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汉武帝上台后,对匈奴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击战,于是霍去病、卫青、李广活跃在了历史的舞台上,那么,我的疑问是,汉武帝对匈奴反击的时候,为啥没有其它部落来帮助匈奴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汉武帝一边打击匈奴,一边与周边部族签订协议,利用和亲来联姻其他部族,瓦解匈奴。比如乌孙。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嫁给了乌孙的国王。
与细君公主不同的是,解忧公主到乌孙和亲的时候,一起去的还有一位婢女,她的名字叫冯嫽(liao)。这个婢女可不一般,她才华横溢,不仅琴棋书画样样会,而且去西域之前,还学过西域当地的语言,到西域后,她继续勤奋好学,只用几年时间就通晓了西域的语言文字及风俗习惯,叫“内习汉事,外习西域诸国事”。
所以,她不仅跟着公主和亲,还充当了公主的政治顾问,为其出谋划策。许多解忧不便出面的事情,便由她来解决,成为了她外交生涯的开始。
《汉书》记载:“尝持汉节为公主使,行赏赐于城邦诸国,西域人敬信之”,在黄沙满天的国度里,这位女子不辞劳苦遍访西域诸国,馈赠礼品,宣讲大汉王朝的教化。
公元前95年,匈奴人攻打乌孙国,乌孙国的大将军被困城中,冯嫽献上调虎离山之计为乌孙国解围。
右大将十分感激,他向冯嫽求婚,冯嫽以两国大局出发接受了这门婚事。这位汉朝女子收获了自己的爱情。自此,汉朝与乌孙两国更为和睦相融。西域周边国家纷纷称赞:“汉家公主的美貌赛过天鹅,爱民如子的美德天下传颂。”
不过好景不长,解忧的第二任丈夫翁归靡去世后,泥靡作了新国王,称狂王。泥靡果然不负这个称号,她任乌孙国国王时,倒行逆施,非常残暴。于是解忧公主秘联汉朝使者,摆下“鸿门宴”,席间刺杀狂王,但剑锋走偏,狂王负伤逃逸。
乌孙国王左夫人的儿子北山大将乌就屠,本来就想夺取王位,于是趁机追杀了泥靡,然后自立为国王。而大汉朝廷原本想让解忧公主的儿子元贵靡继承王位的。
乌就屠当了乌孙国王,对大汉王朝来说,肯定是灾难,因为他的母亲左夫人是匈奴人,他上位,自然亲近匈奴,弃汉亲匈,这不仅给乌孙带来灾难,而匈奴也可能乘虚而入,夺取乌孙的控制权,从而危及西汉在西域的利益。
所以,汉宣帝急令破羌将军辛武贤率一万五千兵马进驻敦煌,战争一触即发。
但当时汉军远足跋涉西域,水土难服,兵疲马乏,胜负预料。西域都护郑吉建议朝廷,派冯嫽前去与乌就屠战前谈判。于是汉宣帝正式任命冯嫽为持节全权处理乌孙国内乱事件。
这样,冯嫽就从一个婢女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官。这位女外交官果然不是浪得虚名,靠的高超的谈判技巧,轻松化解这次危机。
领命的冯嫽只身一人去见乌就屠。起先,乌就屠十分高傲,根本不给冯嫽好脸色看,还叫嚣要请母亲娘家匈奴派兵,给自己做后盾。
谁知冯嫽开门见山,向乌就屠告之叛乱的危害:“汉兵方出,必见诛,不如降”意思是恐怕你派出去的使者还没找到匈奴人时,西汉大军就把你消灭了!之后冯嫽刚柔兼济,同时晓以利害,而后冯嫽以三七分治的条件诱惑乌就屠,最终化干戈为玉帛。
最后乌就屠放下了架子,做出让步:“我并不想联通匈奴,只是想当个封王,夫人说得很有道理,我愿让位于元贵靡,但求夫人动议大汉给我个小封号。”
冯嫽用利齿将一场战事消弭,既调和了乌孙国内部矛盾,又恢复了汉朝与乌孙的正常联盟状态,开创了“成哀时往来尤数,汉遇之亦甚密”的新局面。他以自己过人的胆识、才智和威望,成功劝降了乌就屠,避免了一埸箭在弦上的战争,一场兵乱化解于无形。
由于冯嫽出色的完成使命,汉宣帝十分高兴,特叫冯嫽回国。从大漠孤烟到辉煌长安,冯嫽终于回到阔别四十年的故土。冯嫽回国的消息,传遍长安,长安百姓都想目睹这位女外交官的风采,于是眺目迎接。
冯嫽向汉宣帝奏告了谈判经过,并建议给乌就屠封号以安其心。汉宣帝盛赞冯嫽的忠胆英豪与远见卓识,让她再次出使乌孙宣布诏书。
公元前51年,元贵靡病故,其子星靡即刘解忧之孙即位。年近七十的解忧公主思念故土,奏请朝廷落叶归根,在得到汉宣帝的准许后,冯嫽便陪同解忧公主回到了阔别了几十年的家园。
后来,乌孙局势再起动荡,而国王星靡生性懦弱,治国无方。身居长安、心挂边疆的冯嫽,给汉元帝上书。自请重返乌孙,帮助星靡治理国政,贡献终生。
汉元帝准奏,选派一百名士兵的队伍,护送年逾古稀的冯嫽第三次出使乌孙。乌孙的臣民听说她回来了, 许多人出城相迎, 甚至有人跑出几百里远道迎接。冯嫽再次发挥她高超的谈判技巧,并以她的威望与才干,游说乌孙各方,消除嫌隙、精诚团结。
她教导星靡学习汉史典籍及为君之道,帮助他治国安邦,乌孙得以国泰民安,汉朝与乌孙的友好关系也得以继续。她用年迈的身躯再一次驾起了汉乌两国的友好桥梁。
冯嫽一生维系大汉边境的和平,将中华传统文化远播西域文明,功比苏武。
后来有诗称赞她:“锦车出塞送迎忙,专对长才属女郎,读史漫夸苏武节,须眉巾帼并流芳。”
冯嫽,一个婢女,最终因高超的谈判技巧,而青史留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官。
朋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