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发现亿吨级超富铁矿,地质专家:这是找矿史上的奇迹!

谦语谈书风 2024-10-21 15:23:47

德州可不止有扒鸡,还有世界罕见的超富铁矿!

2024年10月,在德州的齐河—禹城地区,勘探队便发现了全国首个亿吨级富铁矿。这个消息对山东省乃至整个中国来说,都是一个天大的惊喜。

要知道,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像这样的超大型富铁矿,却是凤毛麟角。而此次发现的这座富铁矿,无论是储量还是品位,都堪称一流。

那么,它究竟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漫漫探矿路

这个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

为了支持国家建设,山东省的地质工作者们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找矿!

他们的目标,就是那片广袤的黄河北岸,那里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但他们相信,在这片黑色的土地下,一定还藏着更多的“宝藏”。

于是,一代又一代的地质人,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他们攀山越岭,跋山涉水,从夏日的酷暑到冬日的严寒,从晴空下的烈日到雨天里的泥泞,他们的足迹遍布每一个角落。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一座座煤矿在这里建立起来,为国家的能源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这些地质人却从未停下脚步。

在煤炭的“黑色王国”里,他们总觉得还有一个“彩色的梦”在等待着他们。那就是铁矿!

他们坚信,在这片土地的深处,一定藏着丰富的铁矿资源,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

这个梦想,在20世纪70年代有了初步的苗头。

那一年,勘探队的仪器在这里捕捉到了一些异常的信号。

重力异常,航磁异常,这些都是铁矿赋存的重要标志。

这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气泡,虽然微弱,但给了他们无限的希望和想象。

然而,梦想的实现从来都不容易。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这些异常信号太过微弱,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勘探工作一度陷入了停滞。许多人开始怀疑,这里是否真的有铁矿?这个梦想,是否只是一个空中楼阁?

但地质人的信念是坚定的。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有结果。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他们继续着这场“寻宝”的旅程。

转机出现在2011年。那一年,国家实施“358”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这个沉寂多年的项目再次被提上日程。

山东煤田地质局的科研团队再次踏上了这片土地,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

这一次,他们带来了更先进的技术,更精良的设备。他们像侦探一样,从每一个细微的线索中寻找蛛丝马迹。

奇迹出现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奇迹终于出现了!在齐河县潘店地区,钻机的钻头刺破地层,岩芯被缓缓地提上地面。

当地质学家们看到岩芯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沸腾了。

因为他们看到,在岩芯上,厚大的富铁矿矿体清晰可见,品位之高,厚度之大,前所未见!

这一刻,他们知道,半个多世纪的梦想,终于成真了!

消息很快传遍了德州,轰动了整个山东。

人们惊叹,一个沉睡了亿万年的“巨鲸”,终于在黄河之滨醒来了!

2016年,这则消息飞入北京,引起了时任国土资源部领导的高度重视。

要知道,在找矿领域,每一个重大发现,都需要经过最严格的审核和确认。

部里连夜派出了地质勘查司司长,这位德高望重的地质专家,要亲自为这个重大发现“背书”。

当司长来到现场,拿着一块磁铁,靠近从钻孔中取出的岩芯时,现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磁铁慢慢地靠近,越来越近,突然,“啪”的一声,磁铁牢牢地吸在了岩芯上,再也拿不下来了!

这一刻,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了。

司长激动地说:“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重大发现!这是我国找矿史上的一个奇迹!”

是的,奇迹。这个词,或许最能描述这个故事。

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几代地质人孜孜不倦地追寻,终于换来了这个惊天的发现。

这不仅仅是一座矿山,更是几代人梦想的结晶,是勇气、智慧和坚持的胜利。

创新的“武器”

但是,大家不禁要问,在这么深的地下,是什么“神器”让地质人如此精准地找到了“巨鲸”呢?

