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非常喜欢看《卫斯理》系列小说,为此还专门两次远赴香港,拜会卫斯理的创作者倪匡先生。与先生交谈甚欢,受益匪浅。而今先生已然作古,先生之音容笑貌犹在眼前,不禁有些许伤感。
在《卫斯理》这一系列当中,我个人较为中意《寻梦》、《老猫》、《风水》、《极刑》、《追龙》这几本,另有一本《蛊惑》,是写少年卫斯理的,我也是非常喜欢,已经读过N遍,整本书中的文字差不多都记在心里了。

既然说到了《蛊惑》,那不妨说一说这其中的“蛊”。早在明清时期,就有文人将苗人用蛊之术记录在册,尤其到了清朝后期,随着铁路的出现,南北两地贯通,北方人去南方,南方人来北方,都不再是什么遥不可及之事。正是因为来往南北两地的人越发多了起来,也使得人们的眼界相对开放了起来,许多只在北方才有的邪乎之事,与许多只在南方才有的古怪之事,经由两地人们的不断交流,也才被世人知道的越来越多,因此也衍生出许多有关降头、下蛊之类奇门秘术的怪奇类作品,比如南方作家向恺然(平江不肖生),北方作家赵焕亭,都曾写过这类作品。虽然两人如南慕容、北乔峰一样在当时文坛中齐名,但赵焕亭的文笔不大容易让人读顺,因此我个人认为他的作品不如向恺然。
长话短说,只说清朝人是如何讲“蛊”的。在清朝人的笔下,民间有一种专门从事“放蛊”、“收蛊”之人,利用这项特殊技能获取钱财或报复他人。而有关这项特殊技能的历史,则大致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东晋时候。
说是东晋时候,荥阳郡有个姓廖的人,偶然从一个夷人那里得到了“养蛊”的门道,此后借着放蛊、收蛊,发家致富,成为当地首富。

然而,廖家新娶的媳妇,却根本不知道这个秘密,廖家的人也没告诉她。有一天,这位嫁入豪门的新媳妇抽猛子犯了一把勤快病,这归置归置,那打扫打扫,越干越来劲,丫鬟婆子拉都拉不住。
扫着扫着,扫到了后院一间小屋的门前,见门紧闭着,她不由得纳了闷,这里面究竟有啥呢?咦,究竟有啥,进去瞅瞅不就知道了吗。
刚要推门,就让平时负责伺候她起居的婆子给拦住了。婆子说:“主人发了话,这屋谁也不准进。”
她要不说这句还好,偏赶上这位新媳妇也是个倔强脾气,越是不让进,就越是要进。而今姑奶奶我也算是这座宅子的半个女主人,我想进就进,想看就看,你拦一个试试。一把推开门,径直进到了里面。婆子没辙,只能叹着气走开了。
看了一圈,屋里除了一只用泥浆封了口的大缸,其余啥也没有。这里面装的啥玩意儿呀?酱菜?酒?总不会是老坛酸菜吧?
得嘞,是啥不是啥,看了才知道。于是乎,用手掰开早已梆硬的泥块,撕掉扣着缸口的木盖,瞪大了眼睛往里面仔细一瞧。结果不瞧还好,只瞧了一眼,好悬没把自个儿活活的吓死。

就见缸里盘着一条大蛇,通体乌黑,头上长着鸡冠子。这东西太邪乎了,家里面咋有这东西呢?不行,万一让它爬出来咬到人可就麻烦了。于是赶紧盖上缸盖,紧接着去灶房吩咐人烧了一大锅开水,再用木桶提着开水,回到后院那间小屋,将开水倒进缸里,活活把那条黑蛇给烫熟了。好在荥阳郡不属于广东,不然这么一大缸的蛇羹,还不得争抢着喝光。
新媳妇好开心,认为自己干了一件风光无两的大好事,然而等她去向公公和丈夫邀功时,却挨了几个大嘴巴子。她老公公顿足捶胸,泣不成声,而她的丈夫则一个劲儿说“完了,完了”。
咋回事呀,不就是烫死了一条长虫吗?这很严重吗?当然很严重。这妇道哪里晓得,被她烫熟了的黑蛇是“蛊母”,相当于蚁王、蜂后,没有了“蛊母”,也就没法得到“蛊虫”。这还不算,杀死“蛊母”,可是要招惹灾祸的。果然,也就顶多过去半年,廖家的人一个一个全都得了怪病,无不是浑身溃烂,死于非命。
说完廖家,再说一个法名昙游的和尚,这和尚平时苦修禅宗,很喜欢帮助他人,因此有活佛之美名。某天,昙游和尚云游至浙江剡(shan)县,听当地人说,有一人家精于养蛊术,经常用蛊害人。不少人因为吃了他下过蛊的东西,而七窍流血,在极其痛苦当中死去。
昙游听罢,慈悲心顿起,决定以暴制暴,为当地百姓除一祸害。于是,他已化缘为由进入那户人家,那家主人知道来者不善,于是用下过蛊的素斋款待昙游和尚。

昙游和尚明知这一桌子全都是“预制菜”,其中大有猫腻,但还是很自然地往嘴里填。其中有一盆烫,昙游端起瓷盆,将汤水喝光。待将瓷盆放下后,竟然有一黑一红,两条一尺多长的蜈蚣从盆地爬了出来。昙游一手一只,就跟吃辣条似的,咯吱咯吱,嚼得甭提多香。
哪家主人的脸色立时变得铁青,奈何无力对付这位高手之中的高高手,只得摇头叹息,连说几声“天意”,便不再多说什么
昙游和尚吃了个沟满壕平,很是潇洒的拂袖而去。没多久,那户人家就败了。人们都说,是昙游和尚把他家给吃穷了。却不知,昙游和尚破了他家的门道,将他家的一对雌雄蛊虫变成了粪便,这才是那户人家败家的根本原因。
对了,以上这则奇闻发生在宋朝,再说一个发生清朝的。话说乾隆年间,尽管自雍正年间已经改土归流,但是云南很多部族依旧不愿意听命于清政府。那些部族普遍过着原始生活,几乎家家养蛊。汉人知道他们的手段高明,因此愿意跟他们交往,有时候为了加害某个人,就会给他们一些好处,让他们帮自己的忙。每当夜晚来临,部落中人就会将自家养的蛊放出去,而放出去的蛊就如同信鸽一样,能够自己找得着家门,完全不用担心放出去回不来。

另外,蛊虫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有人用蛇、有人用虫、有人甚至用蛤蟆,甚至还有人用虾米。据说种类不同,作用也不相同。而且,蛊虫只能妇女用阴气喂养,一旦见到男子立时就会死去。据说,有些妇女为了让自家养的蛊虫获取更大的威力,会在深夜放出蛊虫,让蛊虫自行找寻小孩,吃掉他们的脑子。因此跟这些养蛊部落离得比较紧的汉人,到了晚上就会把自家小孩藏起来,以为这样就不会被蛊虫所害。就像我们小时候不听话,大人总说不听话就会被老马猴子抓走一样,八成只是诓骗小孩的鬼把戏而已。也许世上本无蛊,说的人多了,便有了蛊。
至于这些光怪陆离的故事是真是假,现在人根本无从稽考,只能当了乐子来看,一笑了之,不必较真。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对于一些神秘事件、未知事物,保有一颗敬畏之心比较好。您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