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了规则,输了公平?柯洁事件教给我们的“规则”博弈课

麓屿心言 2025-01-24 19:59:07

“方寸之间,自有天地。”

围棋,这门古老的智力竞技,向来以其深邃的规则和激烈的博弈著称。然而,2025年LG杯决赛上,柯洁因“提子未入盒”被判负的一幕,却像一枚投入棋盘的异子,搅乱了一池春水。赢了规则的卞相壹,和输了公平的柯洁,究竟谁才是真正的胜者?这场风波,不仅是对围棋竞技规则的拷问,更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规则”博弈课,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为人父母者,细细品味。

01

规则的“紧箍咒”:是“守护神”还是“绊脚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是社会运行的基石,也是竞技公平的保障。围棋的“提子入盒”规则,本意是为了维护棋局的清晰和流畅,避免争议的产生。然而,当这一规则被机械地执行,甚至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时,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规则的胜利,还是公平的悲哀?

正如教育家卢梭所言:“一切社会秩序的基础,都是在公正的范围内保护和尊重每个人的权利。”

柯洁的遭遇,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规则的制定,是否应该更加注重“人”的因素?在追求“绝对”的规则面前,是否应该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个“电车难题”式的困境: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拉杆?

面对两难的状况,规则是否应该有温度。回到事件本身,倘若当时裁判能够更“人性化”地处理,给予柯洁更多的提醒和警示,或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争议。当然,这并非否认规则的重要性,而是在强调,规则的执行,应该兼顾“力度”和“温度”,在“守护”公平的同时,也要避免成为“绊脚石”。

02

情绪的“晴雨表”:从“冷静克制”到“真实表达”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这或许是很多人心中“高手”的形象。然而,柯洁在遭遇不公判罚时,也无法做到完全的“心如止水”。他的情绪波动,他的据理力争,恰恰证明了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下棋机器”。

这不禁让人想起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的名言:“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所能抵达的高度。”

家庭教育中,我们常常告诫孩子要“控制情绪”,要“冷静克制”,这固然有其道理。然而,一味地压抑情绪,只会让孩子变成一个“情绪的囚徒”。真正的“情商”,不是没有情绪,而是能够正确地识别、理解和表达情绪。

柯洁的情绪表达,虽然最终未能改变判罚结果,但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发声”。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面对不公,沉默不是金,表达才是力量。

家长需要教会孩子的,不是如何成为一个“没有情绪”的“完人”,而是如何成为一个“情绪的主人”。要引导孩子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面对挫折和挑战时,拥有更强大的内心力量。

03

“维权”的天平:在“据理力争”与“适可而止”间找寻平衡

“权利,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柯洁赛后的申诉,正是对自身权利的一种维护。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维权”意识,同样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纵容孩子的“任性”,更不是教孩子“斤斤计较”。

正如英国哲学家洛克所说:“一切权利的行使,都以不损害他人的权利为限度。”

“维权”的天平,需要在家长的引导下,在“据理力争”与“适可而止”之间找到平衡。家长要教会孩子,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遵守社会的规则。

柯洁的“维权”,虽然最终失败,但他至少尝试了,表达了,争取了。这种“虽败犹荣”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传递给孩子的宝贵财富。

04

成长的“磨刀石”:比“赢”更重要的是“收获”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柯洁输掉了一场比赛,却赢得了一次成长。这场关于规则、公平和博弈的“公开课”,不仅让柯洁更加成熟,也让所有关注此事的人受益匪浅。

正如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言:“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

对于孩子来说,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次挫折,每一次失败,都是一块“磨刀石”。家长要引导孩子明白,一时的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收获了什么,成长了什么。

柯洁事件告诉我们,即使面对不公,也要勇敢地表达,积极地争取。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正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结语:规则,是“明灯”,也是“镜子”

柯洁的“提子入盒”事件,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规则与公平之间的复杂关系,也照出了我们在家庭教育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规则,既是引导孩子前行的“明灯”,也是映照孩子内心世界的“镜子”。

愿每一位家长,都能从柯洁事件中汲取智慧,引导孩子在规则的“约束”下,自由地成长,勇敢地追梦。最终,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人生的棋盘上,落子无悔,赢得漂亮!

你认为柯洁事件中,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什么?在家庭教育中,你又是如何平衡“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真知灼见。

0 阅读:10

麓屿心言

简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分享家庭沟通与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