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科技厅发布“关于入库2024年湖北省实验室亮点科技成果的通知”,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许明标教授申报的“高效安全油气钻完井工作液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涝渍灾害与湿地农业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刘海洋副教授申报的“水稻光周期响应调控机制”从全省两百多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所报送的科技成果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首批纳入湖北省实验室亮点科技成果库培育的成果。
“高效安全油气钻完井工作液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针对非常规、深水、盐膏层及海上卫星油气田开发钻完井面临的系列技术挑战与难题,以优质、高效、安全、经济为原则,联合多家科研、生产与应用单位,历时十余年技术攻关和工业化实践,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效安全油气钻完井工作液关键技术。
“水稻光周期响应调控机制”解析了水稻中光周期响应关键基因Ghd7、Ghd7.1,以及Hd1直接调控成花素基因表达的共有分子机制,提出了CCT基因调控功能多样化的保守性机制,该成果将促进培育出适应不同地区种植需求的超级稻大品种,也为不同地区的水稻引种和改良提供了明确解决方案。
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的应用导向,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各类实验室的扶持力度,积极发挥科创供应链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更多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长大拥有石油石化污染物控制与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3个教育部科研平台;长江中游作物绿色高效生产重点实验室等3个农业农村部科研平台;荆楚文化研究中心、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等5个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彰显了学校在石油科学与技术、涝渍灾害与湿地农业、荆楚文化研究等领域的鲜明特色。
在实验室里,思想的火花与科技的锋芒交相辉映,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力量,推动学校在科研的征途上不断攀登高峰,孕育出无数璀璨的科研成果。
正是得益于学校众多高水平科研平台与学校优秀学者、科研工作者的坚实支撑,长大能在学术的星空中熠熠生辉,成就斐然。
近3年来,学校共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4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5项,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3项,并在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上获得突破。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6项。出版学术专著78部,发表高水平论文3589篇。近5年来,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5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部分数据截至2024年10月)
未来,长江大学将持续强化有组织科研,促进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活力,推动学校科技工作更高质量发展。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长江大学本科招生!
素材来源:长江大学官网/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