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蒋介石到成都来视察,贺国光从口袋里摸出一张支票说:“这是委员长兼理四川省主席的薪水。”蒋哈哈大笑,摆手让贺国光离开。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由于天然地理因素的阻隔,历史上任何一个新王朝想要征服四川,都要脱层皮,例如元朝打了三十年没打进来,清朝打了十几年没打进来,至于民国,同样如此。
国民政府虽然名义上是四川省政府和川军的领导者,可是实际上离心离德,全川上下许多人只知有刘湘,不知有蒋介石。
1938年,在日本鬼子铁蹄肆虐下,刘湘一纸命令,川军浩浩荡荡杀向各个抗日战场,他本人亲自在芜湖前线督战。
刘湘患有严重的胃病,川军出师不利、国军各部队之间互相掣肘令他极为痛心,急火攻心之下口吐鲜血,被送往了武昌医院,最终不治身亡。
刘湘突然病亡,让蒋介石心花怒放,他看到了真正染指四川的最大希望,迫不及待要将元老、自己的亲信张群推上省主席的位置。对于川军将领来说,蒋介石此举,无异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纷纷站出来反抗。
掌握着众多兵权的王陵基甚至放出话来:“什么元老不元老,张群只要敢踏上四川的地盘,必定让他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吓得张群连连向蒋介石求饶,不敢去上任。连连唉声叹气的蒋介石只好退而求其次,让川军将领王缵绪代理省主席的职位。
无论是德才,还是威望,王缵绪都是川军将领中不显山不露水者,蒋介石之所以瘸子里面拔将军,主打一个听话。王缵绪张口闭口“委员长”,让邓锡侯、潘文华、刘文辉等其他川军将领非常不买账。
那时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主政四川非同小可,蒋介石知道这样长期下去是万万要不得的,他只有将王缵绪撤职。
那四川省主席由谁来当呢?在多方争持不下,蒋介石又不愿意放权给川军土生土长的将领,最后一拍桌子,语出惊人,“我来亲自担任!”
还真别说,蒋介石这一招,让包括邓锡侯、潘文华、刘文辉在内的所有人哑口无言。毕竟,“委员长”和“校长”亲自兼任四川省主席,代表着国民政府对四川的重视,是四川军民无上的荣光,有什么理由反对呢?
邓锡侯、潘文华、刘文辉等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能眼睁睁看着省主席的职位被蒋介石掠夺走。
不过,蒋介石身为抗日的统帅,同时要应付党内诸多反对势力,哪里有精力顾得上四川的具体事务。事实上,他最初连四川省府也没有去,而是将里里外外的事情交给了省府委员兼秘书长贺国光,由后者代行川政、宪兵司令、军委会办公厅主任等职。
贺国光能够担当此重任,也是蒋介石绞尽脑汁的结果。首先,贺国光虽然是杂牌军,可是对于蒋介石忠心耿耿,没有其他地方军将领那种朝秦暮楚的做派。
其次,贺国光虽然不是四川人,也非四川旧部,可是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学校,与杨森、刘湘等人及他们的部将打过多次交道,彼此较为熟悉,不至于招致太强烈的反对,且便于处理纷繁复杂的关系。
再者,贺国光很有能力。事实上,在他掌控四川军政事务期间,主持前方各大工厂迁川事宜,担负国民政府及各机关迁川的一切后勤事务,在四川推行新县制,实施田赋征实,发展了农工经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评价颇高。
当然,贺国光也有察言观色,游刃有余于各方势力的绝活,他是蒋介石与川军旧部之间的平衡器,后者甚至不惜痛骂与其有过节的特务头子康泽,给足了贺国光面子。
1940年的一天,蒋介石到成都视察,贺国光全程陪同,他的许多工作得到老蒋的高度赞扬。视察累了,蒋介石到贺国光的办公室里休息。贺国光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支票,大大方方地递给蒋介石。
在场人士无不愕然,见过行贿的,没有见过这么明目张胆的,更何况对象正是蒋介石呢!蒋介石也一脸狐疑,不知道贺国光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委员长,您不是兼任四川省主席吗,这是您的薪水!”贺国光幽默的话语,让蒋介石与左右哈哈大笑起来。
高手过招,点到为止。蒋介石当然知道,这是贺国光在向他进谏。确实,在贺国光的治理下,四川形势“稳定”了许多,不需要蒋介石这个“三军统帅”来兼任省主席了。
蒋介石一想确实是这么回事儿,不久之后就自动辞去了所兼任的四川省主席职务,让张群接替了自己。贺国光则接替了谷正伦,出任宪兵总司令。
贺国光知道主政四川期间大刀阔斧推行了一些政策,不可避免也得罪了不少人,因此之后反而奉行韬光养晦之策,把所有事情交给了宪兵副司令张镇。贺国光从此优哉游哉,轻松的同时,还落得个好名声,真是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