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官职名称,有很多我们并不陌生。
像左右丞相、兵部尚书、礼部侍郎、翰林学士等等,虽不能准确地和现在的官员级别以及权力范围“等量代换”,大体上也能猜出几分。
但有些官职,虽然朝代更迭,却一直保留下来,我们一听之下,却难免望文生义地曲解。
比如“太子洗马”这个官职,就有点儿让人摸不着头脑。
联想一下,它是和“驸马”是一个意思?还是和“弼马温”一样的级别?“太子洗马”的工作真的是给太子清洗马匹?
其实,不只是我们现代人云里雾里,就是同样生活在古代的人,也因为这个官职名称闹出过笑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a8ef788011337625f5addf054930488.jpg)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快园道古》,这本书模仿《世说新语》,记录了很多作者及同时代名人、文人的趣闻轶事,后世认为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快园道古》里,就有一个和“洗马”有关的故事。
讲的是明代太子洗马杨文懿,因为家中有些事情要处理,于是就请假回乡一趟。
经过一处驿站时,杨文懿决定休息一晚,就和驿丞打了招呼,也通报了自己的官职。
但是,这个驿丞并不知道“太子洗马”到底是个什么官,看杨文懿出行也没什么排场,说话也没架子,心里就没当回事,言语间甚至带了些轻视的态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cb341c9efadd7441a20dbe6287db4e7f.png)
驿丞问杨文懿:“你的官职是洗马?那有没有规定每天要洗多少匹马呢?”
杨文懿知道驿丞误会了,却也并不解释,反而故意打趣逗他,说到:“也不一定,勤快了就多洗几匹,要是懒得洗了,就少洗几匹。”
恰好这时驿站又来了路过的御史,驿丞对御史的官阶倒是熟悉,当下不敢怠慢,就想着让杨文懿腾出房间,让御史住进去。
没想到,这位御史认识杨文懿,见到之后当即跪拜行礼。
这可把驿丞吓得够呛,知道自己怠慢了长官,急忙跪下请罪。
而杨文懿,却只是摆摆手一笑了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d3cfbb2430448c83671d19a9e267863.jpg)
张岱讲这个故事,旨在赞扬杨文懿的宽厚待人,不计较小事。
但也证明“洗马”这个官名,确实并不是众所周知的。
差不多和张岱同时期的焦竑,在他的《玉堂丛语》里,也写了“洗马”的故事,只是这次变成了两个官员之间的互相调侃。
故事是这样的——刘主静在景泰年间,升任太子洗马。
兵部侍郎王伟在碰到刘主静时,就一脸坏笑地问他:“刘大人啊,你这洗马,不知道一天洗几匹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b133435bb3ba7590a9a89523da7208f.jpg)
这个刘主静可不是一般人,当初科考可是会试第一名,在殿试时也是名列前茅的,想来就以才思敏捷和博闻强识著称。
对于王伟的调侃,他也不生气,立即回答:“哎呀,我已经把大司马洗干净了,只是这少司马不干净,还在洗。”
这是反过来戏谑王伟了。
因为古时兵部尚书也称为“大司马”,而作为副职的兵部侍郎,通常称作“少司马”,刘主静就这样巧妙地“回击”过去了。
我们可以从这两则故事中,知道了一个“前提”,就是至少在明朝时,“太子洗马”,是真的读作洗衣、洗澡的“洗”的,但是,如果认真考据起来,这并不是正确的读音。
而“洗马”的职责,当然也不是什么给马洗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b7dd385154a97877394846613b42dd3.jpg)
“洗马”,其实与“先”字同音,更早其实也是写做“先马”的,《汉书》最早出现“太子先马”,注释就是“前驱也”。
那么解释“太子洗马”前,不妨先说说太子。
太子是皇帝的继承人,虽没有具体的官职,但在朝廷的地位其实仅次于皇帝,并且可以在皇帝授权时,临时处理国事。
而太子的东宫,官员的配置也是模拟朝廷的,包括拥有私人的卫队。
所以,太子身边自然少不了供他驱使、为他办事之人,也就形成了一个专门的职位,这样的职位从秦代就已经出现,只是还不使用“先马”的名称而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eee623c8296a0d59da11081d98a42bc2.jpg)
太子洗马是“太子的人”,虽然名字有点像个“干杂活儿”的,但为“未来的皇帝”服务,地位却是很受尊崇的。
