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朱逢博:丈夫离世后,守着骨灰生活14年,如今生活现状怎样

方文侃天下 2024-11-07 09:22:35

她是"中国夜莺",是闪耀舞台的艺术家,更是一位痴情至死的爱人。

今年85岁高龄的朱逢博,用14年时光守护着丈夫施鸿鄂的骨灰,将相濡以沫的誓言延续到生命的尽头。

谁能想到这位曾让千万观众为之倾倒的歌唱家,如今每天都在与骨灰盒说话,倾诉衷肠?

这个令人动容的故事背后,究竟有着怎样刻骨铭心的爱情?

让时光倒流回1937年,在战火纷飞的济南,朱逢博出生在一个不同寻常的工程师家庭。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父亲是个十足的"技术控",希望女儿能继承自己的衣钵,成为一名出色的建筑师。

这份期望让年少的朱逢博整天泡在图纸堆里,硬是把自己培养成了一枚"理工女"。

果然她凭借着过人的天赋,一路过关斩将成功考入了同济大学建筑系。

谁能想到命运总喜欢开玩笑,这位未来的"建筑达人"却在工地上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那时的她每天穿梭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为了调节单调的氛围,总会哼上几首歌。

没想到这随意的歌声,却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吸引了来工地慰问的上海歌剧院工作人员。

就这样朱逢博告别了她的图纸和尺子,踏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在上海歌剧院她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贵人——施鸿鄂。

这位16岁就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的天才音乐家,不仅是她的导师,更是她心中的白月光。

有趣的是当时的施鸿鄂对这个"半路出家"的学生并不感冒,常常对她的提问爱答不理。

但朱逢博可不是轻言放弃的性格,她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你不理我?那我就用更优秀的表现让你注意到我!"

在她的坚持下施鸿鄂终于被她的诚意打动,开始认真指导她的演唱技巧。

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朱逢博早已把这位才华横溢的导师放在了心尖上。

但她答应过领导,30岁前不谈恋爱,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他姑娘对施鸿鄂示好。

终于在1967年刚过完30岁生日没多久,这位当时已是"中国艺术团"台柱子的朱逢博,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她写了一封情书,放在了传达室的桌上,上面写着:"今晚十点,请在琴房楼梯口等候,不见不散!"

这一份勇气不仅收获了爱情,更赢得了一生的幸福。

这场勇敢的表白成功俘获了施鸿鄂的心,1967年两人低调地举办了婚礼。

虽然婚房是向上海剧院临时租借的,但对这对新人来说,再简陋的屋子也是甜蜜的爱巢。

婚后不久他们就迎来了爱情的结晶——儿子施劲的诞生。

但朱逢博可不是会被家庭束缚的女人,有了施鸿鄂这个得力助手,她的事业反而更上一层楼。

《白毛女》就是她事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作为"喜儿"的扮演者,她一连演出了近200场。

每一次登台她都把喜儿的悲欢离合演绎得淋漓尽致,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台下的施鸿鄂总是最认真的观众,他不仅是丈夫更是最严格的老师。

演出结束后两人常常讨论到深夜,既是对艺术的追求,也是属于他们的二人世界。

1985年朱逢博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轻音乐团。

这个决定得到了施鸿鄂的全力支持,他们就像一对默契的搭档,携手培养着新一代的音乐人才。

在他们的教导下,林峰、朱枫等歌手逐渐成长为华语乐坛的中坚力量。

而程志、戴玉强这些著名男高音的成长,更是证明了施鸿鄂教学水平的出众。

1998年已经61岁的朱逢博再次挑战自我,带着《白毛女》远赴香港、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巡演。

这一次依然是施鸿鄂在幕后默默支持,为她调整状态、指导演出。

进入2000年后朱逢博逐渐从舞台聚光灯下退居幕后,专心培养新人。

而施鸿鄂因为身体原因,也不再承担高强度的工作,但仍坚持在家教授音乐课程。

这对音乐伉俪虽然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但他们的爱情却愈发醇厚。

直到2008年3月11日那个午后,命运突然给这段美好的姻缘画上了句点。

施鸿鄂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74岁这让朱逢博措手不及,甚至连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

丈夫的突然离世,让朱逢博一度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

她做了一个令人心疼的决定:把爱人的骨灰安放在卧室里,日日相伴。

每当夜深人静时,她总会对着骨灰盒轻声诉说着一天的见闻,仿佛施鸿鄂依然在听她说话。

有时候她还会轻轻哼唱几句,那些曾经丈夫教她唱的歌。

懂事的儿子施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特意买了一处宽敞的房子,接母亲一起住。

如今的施劲早已成家立业,在商界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的妻子是位知书达理的知识女性,对婆婆照顾有加。

最令朱逢博欣慰的是,她的孙女就读于同济大学,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孙女经常陪伴在她身边,成了她晚年生活中最贴心的小棉袄。

虽然年事已高身体也大不如前,但朱逢博并没有被悲伤压垮。

她把对生活的热爱转移到了日常的点点滴滴中。

天气好的时候她会到户外走走,感受阳光的温暖。

在家时她喜欢侍弄花草,跟着鸟儿一起哼唱。

每一朵绽放的花,每一声清脆的鸟鸣,都让她想起与丈夫共度的美好时光。

虽然已经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但她的生活依然充满诗意。

这14年来她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对丈夫的承诺。

在她心里爱情不是轰轰烈烈的表白,而是这样默默的坚守。

有时候家人会劝她把骨灰送去墓地,但她总是轻轻摇头。

"他在我身边我就不觉得孤单",这样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她内心最深处的牵挂。

朱逢博的故事就像一首悠扬的老歌,唱出了一个时代最动人的爱情。

从同济大学的"理工女",到"中国夜莺"的蜕变,她用才华征服了无数观众。

从勇敢表白的追爱者,到坚守承诺的痴情人,她用真心打动了所有人。

这是怎样的一段人生?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精彩演绎,成就了一个传奇。

这又是怎样的一份情深?从热恋到白首从相守到告别,写就了一曲绝唱。

在这个"闪婚闪离"的时代,她用14年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在这个"速食爱情"的年代,她用无声的陪伴,告诉我们什么是"至死不渝"。

朱逢博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的人生传记,更是一部关于爱情的教科书。

她告诉我们:最美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的表白,而是细水长流的陪伴。

她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感情,不需要太多华丽的修饰,只需要一颗始终如一的心。

而今85岁的她依然守护着那份承诺,用最朴实的方式,演绎着最动人的爱情故事。

这样的爱情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回味,更值得这个浮躁的时代铭记。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9

方文侃天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