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见黄河口|阅读何以塑城?看书香东营实践

齐鲁晚报 2025-04-27 16:00:51

在数字化浪潮与快节奏生活的双重冲击下,如何让阅读真正融入城市血脉,成为塑造城市气质、推动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东营市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以多维度的创新实践,开展了一场关于城市精神与文明进阶的深度探索。

东营区通过AI数字人“营晓宣”发布全民阅读重点项目,展现了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数字宣讲员不仅以新颖形式吸引公众关注,更通过“阅读分享会”“校园推广计划”等多元项目,构建了虚实结合的阅读生态。这种“数字+文化”的模式,既延续了传统阅读的深度,又借助科技手段扩大了覆盖范围,让阅读突破时空限制,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精神补给。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的“15分钟阅读文化圈”,将城市书房、社区书屋、湿地主题读书角等嵌入市民生活场景。例如,蓝色港湾城市书房融合非遗展示与休闲功能,康洋社区暖“新”书房为新业态群体提供心灵栖息地,新和社区的湿地主题读书角则与环境教育结合,将阅读空间升华为文化传播的“微型枢纽”。这种空间重构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更让阅读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自然选择,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可阅读的城市”气质——既有书香的静谧,又有生活的温度。

东营的阅读推广并未止步于城市。垦利区连续举办十二届“黄河口书香节”,通过“书香小使者”项目把千余名青少年志愿者“包片共读”,将阅读触角延伸至农村家庭。这一模式以“儿童带动家庭、家庭辐射社区”的链条,破解了农村阅读资源不足、氛围薄弱的难题,让农民在“乡音乡语”中感受阅读的力量。利津县积极举办“书香利津·全民阅读”线下系列活动100余场,包括“我们的节日”、国学讲堂、乡村阅读推广等活动,营造浓厚阅读氛围,并已开展“阅读流动服务车”下基层服务20次,惠及偏远乡村群众3000余人次。

这种“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模式,将短期活动转化为长期生态,使阅读成为城市文明的持久动力。阅读不仅实现着个人修养的提升,而且也催化着城市精神气质的塑造。当科技赋能拓展阅读边界,当空间重构浸润文化氛围,当城乡共读促进社会公平,阅读便超越了书本的物理形态,成为一座城市文明进阶的密码。正如东营的实践所展现的,一座“书香满城”的城市,必能在阅读中凝聚共识、激发创新、涵养文明,最终实现从“文化高地”到“精神家园”的跨越。(大众新闻记者 余俊)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