正中间,自己坐在旁边。金日成说话的时候,彭德怀总是认真听,还不时点头。

有一次,金日成提出要在三八线以南建立游击区。彭德怀觉得这主意不太靠谱,但他没有直接反对,而是委婉地说:"这个想法很好,不过现在条件还不成熟,咱们再等等看。"

这种做法可高。彭德怀既没有否定金日成的意见,又巧妙地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一招,既给足了金日成面子,又保住了军事行动的正确方向。

但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1951年初,朝鲜方面又提出了一个让彭德怀头疼的建议。

彭德怀这个老革命,在朝鲜战场上可玩了一把高难度的外交游戏。他既要尊重盟友,又要坚持正确的军事决策,还得时刻注意不要伤了人家的自尊心。这种平衡术,可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转的。

回头看看,彭德怀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才能,更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智慧。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他既坚持原则,又懂得灵活变通,为中国赢得了尊重和主动权。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实力固然重要,但懂得尊重盟友、巧妙处理分歧同样关键。彭德怀的做法,或许能给我们今天处理国际关系提供一些启示。

5 阅读:2900
评论列表

风华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