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识破宋江,假装回乡探母,结果一去不返,成为水浒结局最好的人

祥光映福门 2024-12-16 21:07:00

《水浒传》是一部满载悲壮的英雄史诗,描绘了108位好汉聚义梁山,生死与共。然而,结局令人扼腕:这些顶天立地的英雄最终大多落得尸骨无存,仅有寥寥数人得以善终。而这其中,公孙胜以其冷静的智慧和果断的选择,成为“结局最好的人”。

一位道士、一个不甘卷入权力漩涡的智者,他曾助力梁山战无不胜,却在看透宋江后,假称回乡探母,从此离开是非之地。他为何能看破宋江的“愚忠”?他又是如何躲过这场悲剧收场?

公孙胜初登场:法术高强的“入云龙”

公孙胜,蓟州九宫县人,自幼便在道观中潜心修炼。他身形高大,双眉如剑,杏目含威,浑身透着一股飘然出尘的气质。公孙胜随师父罗真人学习道法,罗真人传授他云游之术和五雷天罡正法等秘法。他手持松文古锭剑,行走江湖间,能呼风唤雨,妙法无穷。

然而,他虽有一身本领,却性格洒脱,淡泊功名,一直过着云游四海的自在日子。事情的转折出现在北宋宣和年间。当时,梁中书为讨好其岳父蔡京,搜刮百姓,凑齐十万贯金银作为寿礼,交由杨志负责押送生辰纲至东京。

这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公孙胜在旅途中听闻此事,立即断定这些财物是用百姓的血汗换来的不义之资。他虽以道士身份云游,但心怀正义,听到这样的事,便决心阻止。公孙胜单枪匹马难以成事,他想到了在江湖上声名显赫的托塔天王晁盖。

晁盖一向以仗义闻名,又心存侠义,劫取不义之财的事正合他的性情。公孙胜找到晁盖,说明来意,晁盖听后十分赞同。其实,就在此前不久,晁盖已从赤发鬼刘唐口中得知了生辰纲的消息,正在筹划如何下手。公孙胜的到来让晁盖如虎添翼,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决定联合行动。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晁盖召集了几位心腹:足智多谋的吴用、身手敏捷的阮氏三兄弟,以及此前通风报信的刘唐。晁盖将这些人召集到一处,把公孙胜介绍给众人。几人相谈甚欢,很快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他们伪装成普通商贩,在杨志的队伍必经之地埋伏。

当生辰纲运到后,众人用白胜送来的毒酒将押送人迷晕,趁机夺走了金银财宝。计划进行得异常顺利。杨志押送生辰纲的队伍在酷暑难耐中一路艰难前行。当他们来到一片树林休息时,早已埋伏好的公孙胜等人扮成商贩热情招待,用白胜送来的美酒犒劳这些疲惫的士兵。

不一会儿,毒酒发挥作用,杨志等人纷纷昏倒,生辰纲也被晁盖等人轻而易举地劫走。得手后,公孙胜与刘唐、吴用等人迅速撤离,返回晁盖的住处,而阮氏三兄弟则回到了石碣村。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杨志的失职导致梁中书震怒,官府立刻派人彻查此事。白胜被捕后不堪酷刑,很快供出了晁盖等人。官府追查至晁盖家,晁盖等人险些落网,多亏宋江及时送信,他们才得以提前逃脱,投奔阮氏三兄弟。

识破权力阴谋:宋江的野心初现端倪

梁山自晁盖成为首领后,一度风平浪静。晁盖重情重义,以兄弟情谊为纽带,带领梁山众人行侠仗义。但随着“及时雨”宋江登上梁山,这片绿林中的平衡渐渐被打破。宋江初上梁山时,名声甚高,江湖人称他为仗义疏财的好汉。

他对晁盖表现出极大的尊敬,然而他的举动却隐藏着深远的谋算。公孙胜一向擅长察人观事,他察觉到宋江的行事风格与晁盖截然不同。晁盖推崇江湖义气,而宋江却注重权谋。他擅长结交人心,从进入梁山之初,就极力拉拢吴用、刘唐等心腹,为自己积累势力。

宋江的目标很明确,他想通过权力运作取代晁盖的地位,成为梁山的主导者。一次兄弟间的闲谈,吴用提出了设立忠义堂的想法,宋江对此赞不绝口。他当即提议在聚义厅中树立“替天行道”的大旗,作为梁山的理念。然而,这一提议却引起了公孙胜的疑虑。

