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元春为何讨厌林黛玉?省亲之时,黛玉一个行为犯了大忌

凌归若 2024-09-04 17:23:31

第二十八回,贾元春赏赐端午节礼物,赏给宝玉的清单如下:

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而袭人特意强调,只有薛宝钗和宝玉是一样的,黛玉等人则只有“扇子同数珠儿”。

一直以来,这段情节被解读为元春为二宝指婚的暗喻。

但是,这却让许多研究者感到不解,一直身居宫闱、不问家事的贾元春,为什么突然想起来要为宝玉指婚呢?

更何况,黛玉已是贾母内定的孙媳,而元春和钗黛二人只是见过几面而已,对两个人并没有特别多的了解,何以要突然舍黛玉而选宝钗呢?

小说中的重要情节,作者都会事先埋好伏笔,可这件事情却是非常的突兀,就像是茜雪被撵走一样,没头没尾的。

所以,很多人就认为,赐礼物的情节不应该被解读为指婚,认为这属于过度解读。

01

其实,解读为指婚是完全没问题的,而元春不喜欢黛玉的原因,小说中其实也有所表现,只不过写的非常隐晦而已。

第二十八回,宝玉回到房里后,袭人说起了元春赐礼物的事情,说着将所赐的礼物让小丫头拿出来。宝玉问道:

“别人的也都是这个?”

宝玉每次得了好东西,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林黛玉,所以他真正想问的,其实是黛玉是不是也得了。

对于宝玉的心思,袭人是不可能不知道的,但是袭人回答的就很有意思,她特意强调只有宝钗和宝玉是一样的,而黛玉只有“扇子同数珠儿”。

果然,宝玉听后问道:

“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

话说到这个地步,可见宝玉已经是有些“痴病”了,按照袭人的性格,应该含混着答应过去也就罢了,可她偏偏继续撩拨宝玉:

“昨儿拿出来,都是一份一份的写着签子,怎么就错了!你的是在老太太屋里的,我去拿了来了。老太太说了,明儿叫你一个五更天进去谢恩呢。”

袭人如此反常的行为,其实是有目的的。她猜出了元春指婚的意思,而她又是薛宝钗的拥护者,所以拿元春出来压制黛玉,试图让宝玉接受宝钗。

她又专门提到“在老太太屋里”,是在暗示宝玉,这件事情老太太也是知道的,是老太太默许的,或者说是老太太也不能阻止的。

元春的意图其实是很明显的,这一点从宝玉和黛玉的反应也能看出来,元春自然不可能料不到这种结果。如果她没有这一层意图,断然不会去招惹这样的麻烦。

元春赐的东西也很讲究的,袭人说黛玉只有“扇子同数珠儿”,应该指的是上等宫扇和红麝香珠。

这也就是说,宝玉和宝钗比其他人多了“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凤尾罗当暗指凤冠霞帔,二端指的是宝钗和宝玉;“簟”是睡觉用的竹席子,既然两个人要结为夫妻,那么只需要一领就够了。

不仅如此,小说中的芙蓉专指林黛玉,将本来属于林黛玉的芙蓉簟赐给薛宝钗,象征着元春对宝玉婚事的态度。

02

那么,问题来了,元春对黛玉到底有什么成见,以至于她要忤逆贾母的意见,独断专行的为宝玉选择宝钗呢?

元春对钗黛二人了解不多,所以,一开始对待两人的态度并没有区别。

第十八回,元春命众人为园中景点题诗,看完众人写的诗以后,评价道:

“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接着赏赐众人,给宝钗、黛玉、宝玉都是一样的,可见元春在省亲期间对二人的态度是一样的。

此后,除了第二十二回制灯谜,就再也不见元春音讯,直到第二十八回,突然有了元春为宝玉、宝钗暗中指婚的事情。

那么,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元春改变了对黛玉的看法呢?

