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禁止越要战斗,用电影回应一切不公

岁月浅笑的秘密园 2025-01-19 14:03:19

伊朗官方所选送的《第三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Ⅲ,2022)参与角逐第95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它讲述了一个身处绝境的男人在有关二战的电影片场被意外任命扮演阿道夫·希特勒的故事。

如果你对伊朗电影的认知仅停留在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1940.6.22~2016.7.4)、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及他们书写的社会现实主义和抒情寓言层面,哈曼·赛耶迪(Houman Seyyedi)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大概会让你瞠目结舌。这部作品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并斩获“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殊荣,同年代表伊朗角逐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作为某些类型电影的混搭,它部分探讨着社会问题,部分表现着惊悚犯罪,部分又无情讽刺着电影工业中随处可见的荒诞性。莫森·坦纳班德(Mohsen Tanabandeh)扮演男主Shakib,片中,他的妻儿在多年前丧命于一场大地震,失去至亲的痛苦与创伤始终笼罩着他;为了生存,他到一部关于二战的电影片场去做临时工,然而,明星主角突发心脏病,他意外被导演选定扮演阿道夫·希特勒——这似乎是上天眷顾下生活向好的转机,但随之而来的种种变故却又将他逼上绝路。导演Seyyedi向好莱坞报道(THE Hollywood REPORTER)讲述了他塑造主要人物时的动机与感受,以及试图平衡荒诞性与悲剧性时所面临的挑战。

INTERVIEW WITH HS

好莱坞报道:阴差阳错下,一位典型的波斯工人被选定在二战电影中扮演大屠杀的始作俑者阿道夫·希特勒,这无疑奠定了影片滑稽荒诞的主题基调,也使《第三次世界大战》明显区别于大多数伊朗电影,后者普遍倾向于严肃的现实主义题材。

哈曼·赛耶迪:没错,大多数伊朗电影人往往都在作“社会评论”,都在用非常现实的手法讲故事。但就像世界上任何地方一样,我们也有努力探索的电影人,也在为实现类型突破不断做出尝试。我认为电影在伊朗——正如它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是非常有活力的,因为我们会更多地被身边的事件影响,并总是用电影回应这一切。

好莱坞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在映射发生在伊朗的某些特定事件吗?

哈曼·赛耶迪:其实我真的很想拍一部源自内心的、个性化的作品,但是我生在伊朗。伊朗的电影人总是会选择人民立场,所以这次我还是妥协了。我更多地从身边的事情获取灵感,比如社会经济环境、父母辈面对生计难题时的所作所为,这些点滴引领我构建出我应该拍的东西。

好莱坞报道:众所周知,对于一位伊朗境内的导演来说,要公开探讨当地的社会现实往往困难重重。不过随着去年新政府上台领导,在伊朗制作电影的情形是否有所好转?

哈曼·赛耶迪:政治高压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前任政府执政时我一度被禁止拍片,但我始终认为发生在导演和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毫无意义。电影本身是很强大的,它已然证明其有能力自我成长、自我发展;对于禁拍等问题,我相信“电影”会自然而然地解决它们——不过这些话我只能讲给自己听,不然下回可能又要被禁,我又要在失业中痛苦挣扎。这次我们很幸运有个人投资者(private investors)和私人流媒体平台的资金支持,在没有任何政府资助的情况下依旧完成了这部作品。

哈曼·赛耶迪:我不认为他是个怪物。写Shakib这个角色时,我脑海里首先浮现出一个向生活妥协的人,他已然绝望地接受了命运带来的一切;他在地震中失去了家人和家园,不再真正渴望什么。但后来因为电影,他得以住进片场敞亮的房子,女朋友也有发展成妻子的苗头,他们甚至打算要个孩子——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再次拥有了曾经属于他的东西。所以当这些东西被夺走时,他便像疯子一样做出了可怕的事。

好莱坞报道:甚至可以说,最终是“希望”杀死了他。

哈曼·赛耶迪: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这绝不是电影想传达的信息。恰恰相反,我始终坚信“希望”是让人活下去的动力。扼杀希望的凶手则是“环境”,Shakib所处的环境夺走了他对未来的希望,使他走向不归路。

剧照(《第三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Ⅲ,2022)

好莱坞报道:电影中的电影有关二战,Shakib在里面扮演卓别林式的希特勒——这一喜剧性的设定似乎给整个悲惨的故事增添了许多荒诞色彩。对你而言,在滑稽性和悲剧性间寻找某种平衡是否是种挑战?

