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去世后的第十天,凌晨时分,72岁的母亲黄春梅终于从悲痛中稍稍恢复,首次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悼念女儿。
她写道:“把悲伤留给自己”,并连续发布了三条信息,配上《把悲伤留给自己》这首歌。
黄春梅曾通过好友王伟忠表示,熙媛生前最渴望的是平静,希望外界能够成全她的愿望。
因此,家人决定不为大S举办告别仪式。
最初,家人打算将骨灰永久保存在家里,但遭到了邻居的反对。
最终,他们决定选择树葬,目前仍在申请过程中。
骨灰暂时放在家中温暖的地方,等手续办妥后,再将姐姐的骨灰回归大自然。
树葬听起来既环保又浪漫,但背后的故事却并非如此简单。
有网友揭露,树葬的过程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美好。
一位从事殡葬行业30年的专家指出,骨灰不会轻易溶于土壤,因为钙与酸结合后会形成碳酸钙,导致结块。
早期土葬年代,先人的骨骸经过50年甚至百年仍能被大量捡起。
为了加速分解,有些地方会在两年内再次挖出骨灰,重新投入火炉焚烧。
这意味着,大S的骨灰可能会经历二次焚化,这对很多人来说难以接受。
然而,台北市殡葬管理处长明确辟谣,称“不存在骨灰被挖出丢进焚化炉的说法,绝对不做这种事”。
根据规定,树葬区域至少需要休养生息两年,通过自然生物机制分解钙质等物质,之后才会重新开放使用。
虽然没有二次焚化,但仍有两个步骤会对骨灰产生影响:一是骨灰火化后需研磨成非常细的粉末;二是定期喷洒药物和覆盖培养土,帮助骨灰分解。
如果两年后仍未完全分解,则继续重复这些步骤,直到彻底融入土壤。
树葬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不像灵骨塔那样,亲人在祭奠时可以在树周围的草坪上举行小型聚会或演唱会。
大S曾经提到,女儿玥玥小时候不怕海水、沙滩和狗,唯独害怕草坪。
现在玥玥已经12岁了,不知道她是否还怕草坪。
小S或许应该征求一下玥玥的意见,毕竟她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害怕草坪,将来怎么来祭拜呢?
说起树葬,并不是新鲜事物。
前不久,琼瑶选择了花葬,形式与树葬相似。
我国自1996年起发布树葬条例,选择树葬的人群多为思想开放的科教人士,也有无法立碑的孩童。
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传统的安葬方式。
树葬也被称为“风葬”“挂葬”“木葬”“悬空葬”,以纪念树为标记。
《魏书·失传》记载,古代失韦国有人死后将尸体悬挂在树林中。
《周书·异域上》描述,莫溪人用草席包裹尸体后挂在树上,这与他们的游猎生活有关,认为逝者的灵魂留在森林中。
原始人居住在树上,生命终止时选择“依树而居”,认为灵魂有归宿。
不同民族的树葬方式各不相同。
西藏部落的做法是在树上分叉处搭建棚架,将尸体放置其中。
城市中的树葬则不像农村可以随意找一棵树葬,台北市的树葬地点是“咏爱园”和“落羽之丘”,总面积约1万9400平方米,设有1万5900个穴位。
陵园还提供江葬、花坛葬、草坪葬等多种选择,树葬属于中端价位,价格在2万元至7万元之间。
环境较好、配套服务完善的长乐园,树葬价格更高,达到6万元至10万元。
武汉龙泉山八叠山的树葬起价为12800元,具体价格因陵园而异。
树葬不仅是一种生态友好的选择,更承载着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它让人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一种既能表达哀思,又能保护环境的方式。
对于大S一家而言,树葬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承诺。
尽管过程复杂,但树葬所代表的理念值得我们深思。
无论是传统葬礼还是现代树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逝者安息,让生者铭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地考虑逝者的心愿和家人的感受,做出最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