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名将熊国炳:失踪23年沿街乞讨,为何最终饿死都没去找组织?

史在没有弦 2024-11-19 07:18:3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史在没有钱前言

1960年深秋的甘肃酒泉,一个老人孤独地蜷缩在泉湖公园的寒风中,终将在那无人知晓的角落画下生命的句点。他曾是川陕省苏维埃的领袖,领导着超过六百万人民,如今却凄苦地结束了自己的人生旅程。这位曾经的红军老战士,他的名字是什么?他的生活为何会有如此悲惨的转折?在困境中为何他没有向曾经并肩作战的组织求助?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熊国炳原名熊廷南,生于四川通江县熊家湾(今万源市竹峪镇太平村)。由于历史档案的缺失,他的具体出生年份存在多种说法,有的记载为1893年、1899年,甚至1902年,但可以确认的是,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熊家贫困,父母辛苦劳作仍难以维持生计。年幼的熊廷南早早地承担起家庭重担,常常上山砍柴、放羊,或是挖山货、抬滑竿,每天的生活都充满艰辛与困苦。

12岁那年,通江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家中的状况愈加难堪。面对无法供养所有孩子的困境,父母最终做出决定,将熊廷南过继给远方的亲戚,万源县竹裕乡的熊邦杰家里。熊廷南自此改名为熊国炳。

熊邦杰一家虽不算富裕,但生活比熊廷南原生家庭稍好。无儿无女的夫妻俩对熊国炳疼爱有加,视如己出。他们送他上学,尽管只是两年的书,足以让年轻的熊国炳接受了初步的文化教育。这段时间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熊国炳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怀。16岁那年,养父母为他安排了一门婚事,他娶了邻村赵紫香为妻,夫妻恩爱,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

熊国炳18岁时,养父、养母相继去世,家中无依无靠。族人对他们这对年轻夫妻并不友善,甚至发生了排斥。无奈之下熊国炳带着妻子离开了熊家坪,选择上山过起了“野人生活”。

熊国炳的勇气与毅力在这段艰苦岁月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有一次,他在山中打猎时,不慎中毒。毒箭的毒性迅速蔓延,熊国炳面临着生死的考验。但他并未惊慌,而是沉着应对。他咬牙将箭拔出忍受着剧痛,强行将体内的毒血挤出,最终保住了性命。这一事件,成为了当地人津津乐道的传奇,大家都称他为“巴山勇士”。

21岁时,熊国炳被父母安排了婚事,但不久后,他的妻子就被村中的恶霸盯上。这些恶霸散布谣言,企图破坏熊国炳的名声,目的显然是为了达到自己险恶的企图。面对无休止的压迫,熊国炳和妻子带着孩子被迫离开,先是躲到岳父家,然后又辗转来到天池寨,开始了艰难的垦荒生活。

1930年的大旱让通江县的农田颗粒无收,熊国炳的生计受到了更大冲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天池寨,回到了故乡,以打猎为生。偶尔他会将山梨贩卖出去,增加一点微薄的收入。

1933年2月,熊国炳第一次与张国筹见面时,给人一种非常朴素、甚至有些粗犷的印象。当时他穿着一件简单的短襟,肩膀上披着兽皮背心,头上包着一条宽大的布帕子,面庞上覆盖着浓密的络腮胡子,脚下穿的是一双自己编织的麻窝子草鞋,脚丫裸露在外,显得格外朴素和实用。

不久后熊国炳在第一次川陕省苏维埃工农代表大会上,顺利当选为川陕省主席。这个决定一经通过,几乎没有任何反对声音,显示出大家对他能力的高度认可。作为一位出自贫民百姓的领导者,熊国炳的选择和能力令人称道。

他当选后的表现也非常出色,尤其在组织和行政管理上展现了超凡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短短的半个月内,熊国炳就组织了一个工作小组,在江口地区建立了六个县的苏维埃政府,推进了地方的革命政权建设。

熊国炳还亲自督导修建了多条重要的交通路线,这些道路的修建不仅提升了红军的机动能力,也极大改善了地方百姓的生活。比如,他指挥修建了巴中、南江至陕南的交通线,这样一来这些地区之间的联系大大加强,商品流通也变得更加便捷。

熊国炳还发动群众建设了三座长达一百米的桥梁,动员了五万多人参与到这些工程中,甚至连周边河道的疏通也一并完成。这些举措保障了红军后勤和兵员的流动,还直接改善了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大地推动了川陕根据地的经济和政治发展。

在当时交通和通信是制约革命根据地扩展的重要因素,而熊国炳所做的这些工作,无疑为革命事业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可以说,他的领导才能和实践能力,为川陕苏区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主席曾公开表扬他和其他领导人所付出的努力,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和军事调度方面的卓越表现。

可他的这些成绩,迅速引起了四川军阀刘湘的不满。刘湘时任蒋介石委任的“剿匪总司令”,为了打击熊国炳,甚至悬赏两千大洋缉拿他。熊国炳的革命势力不仅在苏区内部日益壮大,还让国民党的势力感到威胁。

一次熊国炳收到了一封举报信,指责赤江县苏维埃主席赵有义大肆扩张土地,招租纳佃。熊国炳并没有草率下结论,而是召集了苏维埃的相关人员展开讨论。最终,他亲自带队前往赤江县进行调查。通过深入了解熊国炳发现举报完全是误解,他还为赵有义争取到了一个重要职务——川陕省戒严局的局长。