而且能做“洗马”的,其实也都是世家子弟中的优秀者,身份和地位本就非比寻常。
那么这些“佼佼者”成为“洗马”后,自然也更有权势和前途。
当然,为太子服务,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所以“太子洗马”的人数也在变化。
东汉时期,曾经有过十六个太子洗马同时任职的情况,就是不知道会不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e2431837df81374230c8e1da449c097e.jpg)
人数变化,这个官职的职责也是不断变化的,而且越来越多,以至于到了南北朝时期,还为“太子洗马”设立了专门的部门。
我们再来说说“洗马”的职责。
最初的“马前驱”,确实是太子出行时的先导,有着开路和仪仗的含义在其中。
到了汉代时,“洗马”就成为了太子的属官,开始辅佐太子处理相关政务了。
而到了魏晋时期,洗马的有些“工作任务”又相当于“准秘书郎”,工作包括“典文书”“释奠讲经”——也就是搜集书籍和帮太子解惑的工作。
于是,对洗马的任职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能解答太子的疑问,已经有了一些“帝师”的味道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acab7e3962c8fd052d0457266f2f22c4.jpg)
唐代的洗马,官阶已经是从五品了,相当于现在的厅长级别。
不过,在工作职责方面,主要负责收集太子阅读的书籍,相对来说,对洗马的职权收回了一些。
太子洗马这个官职,从秦代设置,直到清末才取消。
而因为清代的官僚体制,“太子洗马”被取消的时候,其实已经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位置了。
说起来,太子洗马俸禄不高,从五品虽然不低,但在京城之中也确实不算什么,可是做过太子洗马,基本上也就是太子的心腹。
很多人在这个位置上,“赌”的是一个未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a9ceccdae660eb10c29c193ce2d481d.jpg)
可以想象,平日里帮太子处理公事和私事的“身边人”,会有多少人都争抢着提前巴结,等到太子升格为皇帝,这些“洗马”注定也是要高升的,哪一个不是“潜力股”?
再说回“先马”为什么变成了“洗马”。
有研究者认为,“先马”,可能后来被写作“冼马”,但后世的传承中忽然就多了“一点儿”,成为了“洗马”。
因为没能及时纠正,或者是作为朝廷不方便纠正,就这样变成了洗马。
一代一代下来,到了明朝,干脆连读音也和现在一样了。
现在,在正史资料中,也是写作“洗马”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ea0da6565382a963d05d9e4a27875ff.png)
历史上有很多做过太子洗马的人,都留下了自己的声誉。
最早的应该算西汉时期的名臣汲黯了。
汲黯的家族有世袭的卿大夫,所以他能够在汉景帝时成为太子洗马,汉武帝刘彻做太子的时间段,汲黯一直陪伴着他。
所以刘彻即位后,很快把汲黯升任为谒者。
谒者这个官职“为天子传达”,有几分皇帝代言人的意思,可以说是随时都可能飞黄腾达。
而汲黯由于深得信任,自然也是多次被委以重任,被汉武帝称为“社稷之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4efbac00f601c3df5c005b9a3e2b7b3.jpg)
另外一位,同样做过“太子洗马”的人是唐朝的魏征,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他的名气比汲黯还要大上很多。
魏征降唐以后,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在李世民的手下。
当时李世民是秦王,而魏征在帮太子李建成做事,官职正是太子洗马。
出于“恪尽职守”,魏征为了帮助李建成“守护”好太子之位,曾经多次建议李建成杀死李世民,以免除后患。
可惜的是,李建成并没有把魏征的话放在心上,结果自己在“玄武门之变”中丢了性命,而魏征也被牵连成为阶下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f723613837dab87ae6827d2f7e91205b.jpg)
但是李世民早就知道这个“太子洗马”,爱惜他的才能,所以不但饶了魏征的性命,还对他格外器重。
