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琏急飞南京求救,蒋介石为何请他看《文天祥》?暗示其杀身成仁

文青说历史 2024-03-27 17:30:38

1948年12月13日,黄维十二兵团在陷入包围后已经困兽犹斗了整整二十天,中野、华野两大野战军9个纵队决定对其发动了全面攻击。此时黄维十二兵团在经历了廖运周、黄子华师起义后,第八十五军名存实亡,兵团只剩下第18、第10和第14三个编制残缺的军,而我军由于吸纳了大量的解放战士,在兵力上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尽可能避开敌人的强大火力,我军运用战壕作业的方式,一块块地消灭敌人,史称“剥皮战术”。随着盘踞的地盘越来越少,形势对黄维和他的十二兵团愈加危急。当地百姓曾这样生动地比喻黄维面临的处境,黄维刚来的时候还是一个“乡长”,不久成了“镇长”,最后成了一个“村长”。

此时,黄维和胡琏之所以仍一味固守,是因为执行了蒋介石让他们“坚守待援”的命令。不过他们也明白,援军是不会再来了,因为杜聿明集团的30万大军已被包围在了陈官庄自身难保,李延年和刘汝明的援救同样遭到了华野大军的阻击,无法越雷池半步。

面对这种局势,十二兵团司令黄维像是犯了不该犯了错,心中满是追悔和失望,却拿不出一个可以挽救危亡的办法。胡琏毕竟比黄维年轻有血气些,不甘心在包围圈坐以待毙,提出只有拼死突围才有一线生机。不过,突围计划违逆了蒋介石的命令,胡琏随即表示要去南京面见蒋介石。黄维听了这话以后,劝他立即动身,并动情让他不要再回来,说自己是生死难料了,有朝一日要是罹难了,还指望胡琏重振队伍,恢复旧观。

胡琏到达南京后,蒋介石带着顾祝同、宋希濂等一众高级将领请胡琏吃饭,蒋介石对战场的局势不是不了解,不过此时他确实陷入无兵可调的境地。对于胡琏提出想要突围的请求,蒋介石表示将以投放毒气弹的形式为十二兵团助力,否则不足以改变颓势。众人听闻他的这一想法,都默然不已,深知出此下策已经败亡的先兆。随后,蒋介石安排胡琏等人观看电影《文天祥》,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要让胡琏重新回到双堆集,与十二兵团共存亡!胡琏怎么说也是国民党的一员悍将,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蒋介石为什么这个时候还要让胡琏去送死呢?

是蒋介石没有感情、不懂得惜才吗?这倒也不是,蒋介石这个人还是蛮注重感情的,当年陈赓意外被捕,蒋介石念及陈赓早年救过他一命,亲自前来劝降,遭到闭门羹之后,蒋介石也没有对陈赓严刑拷打,最后还默认黄埔同学偷偷把他救了出去,可谓有情有义。相比陈赓是我党阵营的人,胡琏跟随蒋介石多年,为他多次立下汗马功劳,自然没有可以让他去送死的道理。蒋介石这个时候让胡琏重返双堆集前线,其实有他自身的考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解放战争自1946年6月全面开打以来,兵强马壮的国民党军队原本优势占尽,却在各种战斗战役中损兵折将,数百万的兵力成建制遭到我军歼灭。最令他感到痛心的是,每次作战失败后,他的高级将领被俘、投诚或被击毙的居多,却鲜有国民党高级将领杀身成仁的例子。蒋介石曾在日本留过学,一直在军中推行"不成功便成仁"的"黄埔精神",送了很多高级将领一把”中正剑“,以便于成仁。他让胡琏此时重新返回双堆集,是希望他在党内树立一个杀身成仁的榜样,以宣传黄埔精神,焕发血性,遏止颓势,激励斗志。

其次,胡琏是一名土木系将领,他的整个军事生涯都是建立在王牌十八军之上。如果整个十二兵团都没有了,胡琏也就丧失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再想出头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很多国民党将领之所以有保存实力的想法,是因为他们很多人都把军队当成了自己的私人财产,这也是胡琏在早期友军被围时经常出功不出力的原因。按照这个说法,胡琏只要还想在国民党内部混出名堂,必然不能轻易丢掉军队不管。在这问题上,就连徐州“剿总”副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也是如此,杜聿明集团即将全线崩溃时,杜聿明本也可以乘专机逃走,但他最后还是通知机场,让飞机放空返回南京,决心与弟兄们共患难到底。

最后,老蒋终究是个心狠手辣之人,他既然在会上说要用毒气弹助黄维兵团突围,必然不会顾忌使用毒气弹是否会违反国际公约。蒋介石让胡琏重回双堆集,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希望胡琏执行他投掷毒气弹的命令。让蒋介石失望的是,灭绝人性的毒气弹虽然一度让我军进攻受挫,但这并未能挽救他的王牌十八军,我军没过多久便明白了这是咋回事,通过用尿打湿毛巾制成简易的防毒面具,就轻松将其化解,并于12月15日晚成功将黄维十二兵团彻底歼灭。

参考资料:

【1】《淮海战役》袁庭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