还有一次熊国炳在得知一位老婆婆来到省苏区保卫局门口哭诉其丈夫许昌被冤枉的事情后,立即亲自介入调查。许昌是通江县的医生,因医术高超救治了不少红军战士,结果被人陷害为毒死了县农协会的领导张家其。

熊国炳了解案情后,亲自调动资源,深入调查,发现这背后其实是会道门“白扇会”的阴谋。许昌被冤枉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老百姓纷纷称赞熊国炳为“青天大老爷”,他在民间的威望也因此大大提高。

1933年12月,熊国炳的另一项重要行动发生了。当时廖丰伍带领三十多名武装人员袭击了元潭乡的苏维埃政府,并抢走了大量的枪支武器。熊国炳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了一支五十多人的突击队,亲自带领队伍追捕廖丰伍。经过一番激烈的追击,最终将所有参与袭击的人员一网打尽,牢牢巩固了苏区的安全和稳定。

1937年,熊国炳跟随西路军被马家军俘虏,侥幸逃脱后,做起了生意。然而,命运再次捉弄他,生意很快被土匪抢劫,几乎一无所有。熊国炳不得不转行,帮助经营一家酱园铺,晚上则在附近道观休息。

与道观的道长熟络后,道长劝他修行或安定下来。但熊国炳没有信仰,只能继续过着艰难的日子。后来,他与一名寡妇结婚,并开始与她共同养育三个孩子,生活依旧艰辛。

1945年,张炳南与家人搬到了玉门。这里的油矿提供了一些工人职位,虽然收入不高,但他没有其他选择。即便如此,物资的紧张和经济的不景气仍让他的家庭日子过得异常艰难。两年后也就是1948年,他们决定回到酒泉,希望借此谋求更好的生计。此时的张炳南靠着卖干果和火油度日,尽管这些也只能勉强糊口,但他依旧默默承受着这段艰难的岁月,早已不再是那个在战场上英勇奋战的红军将领。

1949年9月,酒泉顺利解放,人民欢欣鼓舞,街头巷尾洋溢着解放的喜悦。解放军的队伍如潮水般涌入,受到热烈的欢迎。熊国炳站在人群中,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他注视着眼前的场景,内心翻涌着复杂的情感。这一刻,他仿佛回到了那些艰苦岁月,回忆起无数战友的牺牲与血战,他的内心充满了情感的冲突与痛楚。

经过长时间的思索,熊国炳终于决定去相关部门陈述自己的经历,向他们讲述自己在革命中所经历的一切。然而,由于时隔多年,且缺乏证人佐证,政府对他的申诉做出了简单的回应:作为革命老兵,给予他四石麦子和50块钱作为一次性补贴。

1951年底,熊国炳回到了家乡,过上了平凡的生活。曾经担任过川陕省主席的他,如今却在为生计奔波,生活状态让许多人感到唏嘘不已。村里的老乡们纷纷向他询问,为什么不去找政府说明自己的经历,争取应得的待遇,毕竟他曾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面对乡亲们的关切,熊国炳的回答很简洁,却充满深意:“川陕根据地里那么多同志都牺牲了,而我却活着,我没有脸去麻烦组织。”这些话道出了熊国炳心中永远的痛。他深知,西路军的惨烈失败,带来了无数战友的牺牲,而自己幸存下来,这在他心里成了永远的负担和遗憾。他无法摆脱这种深深的愧疚感,觉得自己不配去要求任何优待。

更重要的是,熊国炳参加革命的初衷从来不是为了个人利益。他一直认为自己投身革命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人民的解放,而这个目标已经在新中国的建立中得到了实现。正如他自己所说:“既然人民已经解放,革命已经胜利,我活着已经没有什么遗憾,哪怕死了,也可以安心闭眼。

1960年10月,熊国炳安静地离开了人世,他的死因无人知晓。当时酒泉的居民并未意识到,这位年迈的老人正是曾经赫赫有名的川陕省苏维埃主席。即便是那些与他曾有过交情的人,许多年后回忆起他时,依然只是记得那个无忧无虑、乐于助人的“普通农民”。他的过去被岁月悄然掩埋,未曾在村庄的风中留下任何痕迹。

直到1986年,几名年轻的历史研究者为编写关于西路军老战士的历史书籍,来到酒泉开展实地考察。他们翻阅着西路军战士的资料,在一个不起眼的名册中,发现了一个名为张炳南的老战士。这位战士的记录只有名字,然而没有他的任何事迹。由于名字较为罕见,这引起了研究者的好奇。

随着他们深入调查,他们渐渐揭开了张炳南的神秘面纱——这位无名的战士,竟然正是熊国炳。原来,熊国炳在战争中为党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竟然在他去世多年后才被重新发现。原来,在酒泉默默度过最后岁月的那位普通老人,曾经是川陕省苏维埃的主席,曾一度肩负着巨大的责任,领导过成千上万的革命战士,带领地方人民建设苏维埃政权。那个默默无闻的名字,背后竟然隐藏着一段辉煌的历史。

他的过去也终于在历史的长河中重新闪耀光芒,而熊国炳的事迹也随之被人们传颂。那时,许多人才恍若醒来,才知道原来曾经的苏维埃主席,曾经的革命先烈,居然在晚年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贫困和孤独。

参考资料:

[1] “巴山勇士”熊国炳 来源:巴中网

[2] 熊国炳:彪炳千秋的巴山英雄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何广华 何明圆

[3] 特稿:巴山勇士——熊国炳 来源:中红网 作者: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石琳 王欢

[4] 熊国炳 搜狗百科

0 阅读: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