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代剧里的青春热血总让人感慨万千,这次《北上》带着茅盾文学奖的光环来了,白鹿和欧豪演绎的70年代运河故事让人特别期待,毕竟谁不想看看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是怎么追梦的呢。
白鹿这回演的夏凤华真是个有意思的角色,她那种不服输的劲头让人想起了以前认识的一个姑娘,也是在运河边长大的,整天骑着自行车在河边晃悠,头发被风吹得乱糟糟的也不在意。
夏凤华的性格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她那股子倔强劲儿跟现在的年轻人完全不一样,明明知道前面是个坑也要往里跳,就为了证明自己能爬出来,这种不计后果的勇气在那个年代特别常见。
看到夏凤华和谢望和的感情戏,总觉得那个年代的爱情特别纯粹,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就是单纯地喜欢,单纯地在一起,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
白鹿把夏凤华演得特别生动,尤其是那些小细节,比如咬着嘴唇发呆的样子,或者偷偷看谢望和时眼睛里的光,都让人觉得特别真实。
欧豪演的谢望和是个挺复杂的角色,他身上背负着太多东西,家族的期望、时代的压力,还有自己的理想,这些东西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看到谢望和弹琴的那些场景,总觉得特别心疼,明明有那么好的才华,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尽情发挥,这种无奈在那个年代太常见了。
他和夏凤华之间的感情戏特别动人,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表白,而是在细节中体现出来的关心和在意,比如帮她整理被风吹乱的头发,或者默默地站在远处看着她。
周海阔这个角色特别有意思,他对音乐的执着让人想起了那个年代的很多年轻人,明明知道前路艰难,却还是义无反顾地往前走。
他在剧中经常抱着吉他在运河边唱歌,那些自创的歌词里有对生活的思考,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现实的无奈,特别真实。
看到他为了音乐梦想不断努力的样子,就会想起那个年代的很多人,他们可能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但那种追求的精神一直都在。
剧组搭建的那些场景真是用心,特别是花街小院,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年代感,看着那些老物件就忍不住想起以前的事。
搪瓷缸、二八大杠这些道具的选用特别考究,不是简单地摆在那里,而是融入到剧情中,让人感觉特别自然。
那些老房子的布置也很讲究,墙上贴的报纸、桌上放的收音机,都是那个年代的特征,看着特别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