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孙悟空宁可被紧箍圈勒死,也不愿离开唐僧,你听孙悟空说了啥

金宝讲故事 2024-06-24 17:32:42

《西游记》博大精深,初读这一部名著时,我们看的是玄幻神奇、看的是孙悟空如何降妖伏魔。年长之后重拾这一部神魔巨作,看的却是人性。

好比《西游记》的第一主角孙悟空,他皈依之后跟着唐僧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可唐僧肉眼凡胎,屡屡错怪了孙悟空,但孙悟空为何宁可被紧箍圈勒死,也不愿离开唐僧?

一、孙悟空皈依

孙悟空乃天地所生,具有无与伦比的灵性。他一出生就展现了强大之处,也自行在花果山悟出了生死之道,继而驾起扁舟、寻仙问道。

在方寸山仅仅待了10年,孙悟空就成了一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超级战士。只可惜孙悟空学艺有成后变得飘飘然,他仗着神通偷吃蟠桃、金丹,最后以一人之力大闹天宫,被如来用五行山压了500年之久。

历经500年的漫长反省,孙悟空终于有了悔改之心,他接过了观音抛来的橄榄枝,就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

不过让孙悟空始料未及的是,他的这门佛门师父毫无半点法术,还是一个黑白不分的迂腐之人。

二、孙悟空和唐僧

那时孙悟空护送唐僧来到了鹰愁涧,随着唐僧的马匹被小白龙吞吃,孙悟空这才发现唐僧竟手无缚鸡之力。更让孙悟空哭笑不得的还在后面,他的这位师父古板、唠叨,就连吃饭喝水都要孙悟空伺候,活脱脱的是一个生活无法自理之人。

当然,孙悟空神通广大,这些他都能忍受,毕竟孙悟空只要翻个筋斗,就能替唐僧化来斋饭、摘来仙桃。

可孙悟空无法忍受的是,唐僧竟瞒着他将紧箍圈藏在一顶小花帽里,还学会了念紧箍咒,疼得孙悟空龇牙咧嘴、满地打滚。

即便是这样,孙悟空依旧可以适应新环境,只要不惹唐僧生气,孙悟空还是可以硬着头皮走到灵山的。

可事情远没有孙悟空想的如此简单,在路过白虎岭的时候,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明明看穿了白骨精的把戏,然而唐僧依旧一口咬定孙悟空滥杀无辜。

为了将孙悟空赶出取经队伍,唐僧狠下心来将紧箍咒反反复复念了几十遍,疼得孙悟空脑门欲裂、生不如死。

即便是这样,孙悟空仍不愿离开唐僧。直到唐僧一边发誓一边写下贬书,孙悟空这才含泪离开了取经队伍。

书中是这么写的,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

也就是说,若唐僧没写这张贬书,孙悟空还是可以忍受紧箍咒,继续陪在唐僧左右。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奇怪,孙悟空可是堂堂的齐天大圣,为何要忍受唐僧的冤枉?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唐僧将孙悟空赶走后,孙悟空一个筋斗就飞回了花果山,他早年吃了大量的蟠桃、金丹,早就跳出了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个,因而回了花果山的孙悟空可谓是逍遥快活,每日与猴子猴孙嬉笑打闹,不知愁为何物。

原著里是这么写的,那大圣把旗拆洗,总斗做一面杂彩花旗,上写着“重修花果山复整水帘洞齐天大圣”十四字,竖起杆子,将旗挂于洞外,逐日招魔聚兽,积草屯粮,不题和尚二字。他的人情又大,手段又高,便去四海龙王,借些甘霖仙水,把山洗青了。前栽榆柳,后种松楠,桃李枣梅,无所不备,逍遥自在,乐业安居不题。

其实,孙悟空自己曾说过一番话,道出了他为何宁可死,也不愿离开唐僧的真正原因。

三、孙悟空自己的说法

那时唐僧的取经队伍一路西去,来到了群魔乱舞的狮驼岭。狮驼岭的金翅大鹏雕早就听闻过孙悟空的本事,因而是有备而来。

于是大鹏一和孙悟空照面,他就抛出法宝阴阳二气瓶,将孙悟空吸了进去。阴阳二气瓶的瓶中有无数火龙,烧得孙悟空大腿都化了。

孙悟空想拔毫毛逃出生天,却发现猴毛都被火龙烧得软了,无法拔下来吹气变化。孙悟空以为自己要死在阴阳二气瓶里,于是他哭着说了这么一句话:“师父啊!当年皈正,蒙观音菩萨劝善,脱离天灾,我与你苦历诸山,收殄多怪,降八戒,得沙僧,千辛万苦,指望同证西方,共成正果。何期今日遭此毒魔,老孙误入于此,倾了性命,撇你在半山之中,不能前进!想是我昔日名高,故有今朝之难!”

这一番话无疑是孙悟空留下来的最后遗言,可孙悟空所说所想依旧都和唐僧有关。如此看来,孙悟空当年之所以宁可被紧箍圈勒死也不愿离开唐僧,并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情义”二字。

是呀,正如白龙马所说的那样,孙悟空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美猴王,他知恩图报、肝胆相照,一直念念不忘唐僧当年揭开六字真言符咒将其从五行山下救出。

为了报答唐僧,孙悟空这才在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就算被唐僧错怪、就算被紧箍圈勒得痛不欲生,孙悟空依旧无怨无悔。

0 阅读:83
评论列表
  • 2024-06-27 22:56

    悟空:癞蛤蟆娶青蛙,你爹娶了你三大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