哈曼·赛耶迪:关于“戏中戏”,开拍前我为自己定下几条红线,其中之一是不能让《第三次世界大战》变成一个仅仅讲述二战电影拍摄幕后的故事,且不能让这些幕后的荒诞感喧宾夺主;相反,我想让观众意识到这场“影中影”本体便是个虚假十足的笑话。当局者迷,傲慢的老导演自以为自己真实地还原了大屠杀的压抑和恐怖,实际拍出的东西蹩脚无比;旁观者清,身边的副导演屡屡指出不合理之处,被拉来做群演的临时工们嬉谑它的滑稽与拙劣。这条红线也有微妙之处,“戏中戏”所讲述的故事毕竟基于人类可怕的历史罪行,虐待囚犯的毒气室、大规模枪决等并非能用来取乐的东西,所以对影片悲剧性的着力强调也很有必要。

好莱坞报道:你希望国际观众能从这部电影中获得什么?

哈曼·赛耶迪:说实话,我不确定国际观众会有什么反应,我只希望自己能对得起伊朗电影,并且不辜负为这部电影付出巨大努力的拍摄团队。我们在伊朗北部待了大概三个月,那里条件非常艰苦;《第三次世界大战》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规划、创建,再到今天真正完成并走向世界,这一切既令人难以置信,又令人激动万分。

剧照(《第三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Ⅲ,2022

环球电影杂志UniversalCinema Magazine:我想问Mohsen一个问题,片中你所扮演的Shakib,他对成为电影明星表现得很抗拒,总是羞怯地试图隐藏自己,你能体会这种感觉吗?或者说诠释好这个角色是否是件易事?

莫森·坦纳班德:一点也不,我的职业是演员,我希望被更多人看到。不过我与Shakib也有共通之处,比如渴望混乱和无政府状态——对于从事艺术行业的人而言,这是他们做研究的一部分,所以会有这种倾向;但对于处在恶劣社会环境中的工人阶级来说,这并非刻意的选择,而是生活压力下的迫不得已,正如Shakib的情况。

环球电影杂志:照这样说,几乎所有的伊朗电影都该有以下桥段:民愤积压的社会终有一天爆发了反抗,每个人都尖叫着打砸抢杀(大家笑)。但话说回来,这些仅仅是伊朗电影传统的某种形式或某种符号吗?还是说是在真实地反映如今出现在伊朗的某些现象?

哈曼·赛耶迪:这个故事里,我们的关注点始终是“人”,以及他们为追求幸福做出的改变;至于暴力场面,它并非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更多的是故事本身的需要;如果主角在影片前后的变化不明显,观众很可能会感到无聊,所以剧本主要还是以编剧原则为基准。不过话说回来,电影归根到底是时代情境下的产物,片中的元素也大多源于我的家庭、邻居及过去四年经历的社会生活;但它们更多是被无意识地表现,而非刻意夸大来强调冲突。

阿扎德·贾法里安:我想补充一点,伊朗电影之所以频繁表现身体暴力和剧烈争吵,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被禁止描写性爱行为、身体接触、暧昧语言等“亲密”的东西,这导致人性中所有强烈情感的流露都只能用“战斗”来展示。

剧照(《第三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Ⅲ,2022)

环球电影杂志: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威尼斯展出的四部伊朗电影中,有三部在感官方面进行了特殊处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女主Ladan是个聋哑人,阿日安·瓦兹达夫塔里(Arian Vazirdaftari)《若亚不再》(Bi Roya,2022)和瓦希德·贾利万德(Vahid Jalilvand)《高墙之外》(Beyond the Wall,2022)里的主角都有视觉障碍,这其中有什么隐喻吗?或仅仅只是个巧合?

哈曼·赛耶迪:我想大概只是个巧合。就像我刚才所说的,这类设定归根结底取决于故事的需要。Shakib的母亲是聋哑人,因此他能用手语和Ladan交流,进而某种亲密关系自然产生于他俩之间;如此,一个工人与一个妓女相爱——这在伊朗被视作禁忌——才能为观众所接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