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批复京津冀城市群建设,北京、天津河北定位升级,迎来新机遇

天宇阅览趣事 2025-02-03 03:03:09

前不久,中央正式批复了《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在京津冀中北京、天津、河北以及雄安新区都赋予了不同的定位,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首个获批的国家级城市群,未来15年中,北京、天津、河北发展迎来高光时刻!

京津冀城市群在全球的地位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城市群作为新型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日益成为推动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京津冀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全球城市群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京津冀城市群,英文名称为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涵盖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以及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等多个地级市。这一区域不仅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是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土地面积广阔,常住人口众多,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占据显著份额。

经济实力方面,京津冀城市群的表现尤为亮眼。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京津冀城市群在推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北京作为首都,是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拥有丰富的科技、教育、文化等资源,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则以其独特的港口优势和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成为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河北省的各地级市也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京津冀城市群多元化的经济体系。

在创新能力方面,京津冀城市群同样表现出色。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协同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北京的研发投入全国领先,创新资源辐射作用不断增强,技术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天津和河北也积极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和创新资源溢出,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了区域间的创新合作和资源共享,为京津冀城市群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占据有利位置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空间布局上,京津冀城市群呈现出“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格局。其中,“一核”指北京首都发展核,“双城”指北京和天津两大核心城市,“三轴”包括京津发展主轴、秦京保石发展次轴和秦唐津沧沿海发展次轴,“四区”分别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多节点”则包括石家庄、唐山、保定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等节点城市。这一空间布局不仅优化了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也提升了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未来,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前景广阔。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城市群将被打造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成为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到2030年,京津冀城市群有望实现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的目标。这将使京津冀城市群在全球城市群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城市群之一。

中央批复京津冀城市群建设,北京、天津、河北发展迎来高光时刻

在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要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支撑京津冀建成世界一流城市群,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另外在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中,将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按照主体功能的精准定位,精心构建能够切实有利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科学合理空间格局。这一举措意义重大,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还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深化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方面,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如建设更多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使得三地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资运输更加便捷高效。例如,京雄城际铁路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北京与雄安新区之间的通勤时间,为产业转移和人才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产业协同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北京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向河北等地转移,形成了产业互补的良好局面。

这种协同发展模式能够显著增强区域整体的竞争力和综合承载力。相关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总量逐年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京津冀地区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比如,天津港作为北方重要的港口,不断提升其货物吞吐能力和服务水平,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

此外,京津冀地区还加强了与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等区域重大战略地区的协同联动。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些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当今社会,通过加强产业对接、技术交流和人才合作等方式,实现了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例如,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共同推动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

在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的宏伟蓝图中,始终坚定不移地将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至关重要的“牛鼻子”,为支撑首都功能区域实现更加科学合理的优化布局全力以赴。北京市将立足“四个中心”建设这一核心战略,充分认识到加强控增量和疏存量相结合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实际行动中,通过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有序推进城市功能的重组优化。例如,在中心城区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同时积极推动老旧城区的改造和功能更新。而北京城市副中心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持续提升对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能力,为首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天津市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滨海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的协同联动。在加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港口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营效率。同时,积极拓展国际航线,加强与世界各大港口的合作,使得对外开放门户功能得到显著提升。河北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肩负着重大使命。通过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着力提升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吸引了众多优质资源的集聚。

河北省充分发挥环京地区的独特优势,以及生态、矿产、港口、海洋等丰富多样的特色资源优势。从生态方面看,加大了对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力度,为区域生态环境的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港口和海洋资源的利用上,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拓展对外贸易渠道。同时,强化支撑区域产业链创新链构建、农产品供应保障、能源保供、生态环境优化、文旅康养服务等功能。以石家庄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冀南地区加强与北京、天津、河北雄安新区的协同联动。例如,在产业合作方面,建立了跨区域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8 阅读:4524

天宇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