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通州区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科技创新“三量齐升”行动计划(2024-2026年)》,旨在从密度、强度、深度、广度、温度五方面实施促进创新行动,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该计划指出通州区R&D相比2023年力争实现倍增,强度达到4%。到2026年,高新技术企业力争突破1500家,“小升规”、“规升强”企业累计突破6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400家左右。
据北京市通州区科委副主任王本禄介绍,过去一年,城市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首次突破11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94亿元,北京城市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启动运行,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六大产业集聚成势。
因此,计划中还明确指出,在数字经济、现代种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取得一批关键技术突破和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数字经济重点发展智慧城市、元宇宙等特色领域,现代金融重点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特色领域。
推进“数字+”智慧之城场景落地,持续聚焦数字化社区、智慧交通、智能行政办公、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建造等领域打造不少于30项应用场景。
推进“数字+”文旅之城场景落地,围绕智慧大运河、数字城市绿心、台湖演艺小镇、张家湾设计小镇等地建设不少于15项场景项目,重点承载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机械数控、服务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当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把握数字经济发展重大机遇,推进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深化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开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使数字经济成为支撑“新两翼”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力量。2023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超过430亿元。
自2022年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关于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引领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以来,北京通州区经信局就一直推进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新兴产业集群。
目前已吸引230余家企业注册落地,包括360集团、软通动力、美亚柏科等行业头部企业。蓝色宇宙、山魈映画等100多家元宇宙企业在通州注册落地,还有78家优秀科技创新企业成为副中心智慧城市产业联盟成员单位。中国信通院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加速汇聚,数字艺术、数字藏品、数字设计、数字演艺等一批特色主题园区正规划建设。
此外,上述计划中所提到的张家湾设计小镇也颇有来头,它是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被纳入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先导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2023年4月在小镇内启动运营的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是城市副中心范围内唯一以“元宇宙”为产业定位的空间载体,总建筑面积17136平方米,由一层2154平方米的元宇宙展示体验馆和2至6层的元宇宙企业办公空间构成。
除了企业集聚外,北京副城市中心在元宇宙场景建设上也十分亮眼。自《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新场景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发布以来,副中心已累计发布应用场景清单27项,落地一批数字技术与传统经济融合创新发展的典型场景。组织元宇宙创新中心和北投爱琴海成功申报了北京市信息消费体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