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欲远,春将至。春节来临之际,走进长安区王曲街道曙光村,一排排蔬菜大棚在阳光下闪耀着银光,大棚间,不时有三三两两的工人进进出出,将采摘下的蔬菜装运到不远处的包装棚内,这些色彩各异环保鲜嫩的曙光蔬菜在这里分拣包装后,将走向市民的餐桌。
顺着欢快的笑语声,记者来到包装棚内,只见筐子里、桌子上摆满了刚刚从地里拔出来的新鲜蔬菜。工人们正在分拣去除蔬菜上残留的泥土黄叶,忙的不亦乐乎。封装后的商品菜被整齐放入礼盒中,等待发运。打眼看去,这些装入的蔬菜不很常见,“看,这紫色的是皱叶甘蓝、瘦长鲜绿的叫球茎茴香、那边小小的是手指罗卜、还有那叶子包裹着的宝塔菜,么见过吧”,看到记者很惊奇,曙光村驻村第一书记杨鹏不时地介绍说,“曙光村蔬菜基地种植的都是市场上稀缺的精品蔬菜,品类有10余种,节前订单量不错,12样或15样菜品,一箱价格在二百元左右,目前每天走量100多箱。估计20号左右将大量上市,春节前将向市场提供2000余箱曙光精品蔬菜。”
交谈中,记者得知,西安市税务局是曙光村的对口帮扶单位,2021年8月,市税务局帮扶曙光村流转了村民25个闲置的蔬菜大棚,作为村集体共有产业,近几年,在该局驻村书记及技术员的共同努力下,曙光村蔬菜基地先后试种西瓜、卷心菜、羊肚菌等获得成功,2024年,又开始引进试种国内外名优精品蔬菜15个,全年上市品种超过50多个,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还带动了村里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被村民们称赞是集体、单位、农户三方共赢的好项目。
在杨鹏的带领下,记者又来到了不远处的蔬菜大棚,这里的风景更是让人大开眼界。光是生菜就有好几个不同种类,可以看到深浅不一的紫色白菜、幼嫩吸睛的黄心菜、外形奇特的宝塔菜花等。除此之外,叶子背面疙疙瘩瘩的皱叶甘蓝、红得发紫的紫白菜、球形根的茴香、可以生啃的水果苤蓝、形似青瓜子的龙牙菜菜、嫩绿的陕青、叶片呈麻窝状的黄心乌……各种各样的新特蔬菜,挤挤挨挨地长满大棚的角角落落。
大棚内,54岁的刘力平正在指导工人采摘蔬菜。“你看这菜的长势,就知道刘力平经管的好不好”,杨鹏说。刘力平是曙光村人,平时负责蔬菜的生产和管理,为了保证蔬菜的品质,每一茬种植前,他都提前制定详细的种植计划,并加强大棚的管理维护,实现了作物的高产高效。刘力平说, “除蔬菜大棚外,基地还种植了5个大棚的药材种苗,开春后就能出苗了,每个大棚估计收入5万元。”
“大棚的收益不错,平时农活也比较多,我们就寻思着雇一个人照看,平时干点拔草、浇水的农活。”杨鹏说。村民杨孝武虽然已经脱贫了,但是家里还有困难,负担比较重。一年到头只能在村里打点零工挣点钱,收入不稳定,但干农活却很在行。从2022年开始,杨孝武成了村上蔬菜基地的管家,每天他都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为大棚通风透气,日常巡视中,哪里有破损,哪里有漏洞,他都能及时的发现修复,俨然成了一名土专家。“干的都是咱顺手的农活,还有工资拿,关键是还能照顾上家里人,心里满意得很。”说起现在的新生活,杨孝武开心地笑着。采访中,记者获悉,除了雇请照看大棚的人,农忙的时候,蔬菜基地还会雇用村里的空闲劳动力来帮忙,尤其是家里有困难的群众,让他们增加一份收入。
春为岁首,农为先行。杨鹏说,“为了促进曙光村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驻村工作队将积极协调为曙光村援建果蔬储藏设施,包装加工车间,进一步发挥果蔬深加工与冷藏的功能优势,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一、二产业的初步融合,为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来源:今朝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