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在浙江最穷的地方,看到中国经济的另一面

茶狐世界 2025-02-05 18:40:35

▲ 丽水龙泉九姑山顶

2024年,我国GDP的增长率为5%,但身边很多人都说,收入不如以前,我也一样,去年收入比前年少了三分之一。无论什么行业,不管什么阶层,都有人抱怨,用广东话说就是,「揾食越嚟越难」。

根据后台数据,我的读者,主要生活在一二线大城市,我们习惯了用自己的标准看待这个世界。也许,当我们离开自己的舒适圈,深入欠发达地区,就会有完全不同的体验。

旅行最大的意义就是,换个角度看世界。春节期间,我自驾去了一趟浙南山区,用一句话总结我的体会就是:GDP是一个巨大的财富蛋糕,有一只无形的手,正在悄然改变蛋糕的分配方式。

虽然浙江是一个富裕的省份,但内部发展不均衡,市域之间的人均GDP差异很大。

2023 年浙江省各地级市人均 GDP 排名如下:

舟山市:179556元宁波市:170363元杭州市:160190元绍兴市:145628元嘉兴市:127252元湖州市:117745元台州市:93424元衢州市:92803元温州市:89443元金华市:84310元丽水市:77952元

丽水(lí shuǐ,其实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读错),名义上就是浙江省最穷的地级市。2023年,我国人均GDP为89358元。也就是说,浙江丽水的经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丽水,有一个县级市——龙泉,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25万,GDP为183亿,人均大约1万美元。在经济数据上,龙泉远不如大城市,但生活质量却未必不如京、沪、穗。

举个例子,北京有几个超大小区,比如天通苑、回龙观、望京等,其中,天通苑的常住人口超过30万,比整个龙泉市还多。天通苑占地面积为8平方公里,而龙泉市的面积为3059平方公里,龙泉相当于382个天通苑。如果说,天通苑是一个拥挤的水泥森林,那么,龙泉就是一个鸟语花香的花果山。

河流水质

疫情之前,我每年春节都要去龙泉的冬泳基地游泳,一转眼已经五年了。蛇年初一,难得好天气,气温15摄氏度,水温最多10度,我决定去白云岩冬泳。这次,我特意带上我儿子,目的就是以防万一,毕竟自己年纪不小了,如果经不起冷水刺激,还有人救我一命。

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在这里游泳,周围的环境基本处于半野生状态。农村的生活污染,点多面广,很难治理。水体富养化,鹅卵石上长满了水草。岸边很多垃圾,水面漂浮着各种杂物,有人在岸边洗衣服,有人在水里洗澡,沐浴露、洗发水全部排入水中。

现在,冬泳基地管理更规范,设施也更完整,有独立的更衣室,也有淋浴房,还有配套的污水分流设施。

很多人冬泳是为了锻炼身体,对我来说,却另有目的。

第一,检查身体,冬泳过后,感觉良好,没有感冒,就说明身体还行。第二,体验刺激,人到中年,生活如死水一潭,最缺乏的就是刺激。

说实话,山间溪水的体感温度,远比游泳池更冷。虽然气温高,但水温很低。在太阳的照射下,表层水温大约10度,但水面以下温度迅速降低,尤其一米以下,简直就是一个冰窖。

大约游了1分钟后,身体逐渐适应水温,3分钟后,我提醒自己,上有老下有小,还是赶紧上岸吧。离开冷水后,身体开始发热,那是冬泳最美妙的一种状态。在极限的情况下,身体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仿佛体内有一个小火炉在熊熊燃烧。

