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转会市场最近真是热闹得很,球队换外援跟走马灯似的,球迷们看得眼花缭乱,也不知道这些操作到底是为了啥。有的球队好像是在瞎折腾,有的倒是挺有想法,反正是乱糟糟的一团。
北京首钢这操作真让人看不懂,说是在试训纳塔尔,可是之前不是都传出已经买断人家合同了吗?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球迷们都觉得这试训就是走个过场,毕竟花了大价钱买断,要是试训不过关那不是白花钱了?俱乐部这么做估计是怕万一纳塔尔表现不好,好给自己留个台阶下。其实纳塔尔水平还行,在东欧联赛混得不错,就是不知道能不能适应CBA的节奏。
首钢现在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奥莫特,这家伙拿着最高工资,可是表现却是最差的,简直是在浪费球队资源。球迷们都盼着能把他换掉,可是现在合同都转成保障合同了,想换也不容易。这事得怪许利民教练,要是他当初果断一点,也不至于现在进退两难。现在三个水平一般的外援都有了保障合同,想裁员还得付全额工资,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纳塔尔来了估计也就是个替补,上场时间有限,对球队影响不会太大。可是奥莫特这个问题不解决,球队想要有大的突破是很难的。首钢现在的处境挺尴尬的,外援配置不理想,又没法轻易调整,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下去。球迷们肯定是不满意的,可是俱乐部也有自己的难处,这种情况下怎么平衡各方利益确实是个难题。
辽宁男篮最近也在忙活着换外援的事,据说他们看上了科顿这个后卫。科顿在NBL联赛表现不错,多次拿到最佳球员,实力还是有的。不过辽宁球迷对这个消息反应不太热烈,主要是嫌弃科顿身高只有1米83,觉得太矮了。还有人说补强控卫位置是浪费资源,这话说的就有点外行了。
其实辽宁现在最缺的就是能持球突破造杀伤的球员,弗格年纪大了,威尔斯突破效率也不高,关键时刻经常打不开局面。科顿虽然个子不高,但是突破能力强,正好能弥补球队的短板。杨鸣教练的想法没错,就是要找这种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的球员。球迷们可能还没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总觉得外援就得又高又壮才行,其实不同位置需要不同类型的球员。
辽宁引进科顿如果成功的话,阵容会更加均衡,进攻端的选择也会更多。当然,科顿能不能适应CBA的比赛节奏,能不能和队友们配合好,这些都还是未知数。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辽宁这步棋走得还是挺明智的。球队管理层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随便找个人来凑数。希望科顿能够尽快融入球队,帮助辽宁在新赛季有更好的表现。
上海久事最近可是喜事连连,他们的核心球员洛夫顿刚刚和一个国内知名运动品牌签了三年的代言合同。这对洛夫顿和球队来说都是好消息,洛夫顿有了额外收入,对中国的好感度肯定会上升,球队推进归化的进程也能加快。篮协最近出台了新政策,下赛季每支球队可以有一名非血缘归化球员,上海久事显然是想把洛夫顿归化。
洛夫顿本人对穿上中国男篮战袍似乎也挺有兴趣,态度很开放。这种双赢的局面对推进归化进程肯定是有好处的。不过归化这事儿还是挺复杂的,不光是球员自己愿意,还涉及到很多法律和政策问题。上海久事能不能顺利完成洛夫顿的归化,还要看具体情况。但无论如何,现在的形势对他们来说是有利的。
倒是朱正的情况有点特别,他不满18岁就完成了国籍转换,属于正常入籍,将来打CBA不会被算作归化球员。这个政策设计得还是挺合理的,至少没把所有类型的球员都简单粗暴地归到一起。上海久事如果能够成功归化洛夫顿,再加上朱正这样的年轻球员,阵容厚度会有很大提升。当然,归化球员能不能真正融入球队,能不能适应中国的篮球环境,这些都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宁波富邦最近的操作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他们刚刚裁掉了中锋拉科塞维奇,又签下了小前锋诺伊。问题是球队已经基本失去了季后赛的资格,这个时候换外援有什么意义呢?其他没进季后赛的球队换外援,好歹还说是为下赛季提前试错,可宁波富邦这操作看不出有什么长远考虑。
更奇怪的是,这个诺伊还和悉尼国王有两年合同没履行完。除非宁波富邦愿意花钱买断他的合同,否则诺伊来了也就是个临时工。这种短期合同对球队建设其实没什么帮助,反而可能会影响球队的稳定性。球迷们对这个决定普遍表示不解,因为从任何角度看都说不通。
也许宁波富邦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考虑,比如说是为了测试某种新的战术体系,或者是为了满足某个赞助商的要求。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操作都显得有点草率。一支职业球队的决策应该更加理性和长远,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看起来毫无章法。希望宁波富邦的管理层能够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只会让球迷们更加失望。
CBA的转会市场最近可真是热闹,表面上看是各支球队在调整阵容,其实背后牵扯的利益可多着呢。俱乐部、球员、经纪人、赞助商,甚至篮协,每一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就拿首钢来说吧,管理层和教练组之间沟通明显出了问题,不然怎么会出现先买断再试训这种荒唐事?球迷当然不满意,但俱乐部也有自己的考虑,毕竟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辽宁对科顿感兴趣这事儿也挺有意思,说明CBA球队对外援的身高要求正在变化。以前都觉得外援必须又高又壮才行,现在开始重视技术和战术作用了。这其实是好事,说明联赛正在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过球迷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接受这种变化。
上海久事借着商业合作推进归化,这招玩得挺溜啊。既符合政策,又顺应市场,可谓一箭双雕。篮协出台新政也是无奈之举,国家队缺人才,适当放开归化政策也是情理之中。至于宁波富邦,表面上看是在瞎折腾,说不定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考虑。可能是内部决策出了问题,也可能是遇到了什么经营困境。
CBA的外援政策这些年一直在变来变去,从短期合同到保障合同,从严格限制到适度开放,看得人眼花缭乱。这其实反映出联赛正在摸索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NBL联赛现在俨然成了CBA的人才储备库,像科顿、诺伊、奥利弗这些球员,都是从NBL起步逐渐进入CBA的视野的。这种联赛之间的人才流动机制,其实是挺好的一个现象。
归化球员政策的松动也是个值得关注的点,说明中国篮球正面临一些困境,不得不通过国际化的路径寻求突破。洛夫顿们的加入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中国男篮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待观察。不过至少从短期来看,能为CBA联赛注入一些新鲜血液,提高比赛的观赏性。
当然,各支俱乐部在管理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比如决策失误、内部沟通不畅等等。这些都反映出CBA联赛的商业化程度和职业化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球迷的不满情绪也在累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提高联赛的整体水平,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仔细观察这些转会新闻,其实能看出不少门道。每一个看似孤立的转会背后,都反映出整个联赛甚至整个中国篮球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为什么那么多球队都在换外援?是不是国内球员的培养出了问题?又或者说,为什么要引进归化球员?是不是我们的青训体系跟不上了?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
CBA联赛现在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阶段,既想提高竞技水平,又要考虑商业利益,还得为国家队输送人才。这么多目标有时候是相互矛盾的,如何平衡是个大问题。从长远来看,可能需要一些更深层次的改革,比如说完善青训体系、提高联赛的职业化程度、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等等。
总的来说,CBA的转会市场虽然看起来乱糟糟的,但其实反映出的是整个中国篮球正在寻找出路。纳塔尔、科顿、洛夫顿、诺伊,这些名字背后,是一个正在变革中的中国篮球。希望通过这些调整和尝试,CBA能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为中国篮球的未来开辟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