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之山”到底是哪座山?毫无疑问是泰山,先来看看与泰山有关的成语和习语:泰山北斗,泰山压顶,稳如泰山,责任重于泰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眼不识泰山,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心齐泰山移等,还有哪座山能与之相提并论?
除此外,泰山被公认为“中华文化第一山”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泰山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显示出这一带早期的人类活动,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也反映出早期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动状况。
元朝张养浩的《登泰山》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使其成为政权的象征,也被赋予了神圣的政治和文化意义。
这种封禅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彰显了泰山在古代政治和宗教领域的重要地位。
明朝李梦阳的《郑生至自泰山》
俯首元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等美誉,古人认为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安定、繁荣的美好期盼。
众多文人雅士如孔子、司马迁、李白、杜甫等都曾登临泰山,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文刻石,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泰山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
唐朝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上宗教教派极多,佛、道、儒、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多教派共存,庵、观、寺院、教堂并存,形成了独特的神谱布局,是中国传统文化多元融合的重要体现。
泰山拥有丰富的古建筑群,如岱庙、碧霞祠、南天门等,这些建筑不仅是工程学的奇迹,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清朝宝廷的《岱顶题壁》
独立众山顶,乾坤一望收。
九州皆在眠,四岳尽低头。
日月窗前涌,云霞槛外浮。
何时重策杖,岩壑遍登游。
朋友们,读完以上这几点和精彩的泰山诗词,你觉得泰山是“中华文化第一山”还有任何争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