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消失的的行业,不是幼师医生,而是曾被视作保底的这三个

江烟染 2025-04-27 16:38:13

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多少人正在经历“35岁职业危机”?

物价上涨,岗位竞争压力却不断增大,有人正经历裁员,有人已经失业。

但令人意外的是,第一个被时代绞杀的,不是幼师,更不是医生。

而是曾被视作“保护伞”的失业三宝。

“失业三宝”是什么?他们的今天,会是我们的明天吗?

失业三宝

“失业三宝”指的是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和外卖员这三个职业。

它们入行门槛低,对学历、年龄和性别限制少,工作时间灵活,收入也相对稳定。

这些优点,让它们为许多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

一些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渡期时,也会选择这些职业进行缓冲。

正因如此,这三个行业被网友们称作失业三“宝”。

既然选择这三个行业的人这么多,为什么它们还会从就业“避风港”变成“风暴眼”呢?

事实上,正是科技的发展在改变这三个行业的格局。

外卖行业首当其冲,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预制菜的兴起已经影响到外卖需求。

同时,无人机送餐发展迅猛。美团自2017年开展无人机业务。

截至2024年12月底,已在多座城市开通53条航线,累计完成订单超45万单。

其第四代配送无人机,可在多种复杂环境中稳定飞行。

不仅高效,还能适应97%以上国内城市的自然环境要求。

凭借着这样的配送能力,无人机送餐对传统外卖员岗位构成了重大威胁。

快递行业方面,监管趋严加重了快递员工作负担。

同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挤压人工配送空间。

2023年,中国无人配送市场规模约为65亿元,2025年有望达到170亿元。

无人配送车,已经在多地实现规模化应用。

如菜鸟物流的无人配送车,24小时不间断运转,每单成本仅0.1元。

并且,云南昆明等地已经与菜鸟进行了合作,开启无人车配送快递服务。

这些车辆具备自主避障和定点送达功能,替代人工配送的趋势明显。

网约车行业的形势则更为严峻。

百度“萝卜快跑”在武汉投放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已占据当地网约车市场1%的份额。

这种无人驾驶车辆不仅更安全,价格也极具优势。

“萝卜快跑”7.1公里的行程,仅收费5.07元,远低于传统网约车。

预计在2025年,这项服务会实现全面盈利,传统网约车司机的生存空间将被挤压。

更有太平洋证券预测,2025年中国自动驾驶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18万亿元。

这三个行业从就业避风港变成风暴眼,实际上是自动化技术对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冲击。

那么,为什么常说的幼时和医生等职业,反而不会迎来“失业潮”呢?

危中有机

2022年,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到了2023年,这一情况愈发严峻,全国出生人口竟少于1000万,相较六年前足足少了一半。

虽说当下新生儿数量仍有一定规模,但幼师行业的萎缩已初露端倪。

2023年,幼儿教师数量较上一年锐减18万。

更令人担忧的是,预计未来五年内,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大概率会面临大规模裁员。

显然,幼师行业正处于缓慢却又确定无疑的收缩阶段。

好在,官方已积极行动,出台了诸多鼓励生育的政策。

虽然这些政策能否有效扭转当前局面,尚存不确定性。

但官方的态度较为积极,也算给幼师这个行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与此同时,教育改革和人们观念的转变,也给幼师行业带来了新机遇。

现在的家长非常重视早教质量,没准就会催生出新的就业岗位。

反观医生这一职业,情况则更为复杂些。

随着年轻人生育意愿的降低,2023年,多地医院关闭了产科部门。

这使得不少产科医生失业或转行,与之相关的科研工作也陷入停滞。

加上电子医疗器械蓬勃发展,智能诊断系统、远程医疗等新技术正逐步改变医生的工作模式。

医生这一职业,陷入失业困境似乎已成了既定事实。

但实际上,医生的核心职业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中国医生数量不足的问题依旧突出,尤其在部分专科领域。

因此医疗系统正在加大教育规模,致力于培养更多医疗人才。

而医生的培养周期漫长,专业要求极高,这使得他们很难被完全替代。

并且,医生在社会上向来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

这种社会意识决定了选择医学作为进修专业的学生和家长,不会减少。

此外,虽说智能医疗设备的应用范围在持续拓展。

但目前大多数智能AI还是起着辅助作用,无法彻底取代医生的判断与决策。

更不用说医患关系里的人文关怀、医生的临床经验等,这些都是技术难以完全取代的。

在可预见的未来,医生仍会是医疗体系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

学习进化

通过“失业三宝”、幼师和医生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保持竞争力才是就业秘诀。

因此,持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还需要敏锐地把握产业转型带来的机会。

新兴产业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新的就业岗位,提前布局才可以占得先机。

同时,了解行业趋势,制定长期职业规划,培养危机意识,随时应变也是十分必要的。

那面对这些个挑战,我们具体该咋做呢?从个人准备来看,首先要避免躺平心态。

主动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提高自身认知水平,是应对就业市场变化的关键。

同时,也要关注商业投资机会和创业可能性,这些可能成为新的职业发展方向。

保持对新技术、新趋势的敏感度和好奇心,也能帮助我们在变革中找到立足点。

在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时,可以关注一些新兴行业,例如养老、智能化、半导体等产业。

此外,一些新兴职业如智能设备维护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养老服务专员、跨境电商从业者等,都可能成为未来的就业热点。

不仅如此,在面对就业市场的变化时,我们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要勇于面对挑战,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开拓新的职业发展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也在通过各种政策支持就业,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毕竟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不仅是个人的责任,政府和企业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首先要在推动技术创新和维护社会稳定之间找到平衡点。

对于可能被淘汰的行业从业者,应该关注他们的再就业问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

教育体系也需要相应调整。

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才能让他们为未来进入就业市场做好准备。

结语

就业市场的变化既带来挑战,也创造了机遇。个人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提高适应能力,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灵活的就业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个人价值,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齐鲁壹点-2022-07-25——《视点丨无人配送车是否会取代外卖配送员和快递员》

光明网-2021-10-22——《即时配送行业报告显示:年订单超200亿 AI和无人配送成新发力点》

陇南礼县发布-2024-06-12——《第一个即将面临消失的行业,不是幼师,更不是医生,而是失业三宝》

0 阅读:19

江烟染

简介:易宇辰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