小说前八十回,元春和黛玉产生交集只有四次,仔细观察会发现,除了端午节赏赐这一次,其它三次黛玉都犯了同样的错误。

第一次是在第十八回,元春让宝玉为四处景观题诗,当作到怡红院的时候,有一句“绿玉春犹卷”,宝钗因元春不喜欢“绿玉”,便悄悄的让宝玉改成了“绿蜡”。

而林黛玉呢,“未得展其抱负,自是不快”,便自告奋勇,偷偷的替宝玉作了一首。

总共只有四首诗,宝玉独作了两首,剩下两首分别与宝钗、黛玉有了交集,作者这样写应该是有意为之。

而宝钗、黛玉在作诗这件事情上的表现,足以表现出她们二人的性情,宝钗不肯出风头,只有在宝玉犯了错,恐惹得元春不喜的时候,才出言对宝玉加以提醒。

而林黛玉,不仅爱出风头,其行为本身也是对元春的欺骗。要知道,元春之所以让宝玉作这四首诗,是为了试一下宝玉的才情,林黛玉替宝玉作弊,她所作的诗还被元春评为第一名,这让元春情何以堪?

第二十二回同样如此,元春兴致勃勃,作了几个灯谜让大家猜。

宝钗近前一看,发现是一首七言律,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所以一猜就猜着了,但是故意说难猜,假装没有猜着。最后,只有宝玉、黛玉、湘云、探春猜着了。

两次对比就可以发现,黛玉喜欢卖弄诗才,喜欢出风头,而且不解人情。而宝钗则恰恰相反,虽然才华不输黛玉,但是为人低调谦逊,而且善解人意。

要知道,小说中明确的交代过,元春是不善于作诗的。可黛玉偏偏就在她面前卖弄诗才,对于元春作的灯谜,旁人都知道没有新奇之处,偏偏黛玉就猜了出来,这岂不是故意对元春嘲讽?

03

第七十六回,湘云夸赞“凹晶馆”这个名字取得好,黛玉说道:

“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因那年试宝玉,因他拟了几处,也有存的,也有删改的,也有尚未拟的。这是后来我们大家把这没有名色的也都拟出来了,注了出处,写了这房屋的坐落,一并带进去与大姐姐瞧了......凡我拟的,一字不改都用了。”

元妃省亲是在第十八回,相隔近六十回,黛玉又提起了一段当年的往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我们都知道,贾元春虽然没有诗才,但是在看匾额的时候,却一直都有批改的习惯。当初大观园中宝玉题的匾额,几乎都被元春改了一遍,比如:“蓼汀花溆”改“花溆”,“红香绿玉”改“怡红快绿”,“杏帘在望”改“稻香村”等。

前面提到黛玉的两次卖弄,黛玉其实也是有目的的,她是为了通过自我表现让元春喜欢她,从而可以在将来支持她与宝玉的婚姻。

所以,时隔六十回,黛玉尚为元春对她所题匾额“一字不改”而沾沾自喜。

但事实上,这恰恰让我们看到了黛玉的天真,黛玉不曾想到,她的“大姐姐”何以对她的题匾“一字不改”?

要知道,文字这个东西各有喜好,岂能凡是黛玉所题,都能满足元春的喜好?

稍有点人情常识都能看出来,元春这分明就是在“见外”,她把黛玉当成了外人,所以对她的题词才不加批驳。

这就说明,在省亲的时候,元春已经对黛玉开始有所不满了。日后王夫人进宫探视,少不了在耳边说黛玉的性情,自然就加剧了元春对黛玉的排斥。

可怜黛玉对此毫无察觉,直到第七十六回,竟然还对元春的“一字不改”而沾沾自喜,怪不得脂砚斋说她“一生被聪明所误”。

小结

小说中元春和黛玉的交集,总共有四次,如果仔细思考,会发现这四次有着明确的层次感。

前两次,通过对比宝钗和黛玉,来体现两个人的性情差距。

第三次,通过元春的赏赐,预示着元春已经把自己的一票投给了宝钗。

第四次,黛玉所回忆省亲时候的情形,告诉我们那个时候元春已经对她有所不满了。

2 阅读:473
评论列表
  • xue 1
    2024-09-19 09:40

    鞭辟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