总之,对我来说,在浙江最穷的地方,找到了最好的游泳场地。这里有最好的水质,碧波荡漾,清澈见底。据当地人说,上游的村庄都实现了污水处理,所以才有这样的局面。

作为外地人,我可以感受到这几年的深刻变化。在浙江最穷的地方,国家在基层做了很多事情。

空气品质

虽然这几年全国的空气质量改善很多,蓝天白云也越来越常见。但是,在大城市,就算是蓝天,也蓝得不通透,总感觉有一层薄纱挡住视线。根据我在海外旅行的经验,我们大城市的空气质量,与欧美日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到了浙南山区,空气非常通透,呼吸顺畅,有一种双眼明亮的感觉。近几十年,浙南山区,封山育林,绿化率提高,森林就像一层层滤网,过滤了空气中的尘霾。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就是浙江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这里没有工业化,环境治理成本也比较低。直接从农业经济,跳跃到后工业化,将来这里是发展旅游休闲业的好地方,也是长三角大城市的后花园。

▲ 龙泉九姑山

休闲设施

在龙泉市区,瓯江穿城而过,两岸有大量休闲设施,不仅有连串的公园,还有专门的跑道。龙泉是一个山城,四周环山,只要步行二十分钟,就有山间步道,人车分流,设施完善,沿途完全没有垃圾。城南有棋盘山公园,城北有九姑山公园,春节期间,天气晴朗,大量市民爬山走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九姑山的树林,居然有打孔注药防治病虫害。

以我行走世界的经历,无论是休闲环境,还是管理水平,龙泉完全不输发达国家。

生活便利

2007年之前,龙泉不通高速公路,也没有铁路,开车从丽水到龙泉,只能走省道,区区130公里,却要走8个小时,现在回想起来,简直就是噩梦。

如今的龙泉,不仅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还有铁路直达杭州。浙南山区的高速公路,桥隧比非常高,走完一座桥,就要钻入一个隧道。我在美国自驾走了47个州,全部隧道加起来,都不如丽水一个地方多。我们的基础设施,只能用奢华来形容,这是一种空前绝后的存在。

长三角的朋友们,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到浙南山区自驾一次,这里是被低估的世界级自驾线路。

十年前,我第一次来龙泉的时候,既没有出租车也没有公交车,也许是因为市场太小,外地常见的连锁品牌,很少进入龙泉。连快递都要比其他地方慢半拍。总之,十几年前的龙泉,就是一个被现代都市文明抛弃的地方。

以前来龙泉,酒店很少,如今,从五星酒店到普通连锁,应有尽有,温德姆、亚朵、花筑、创E家、回禾、如家诗柏、星程、维也纳……

如今的龙泉,不仅有了万达广场,还有各种连锁品牌,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服务,这里也应有尽有。

农村变化

最让我意外的是,村子里的老年公寓,由国家建设。这样一来,老人既可以独立生活,避免家庭矛盾,又可以住在子女附近,得到应有的照顾。

能想到这一点,真让人意外。

这样的老年公寓,村民付1.8万押金,就可以一直住到老。去世之后,子女可以选择继续住。如果放弃,还可以退换押金。

▲农村 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两室一厅,目测,套内面积大约80平米,有阳台。一共三层,六户。水电、有线电视、手机信号、抽水马桶,一应俱全,与城里相比,装修的确朴素了一点,但对老人来说,价廉物美,非常实用。

▲ 山村宴席

▲ 丽水山地搬迁安置房

▲ 丽水农村民宅

至于耕地,国家严格保护。可以在村头看到高标准农田的标牌。

项目年度:2019年

项目总投资:353.54万元

建设内容: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2209.06亩,共新建13条灌排渠,总长5083m;新建涵管4处,新建涵洞1个;新建3m宽田间道1条,总长271m,硬化3m宽田间道2条,总长3294m,硬化原有4m宽田间道3条,总长1346m。

根据当地农民反映,种地本身不赚钱,但有国家补贴,大约每亩400~500元。每亩地的利润,几乎都来自补贴。

在当地,我观察到两个趋势,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消极面是,农民老年化,村里的青壮年,普遍都在附近工厂打工,不善于务农。能种地的农民都是老人,等他们逐渐老去,种地这项技能也就会失传。

积极面是,土地集约化。虽然能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但种地的效率却越来越高。浙南山区,农地零散,整村整组集中连片流转,促进了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

