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看到0-2输给澳大利亚,心里头那感觉,就跟早就知道要下雨,结果雨还是下了,衣服也还是湿了,没什么太大意外,就是有点堵。7万多人在杭州奥体中心呐喊助威,打破了21年的纪录,这热情,没得说。
可球场上的表现呢?上半场直接挖了个大坑,后半场想填,也只能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伊万这位老帅,赛后复盘的时候,说对阵日本、沙特、韩国的过程还是满意的。这话听着,怎么说呢,有点“虽败犹荣”的意思。但问题是,足球比赛,最终看的还是结果啊。过程再精彩,没拿到分,那也白搭。而且,总是强调对手是“世界杯常客”,听多了,反而觉得有点给自己找台阶下的味道。你看,伊万一直把印尼和巴林当成“唯二战场”,这思路本身没毛病,避开强队,争取在弱队身上拿分,这策略挺现实。可现实是,印尼现在已经反超了我们。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接下来客场打印尼,那简直就是“华山一条路”,输了就真的game over了。
这让人想起青岛主场打印尼前,伊万立下的“军令状”,说要不惜一切代价赢。当时觉得这话挺硬气,现在看来,更像是一种孤注一掷的宣言。他把所有的希望都押在了这两场比赛上,这种“现实主义”到了极致,就变成了一种赌博。但我们真的只能怪伊万吗?恐怕没那么简单。你看,这场比赛,单后腰阵型被诟病,临危受命的黄政宇表现挣扎,王大雷又出现“黄油手”失误。这些,当然是问题。可这些问题背后,是不是也反映了我们球员的整体实力和状态,离世界强队还有不小的差距?伊万说,现在是联赛初期,有些国脚在俱乐部出场机会不多,状态起伏很大。这话说到了点子上。你想啊,平时在俱乐部都踢不上球,到了国家队,能指望他们突然爆发吗?与普遍认知不同,的问题,恐怕不仅仅是“换个教练”就能解决的。这背后,还有青训体系、联赛水平、球员待遇等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失利归结于“主教练不行”时,是否忽略了这些更深层次的因素?再说了,归化球员这事儿,本来是想提升实力的捷径。但现在印尼的归化军团已经领先我们了,这多少有点讽刺。这说明什么?说明光靠“拿来主义”是不够的,关键还是要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仅就“归化”这一个现象,就足以说明我们足球发展模式的某种困境。我们总是希望通过短期手段来解决长期问题,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所以,接下来打印尼,对来说,确实是一场“真正的战斗”。但这场战斗,不仅仅是球场上的90分钟,更是对我们足球发展模式的一次拷问。回到开头,那种“早就知道要下雨”的感觉。或许,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场胜利,更是一场深刻的反思。别再把希望寄托在“意料之外”的奇迹上,而是踏踏实实地从基础做起,真正提升中球的水平。毕竟,真正的战斗,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赶紧把归化的事办好,用最强的阵容去拼客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