魏征也果然没有辜负李世民,做为丞相,他敢于仗义执言,被李世民采纳的建议有两百多条,也让李世民留下了“以人为鉴”的一段名言。
明朝朱棣时期,同样有一位太子洗马的成就非凡,这个人是杨溥,辅佐的是太子朱高炽。
而朱高炽继位后,也是对杨溥颇为重用,加封翰林学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d343563eac41d88ebec84bbe0797ee9.jpg)
到了宣宗时,又调入内阁,成为内阁“三杨”之一。
后来又接任首辅大臣,对于当时的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居乐业,做出很多贡献。
如果还要说一个的话,清代名臣张之洞,同样做过太子洗马。
这样看,要是真如开头所说,这个职位真的是“为太子的马洗澡”,那这些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可真是大材小用到极致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ea77a1d2a91b0d211970d69dc9f4778e.jpg)
其实除了“太子洗马”这样的乌龙,古时还有很多官职说起来也是让人忍俊不禁的。
在这里不妨分享几个博大家一笑。
银牌天使
这个官职是从唐代开始设置的,其职责是被皇帝派遣出使他国或者巡查各地,因为需要手拿银牌而得名,见到银牌就是相当于皇帝驾临一般。
但这个现代感十足的名字,如果不加以说明,还以为是什么项目的“奥运奖牌得主”呢。
行走
一个动词,居然成为了一个官职名称。
这是清代的一个职位,是那些没有专门官员机构,或者不是专职官员的职位统称。
比如,军机处行走等。
但这个职位也不容小觑,很多重臣都担任过此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f582629bde7b37b0158e129bdb3ce24.jpg)
囧卿
这个网感十足的官职,其实还有个正式的名字叫太仆寺卿,职责主要是负责皇帝出行时的车驾。
在公司里就是小车班班长,但在皇上那里,就得说是皇家车队的领导了。
不过,马车当时可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负责皇帝的车队,必须是亲信之人。
三国时的袁绍,他的父亲就曾经担任过这个职务。
专操大臣
这个奇葩的名字,也出自清朝。
相当于专门负责阅兵仪式的干部,第一任官员是1906年的时候,由袁世凯担任。
但不得不说,他主持的我国近代第一次阅兵,还是很有轰动效应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dbdb66f8925516a9692a3223f225316f.png)
不良人
不良人和“失足妇女”可是两个意思,它是唐朝一个官职,是衙门里的官吏,负责调查案件、捉拿凶犯,慢慢地这些人都被改称捕快。
之所以有这个称呼,是因为当时这些人,都或多或少有犯罪前科,官府用这些人去“抓坏人”,有些以恶治恶的意思了。
游击
游击和游击队也没有关系,是武将的一种官职,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
但这个官职到了后来,逐渐没了具体的职权,到了宋代被废掉了。
大长秋
大长秋也不是大长今,大长秋是后宫的负责人,没错,相当于太监总管。
所以大长秋是个宦官的官职。
需要举个例子的话,三国时的枭雄曹操曹孟德,他的祖父就曾经担任过大长秋一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701334045c50ae52e4d428e4bbb55158.jpg)
其实太子洗马也好,大长秋、囧卿也罢,我们现在看起来觉得很搞笑或者很奇怪的一些称谓和名词,在当时来说却是正常或者合情合理的。
这是因为: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一直在发展变化前行中,汉字的语义和字义也都在不断变化——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理解方式。
我们既不能嘲笑古人的“土气”或者“没文化”,也不能按照自己的认知去随意理解和解释古代文化。
尊重史实,正本溯源才是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而这些有趣的现象,也的确值得我们探寻背后的答案。
你们说呢?
参考文献:《快园道古》(张岱)
《两晋南朝太子洗马之“清选”与东宫秘书机构之发育》(刘雅君)
《中国古代官制》(阎步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