原来,山东煤田地质局的科研团队可不是等闲之辈。

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他们另辟蹊径,提出了“煤铁共盆”的成矿模式。

这个模式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他们还构建了一套从“找矿选区”到“矿田确定”再到“矿床定位”的找矿预测技术体系,就像是一个探宝罗盘,引领着勘探队直奔“宝藏”而去。

更厉害的是,他们还研发了一种能在深覆盖条件下捕捉微弱地学异常信号的“千里眼”,让深藏地下的秘密无所遁形。

这个“千里眼”就像是一个地下的“CT机”,可以透过厚厚的岩层,直接“看”到地下的矿体。

最后,他们还建立了一个集重力、磁力、电法、地震等多种方法于一体的立体勘查网络,犹如天罗地网,将“巨鲸”的每一寸“皮肤”都描绘得清清楚楚。

正是有了这些创新的“武器”,“巨鲸”才无处可藏,终于在地质人的面前现出了真容。

“巨鲸”露出真容

这座超级富铁矿的发现,无疑给中国的钢铁工业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1.04亿吨的探明资源量,3亿吨的远景资源量,这样的数字是何等的惊人!

要知道,按照我国目前的铁矿石年消费量,仅探明的资源量就足够使用10年以上。

而如果把远景资源量也算上,这座矿山的服役年限将更加漫长。

它将为我国的钢铁工业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粮仓”,大幅提升我国铁矿资源的自给率和安全性。

而这些矿体的赋存状态,更是令人称奇。最大厚度超过100米,这在铁矿界可谓是一个“异类”。

通常,铁矿体的厚度都在几米到几十米之间,很少有超过50米的。

而这个“巨无霸”,打破了人们的认知。这意味着,开采这样的矿体,将更加高效和经济。

因为矿体越厚,开采时的采矿效率就越高,采矿成本就越低。

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这个矿山的品位。50.67%的平均品位,在全球铁矿界都是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

要知道,全球铁矿石的平均品位只有30%到40%左右,50%以上的高品位矿石,一直都是各大钢铁公司梦寐以求的“香饽饽”。

而这个矿山,恰恰就提供了这样的“美味”。

意义何在?

这意味着,这些矿石几乎不需要经过选矿这一环节,就可以直接进入炼钢工序。在钢铁生产中,选矿是一个非常耗时耗力的过程。

它需要大量的设备、能源和人力,而且会产生大量的尾矿和废水,对环境造成压力。

但是,对于这个矿山的矿石来说,这一切都可以省略。

它们可以直接“入炉”,大大简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说,这样一座“富矿”,对于任何一家钢铁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梦寐以求的“宝藏”。

它不仅能够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还能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这一发现对于整个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石。

而铁矿石,则是钢铁工业的“粮食”。

这座矿山的发现,无疑为我国的钢铁工业和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资源保障和增长点。

它将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国防建设等领域,源源不断地输送最优质的“粮食”。

同时,这一发现也再次彰显了我国地质工作者的实力和贡献。

正是无数地质人孜孜不倦地努力和探索,才换来了今天这样的重大成果。这些默默无闻的“矿山卫士”,是我们国家宝贵的财富。

当然,在欣喜之余,我们也要看到,这座矿山的开发和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勘探到开采,从生产到运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密地规划和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装备,需要各方的密切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这座“富矿”的价值转化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力量。

结语

齐河—禹城亿吨级富铁矿的发现,注定将载入史册,但它仅仅是一个开始。在这片热土上,还有多少宝藏等待我们去发现?没有人知道答案。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的地质工作者,将继续秉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续写新的篇章。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齐河、在禹城、在山东、在中国的各个角落,都会有更多“巨鲸”露出真容,都会有更多宝藏惊艳世人。

让我们拭目以待,让我们一起见证,中国地质事业的新辉煌!

【参考资料】

1.国土资源部网站-2010.12.29-《徐绍史主持审议全国地质找矿“358”行动方案》

2.科技日报-2024.10.11-《全国首个!山东探获亿吨级富铁矿》

3.中国矿业报-2016.03.31-《德州发现预测资源量3亿吨富铁矿》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