他知道,宋江所强调的忠义,并非单纯为了梁山兄弟,而是为了与朝廷拉近关系,铺垫日后招安的可能性。后来,晁盖率众攻打曾头市,不幸中箭身亡。事后,晁盖曾留下遗言:“若谁能拿下射死我的贼寇,便让此人接任梁山之主。”

宋江却以晁盖遗言未传达给全体兄弟为由,迅速接管梁山事务,并让吴用等人辅佐,逐步确立了自己的权威。公孙胜目睹这一切,对宋江的心思看得十分清楚。他感到晁盖的权威已被架空,而宋江所推动的招安道路,必然会引发梁山的重大变革。

与此同时,晁盖的亲信渐渐被边缘化,阮氏三兄弟、刘唐等人虽然不满,却无力改变局势。吴用因多次受宋江恩惠,逐步倾向于宋江阵营,与晁盖关系疏远。

面对梁山内部权力格局的变化,公孙胜没有表现出明确的反对态度。他知道,在宋江的威望日益上升的情况下,自己很难改变什么。于是,他借口探望家中老母,向宋江提出离开梁山一段时间。宋江虽不情愿,但也没有阻拦公孙胜的离去。

“逢幽而止,遇汴而还”:师命成了救赎

公孙胜离开梁山后,回到了蓟州老家。表面上是为了探望年迈的母亲,实际上他内心清楚,自己的道术源自师门,面对梁山的复杂局势,他更需要从师父罗真人那里寻求指引。于是,他从蓟州再次启程,前往二仙山拜见师父。

罗真人接纳了他,叮嘱他继续修行,并授予他一套更深奥的法术“五雷天罡正法”。与此同时,罗真人还留下八个字:“逢幽而止,遇汴而还”,这句话成为公孙胜往后人生的重要指南。就在公孙胜安于修行之际,梁山另一边却面临重创。

宋江攻打高唐州时遭遇挫折,敌方守将高廉擅长兵法,精通妖术,令梁山大军屡战屡败。无奈之下,吴用想起了公孙胜,建议派人前往二仙山请他出山。宋江听后立刻派李逵与戴宗两人负责此事,命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将公孙胜带回来。

李逵和戴宗辗转来到二仙山,但拜见公孙胜时却碰了钉子。公孙胜并不想再卷入梁山的事务,婉拒了二人的请求。他解释道:“师父不愿我再涉凡尘。”戴宗心思灵巧,知道硬劝无果,于是另想办法。他与李逵找到公孙胜的母亲,希望通过亲情打动他。

但公孙胜早已将母亲安顿妥当,无意因此动摇。两人无计可施,便直接去面见罗真人,反复恳求,希望师父能网开一面。罗真人被二人的执着所感动,终于同意让公孙胜随他们下山,但临行前,他再三叮嘱:“切记‘逢幽而止,遇汴而还’。”

这句话是提醒公孙胜,无论面对什么情况,都要以自身安危为重。罗真人还为公孙胜传授了一些额外术法,让他在此次行动中有更大的把握。返回梁山的路上,公孙胜一路沉默。他心中明白,这次出山不过是暂时协助,梁山内部的局势并未改变,而自己的最终归宿依然是师门。

抵达高唐州后,宋江亲自迎接,向他简述战况。高廉利用妖术结阵,阻挡梁山大军推进,情况已经十分危急。公孙胜在查看敌方阵势后,意识到这是师门传承中的一种特殊阵法,而破解之法正是罗真人教给他的“五雷天罡正法”。

他利用法术召唤雷霆,将高廉布置的妖阵尽数摧毁,高廉的军队顷刻溃散。高廉本人试图利用妖术逃走,却被公孙胜识破,在天雷中丧命。这场胜利令梁山众人欢欣鼓舞,也大大提升了公孙胜在宋江心中的地位。

然而,公孙胜并没有因战功而留下。他在完成此次助力后,再次告别众人,回到二仙山潜心修道。他谨记罗真人的预言,在与朝廷招安有关的事务中始终保持距离,避免深陷权谋斗争。他的离去,既是对师命的尊重,也是对自身平安的守护。