小型农机的普及,耕种规模的扩大,让种粮成了有利可图的行业。每亩净收入为500元,对个体农民来说,意义不大。但对种粮大户来说,却很有吸引力,500亩的收入就是25万,1000亩的收入就是50万。甚至超过大城市一个中产家庭的收入。曾经小农经济的浙南山区,逐渐出现了类似美国农场主的种粮专业户群体,他们的出现,又推动了农产品的品牌化和市场化。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生活质量

虽然丽水是浙江最穷的地区,但汽车保有量却非常高。2023 年北京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为 0.29 辆 / 人,不如丽水的 0.34 辆 / 人。

举个例子,家住北京天通苑的李先生,年收入15万,买得起车,却不见得用得起。李先生每天坐地铁,通勤时间高达2小时。而家住龙泉的王小姐,年收入7万,却能买得起一辆电动车,停车几乎不要钱,充电也很省。每天开车上下班,通勤时间只要0.5小时。以通勤方式衡量,天通苑的李先生,幸福感远不如龙泉的王小姐。

虽然龙泉的人均GDP只有1万美元左右,生活质量远超同等水平的土耳其、墨西哥、俄罗斯。以我的感觉,龙泉大约是国际上人均2万美元的水平。

这种现象的背后,有三个原因。首先,超强的基建水平,其次,发达的制造业,最关键的,还是源源不断的转移支付,没钱,一切都是空谈。

▲ 龙泉空拍图

我能查到的转移支付,就有很多,比如:

中央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浙江山区26县考核奖励资金区域协调财政专项激励资金绿色转化财政专项激励资金

写在最后

影响收入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有分配机制的变化。也许,我们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转型阶段,以前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是先富带动后富。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感受也不相同。

总的来说,相比大城市,小城镇的幸福感普遍比较高。尤其是富裕省份的欠发达地区,不仅有中央的支持,还有省里的帮助,可能是全中国幸福感最高的地方。

每个国家的社会管理者,都需要一个稳固的基本盘,现阶段,获得欠发达地区的支持,不仅更重要,也更容易。

在浙南山区,国家只要给每人花几千块钱,就可以让当地人的生活翻天覆地,让他们感恩知足。与此同时,提高发达地区的幸福感,却很不容易。举个例子,江浙沪的大城市,一个三口之家,有房有车,年收入15万,应该算非常普通。如果要让这样的家庭,提高10%的幸福感,每年就要花1.5万,10年累积也就15万,这点钱在城市里根本办不了什么事情,最多也就换一辆车,而15万的车,完全不是值得炫耀的东西。

还有一个问题,城里人自以为受过教育,见过世面,每个人都很有主见,每个人的需求也不一样。如果有15万,有人想用来买音响,有人想用来买狗粮,有人想用来度假,有人想用来减肥,真是众口难调。

而在欠发达地区,人的需求比较简单,无非就是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把这15万放到浙南山区,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效果。原来的茅草屋就可以变砖瓦房,原来的泥巴路就可以变成水泥路,农民不但有了基本医保,还有零花钱。老年农民,还能住进公寓。这些变化都是看得见摸得着,最实在的东西。

在欠发达地区,人的需求更加趋同,毕竟,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没啥差别,国家可以统一规划。另外一方面,这些水泥、钢筋、建材,又是国家要处理的过剩产能。城里人看不起,但到了农村,依然是香喷喷的宝贝。

▲ 龙泉空拍图

最后,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在浙南的一个亲戚,高龄九十有余,身体很好,脾气很大,几年前,最大的爱好就是酒足饭饱之后,在阳台上骂人,至于骂的内容,我甚至不敢写在这里。

但这几年,国家给他增加了几百块退休金,她的态度有了180度的转变,逢人便夸国家的政策好,让她这个老太婆有幸见证盛世。

你说,这几百块钱,花得值不值?

0 阅读:7

茶狐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