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教你用武术重构生活方法论

长江新世纪 2025-04-01 11:24:12

“武术,对于我的生命而言,具有非常深刻和深远的意义, 因为, 不论作为一位演员、一位武术家,还是一个人,我所学到的一切都由武术中来。”

——李小龙,皮埃尔 · 伯顿专访

以下内容摘自《最后的门徒——我与李小龙回忆录》

要真正理解截拳道, 我们不得不从中国功夫的本质讲起。它首先赋予我们健康和强壮的体魄, 其次赋予我们自卫的能力。 一旦明了这两点, 李小龙的卓越成就便不难理解。他向世人展示了功夫作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以及功夫背后所蕴含的深邃美学。功夫, 归根结底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当人们开始探寻中国功夫的哲学内涵时, 他们对这门古老的 艺术,将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时光荏苒, 李小龙离世已50余载, 但他依然是人们心中的传奇, 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 他的影响力依旧不减。今天, 他依然在全球各地受 到广泛的尊崇, 这份影响力或将持续数个世纪。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武术技艺,更是因为他那深邃的哲学、迷人的魅力以及超凡的智慧。

李小龙的人生目标是将功夫的真谛展现给全世界, 希望普天之下的人类, 不仅在武术上, 更在人性上, 团结一心。他, 是一位真正的人文 主义者。

某次课后, 李小龙与我促膝长谈。他告诉我: “终极武术家, 无需格斗来证明自己的实力。”随后, 他引用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宝剑藏鞘, 不露锋芒。”意在表达一名一流的武术家在对自己的格斗能力充满自信的同时, 还能始终保持谦逊。

李小龙和所有严肃的中国传统武术家一样,

极为重视个人的道德和品质

如我之前所言, 李小龙极为重视个人的道德和正直。对我而言, 截拳道不仅仅是一种武术, 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强调的是人的品格与正直。这或许可以称之为“武德”。武德, 以社会正义和公平为基石, 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观念之一。武术, 贵在一诺千金的武德传承。

这一夜 ,我与李小龙畅谈人生 。他问我:“你可知如何提升自我?”我摇了摇头,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你所要做的,就是吸取别人的长处,忘却其短处, 这便是你提升自我的途径。”

李小龙的人生哲学课

我从李小龙那里汲取的武术教义与哲学, 已深深融入我的日常生活与事业之中。我渴望将这些教诲及其意义分享给更多的人。因为李小龙为我们搭建了一座连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思维方式的桥梁。

他曾在课后与我分享了许多深刻的哲学思考。他的话, 总是简单直接, 微言大义, 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时至今日, 我仍时常回味其中的深意。

犯错或撒谎——须尽快弥补。他教导我, 永远不要撒谎, 但如果撒了谎, 必须尽快弥补。中国有句古话:“纸包不住火。”撒谎如同有洞的锅。如果犯了错, 应勇于承认, 接受后果, 然后继续前进。人无完 人,但我们可以追求成为更好的自己。

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这是李小龙经常提及的中国俗语。 这句话对我的个人生活和事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心存疑问时, 不要害怕, 多与他人请教与商量。在互联网导航地图出现之前, 有些人羞于 在加油站停下来问路。不要因为你不知道路在何方而感到尴尬。殊不 知, 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脏话——我从未听李小龙说过脏话, 也从未听他说过任何人的坏话。他深知, 恶语伤人六月寒, 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在无意义的争执 上。

金钱——当我问及金钱是否能带来快乐时, 李小龙回答说: “我宁

愿有钱而痛苦, 也不愿没钱而难受。”

宗教——一日, 我曾向李小龙请教关于上帝的问题。他转过头来对我说:“自助者天助之, 谁是上帝?! ”

感恩之心——李小龙总是将功劳归于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他感谢丹 ·伊鲁山度向他介绍了双节棍; 感谢李峻九和查克 · 罗礼士向他展示了一些腿法; 感谢罗伯特 · 克劳斯在《龙争虎斗》中建议他使用镜屋作为终极一战的打斗背景。当我们通电话时, 他曾向我提及过最终打斗场景中镜屋的故事。

快乐——李小龙常说: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快乐。”他认为,如果能找到自己热爱的职业并全身心投入其中 ,最终一定会得到回报。每次与他相见,我都感到无比快乐。他总是能逗我笑,让我忘记烦恼。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快乐呢?李小龙的回答是:“当你让别人快乐时。

继续前进——假如你遇到了问题, 如果有解决方案, 你为什么要担心? 如果没有解决方案, 你又何必要担心?

李小龙的两个人生目标

李小龙的人生只有两个目标, 一是, “向世界展示真正的中国功夫”(职业目标) ;二是,“照顾好我的家人”(个人目标) 。

1994年,彼得与少林寺方丈合影

对于他来说家庭是最重要的存在(妻子琳达 ·埃莫瑞、儿子李国豪和女儿李香凝)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传统, 作为丈夫的责任就是要照顾好妻子和孩子, 为他们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

李小龙相关图书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作者秦彼得(Peter Chin)与传奇武术家李小龙私人友谊的回忆录。他们二人都在香港长大且曾是中学校友,两人亦师亦友既是师徒也是挚友。秦彼得在书中回忆了他和李小龙的初遇,以及在李家后院的第一堂截拳道私教课等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他们最初的交往细节。书中不仅讲述了他们在武术训练中的点滴,还涉及到了他和李小龙武术之外,生活之中的相关交流,如他们都在香港长大,都曾在圣方济书院读书,都说粤语,喜爱跳舞,喜欢演戏,有着同样的幽默感等,这些共同点在他们的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秦彼得,英文名为Peter Chin。他是截拳道创始人、享誉全球的功夫明星李小龙的亲传弟子,同时两人也是很好的朋友,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密切的交往。他是李小龙离世后,唯一一位两次参加在香港和西雅图举行的李小龙葬礼的弟子,并且在之后的数十年里,一直照顾着李小龙的妻女。

内容简介:

《李小龙生命哲思录》是一本集中展示李小龙人生智慧的哲学作品。书中以金句的形式收录李小龙700余条精彩语录,如“(人)应该像水一样,水有形,却又无形”“杯子的用处恰恰在于它的空”“生命没有答案,它需要无时无刻来理解”等等,从“生命”“生活”“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等多方面系统地展现了李小龙独特的生活智慧和哲学思考。

作者简介:

李小龙(1940—1973)

原名李振藩,美籍华人。功夫影星、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世界武道变革先驱者、武术指导、截拳道创始人、中国功夫第一位全球推广者。他让“Kung fu(功夫)”一词首次被写入英文词典。他通过电影向世界介绍中国功夫及其背后的文化和哲思,对西方哲学也有系统认知和独到见解,年仅33岁的人生成为不朽的东方传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