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近日传来好消息,一种古老的植物——笔筒树,在这里成功繁育,重现生机。这种树木早在3.6亿年前就已经存在,是侏罗纪时期恐龙的食物,被誉为“活化石”,也是“爬行动物时代”的标志。成功救活的笔筒树,新生幼苗的茎秆笔直挺拔,叶片舒展,展现着顽强的生命力。
据《极目新闻》报道,笔筒树因其在生物演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濒危现状,已被列入我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和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物种,在浙江省林业局珍稀濒危动植物抢救保护专项的支持下,温州市苍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经过8年多的努力,从致濒原因分析、原生境保护,到人工繁育和野外回归,目前已成功繁育笔筒树2000多株,并在野外回归种植300多株,有效缓解了笔筒树资源濒危的状况。
实际上,早在10年前,温州就首次发现了笔筒树的踪迹。当时,苍南县大渔镇的一位村民在山上偶然发现了两棵形态奇特的树木,凭借出众的外形,他意识到这树“与众不同”。消息迅速传开,当地林业技术员以及温州市、浙江省的植物分类专家迅速赶到现场,最终确定这正是3.6亿年前就已存在的笔筒树。值得注意的是,最早发现的母株已经自然死亡,但在它旁边,又长出了一棵新的小笔筒树,使之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北端的笔筒树。
面对野外母株自然繁殖受限的难题,科研团队展开了一系列攻关。据介绍,相较于一般苗木在实验室环境下3到10天即可发芽,笔筒树在实验室全周期可控环境下,从孢子长成小苗则需要约180天。同时,其发芽过程要先后经历孢子、配子体、幼孢子体到幼苗的形态转变,对温湿度的要求极高。经过两年左右的研究,研究团队终于攻克了笔筒树繁育技术,在实验室成功繁育出第一批笔筒树幼苗。据悉,这批笔筒树目前已长到2米多高,完全成熟后,最高可达七八米。
据悉,苍南县计划未来新增繁育幼苗5000株,并筹建浙江省南部首个笔筒树专属保护区,探索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新模式。这一举措无疑将为笔筒树的保护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免责声明:文章内标注时间、事件过程、相关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勿对号入座。理性看待本事件,不要主观臆断恶意评论、切勿人身攻击,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存在真实性争议、事件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尽快处理。
如果不是因为颜值高,谁会在意?蟑螂比恐龙还久远而且至今没有灭绝也没看谁去关注[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