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无川不成军。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君不见抗日战争时候,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是四川人,八路军三个师,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是四川人,一一五师副师长聂荣臻也是四川人。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还是四川人。中国十大元帅,就有四人来自巴蜀地区,四川是出将帅最多的地方。

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沿海城市,东北,

华北

,华南,

华中都被日寇攻占,

只有西南,西北地区还在拚死抵抗,

四川作为中国的战略腹地,是物产最丰富的地方,用其雄厚的财力,物力,支撑起了抗日战争的巨大消耗,保证了抗战前线的需要。

四川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山里有丰富的矿产,

可以供应军工产业的原料所需。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能够生产抗战所需的粮食蔬菜水果,保证前方将士不会饿肚子,吃饱喝足能够战斗。

抗战时期中国后方的最大工业城市重庆开足马力,冒着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

一天二十四小时日夜不停的生产,把大炮,机关枪,步枪,

手榴弹,军装,棉被生产出来,送上前线。

光是重庆一个城市所生产的枪支弹药,就占了前线所需的三分之二以上。

四川不但军工生产了得,而且人力,物力资源雄厚,在抗日战争期间,为抗日前线提供了三百多万的战斗人员,提供粮食八千万石以上,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
川军将士或乘船,或步行,纷纷开往前线,

战斗在各个战场。松泸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武汉汇战,

长沙保卫战,

到处都有巴蜀壮士战斗的身影。
父亲为了鼓励儿子在前线奋勇杀敌,亲手制做了一面死字旗,叮嘱儿子,我不愿你在家尽孝,只愿你为国尽忠,受伤时用此旗拭血,阵亡后用旗裹尸,勇往直前,尽其本分。

王铭章将军率部在滕县与日军激战两昼夜,英勇顽强,最后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朱再明将军在湖北用机枪击落了日本的“天皇号”战机,极大的鼓舞了士气。

黄士伟营长率部在浙江兰溪埋设地雷,炸死了日本第十五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让日军遭受了巨大损失。

巴蜀将士在抗日战争中有几百万人参战,六十多万人马革裹尸,血洒疆场,壮烈牺牲,光将官以上的军人就有二十人之多为国捐躯。

新华日报在抗战胜利后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

现在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就是为了以备战时之需。当国家有难的时候,这里将是中国坚不可摧的战略腹地,有巴蜀在,国不会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