拒绝招安:回归道士本色

公孙胜自从助宋江破高廉之阵后,便再度归隐修行。然而,梁山的变化却未停止。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后,梁山众人开始频繁参与征战,从辽国到田虎,再到王庆,各路豪杰或死或伤,逐渐消耗殆尽。招安看似光鲜,实则令梁山英雄陷入朝廷的掌控。

宋江意图以此洗清草莽之名,但公孙胜对此选择保持距离,他深知这条路并非他所向往的归宿。在梁山攻打田虎时,敌军出现一位妖法高强的军师乔道清,此人以法术为武器,连续挫败梁山大军。面对如此困境,宋江又想起公孙胜,希望他能再度出山。

派出使者来到二仙山,希望将这位道士重新请回战场。公孙胜在得知情况后没有立即答应,他按照罗真人的教诲,细思后决定暂时协助梁山。回到前线后,他用自己的道术与乔道清展开较量。在两人斗法的过程中,公孙胜以沉稳和精准的术法逐步占据上风。

最终,乔道清败下阵来,对公孙胜心服口服,甚至主动请降。乔道清归顺后,成为梁山新的军师,为攻克田虎立下大功。尽管公孙胜此次立下战功,但他始终对宋江的招安态度保持距离。他的道士身份与梁山招安后的方向格格不入。

他明白,这条路注定充满杀伐,无法实现真正的解脱。他并未久留,田虎一战结束后,便再次返回二仙山。之后,宋江率梁山好汉继续征讨王庆。王庆麾下有一名高手李助,武艺高强,屡屡击退梁山攻势。

在与梁山交战时,李助凭借一手神乎其技的剑术,让卢俊义屡次受挫。关键时刻,公孙胜率援军赶到前线。通过道术协助,李助在阵中失去兵器,卢俊义趁机制伏了他。这次战役的胜利,再次让公孙胜的名字传遍军中。

战胜王庆后,公孙胜向宋江辞行。他深知梁山的未来将走向更为惨烈的境地,而他早已决定退出这场是非之争。在离开之际,他向宋江表达了对众兄弟的关切,但坚守自己的选择。他遵循师父的教诲,选择与梁山告别,返回师门,彻底回归道士本色。

平凡善终:智慧成就圆满人生

梁山覆灭前后,英雄好汉们的命运大多坎坷凄惨,而公孙胜却早早退出,最终回归二仙山安然终老。这一切源于他对局势的清醒认知和智慧的选择。公孙胜在梁山初创时便已显露与众不同的特质,他并非追逐功名的豪侠,而是深谙进退的智者。

在宋江接受朝廷招安之后,他进一步远离权力的漩涡,最终以平和的结局为自己划下句点。梁山众兄弟在接受招安后,为朝廷屡立战功,却也逐渐耗尽元气。在征讨方腊的战役中,梁山将士伤亡惨重,秦明、张清、扈三娘等人接连战死。

在梁山败落前,公孙胜早已离开,与梁山的征战不再有任何牵连。他回到蓟州,侍奉老母,重返二仙山师门,专注修行。在这里,他的生活简单却充实。二仙山的道观在群山环抱之中,远离红尘争斗,正是公孙胜追求的归处。

他的师父罗真人多次传授术法,与公孙胜探讨道理,教他体悟天地自然之道。随着宋江等人功成身退后遭遇毒杀,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命运几乎都以悲剧收场。相较之下,公孙胜的安然离去显得尤为难得。

他未参与方腊之战,也未卷入梁山与朝廷之间的权力纠葛,这使得他能够始终保持独立。

在二仙山的晚年岁月,公孙胜逐渐放下道术中的争斗之用,将精力投入到治病救人和教化乡民之中。他不再干预外界的风云变幻,而是专注于修身养性,践行道士的本分。偶有邻近的百姓遇到难题,他也会出手相助,成为远近闻名的“活神仙”。

直到晚年,他始终与世无争,过着平静的生活。没有波澜壮阔的英雄故事,也没有大起大落的命运转折,他用智慧化解了自己的危机,将人生化为一场从容的修行。他的结局成了梁山众兄弟中少有的善终之例,也为《水浒传》这一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增添了一丝平和的亮色。

参考资料:

《趣说水浒人物》

作者:

李剑冰著

出版日期: 2022.10 页数: 412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