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展出154件套广州出土汉代文物

贵阳网 2024-12-20 09:57:25
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近日,“羊城烟火气——广州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展”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展出,通过154件套汉代文物,让观众领略先民们的艺术审美情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览分“美家园”“安其居”“饮不竭”“甘其味”和“仓廪实”五个部分,展示了生动形象的陶屋、井、灶、仓、船、车等模型明器。从陶屋的建筑格局来看,不仅有人的生活空间,还为猪、狗、牛、羊、鸡等家禽家畜提供了专门的饲养场所。模型重现了先民们的生活场景,让观众实现了“沉浸式”观展,切实感受到汉代番禺先民的烟火气。

汉代番禺是历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笔下的著名都会。南越宫苑、南越王墓见证了西汉南越国王室的奢华。铜烤炉、陶五联罐、铁打水罐,还有“气死蚁”钢挂钩、南越木简里的捕鼠档案等,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汉代百姓的生活,也在大量发掘的汉代建筑模型明器中找到了痕迹。

“明”通“冥”,明器即“冥中所用之器”,是中国古代墓葬中随葬的物品。包括各种生产生活有关物品,以及模拟生产生活场景的陪葬器物,例如陶屋、陶仓、陶车马、陶六畜等缩小比例制作的陶制模型,是研究我国汉代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物佐证。

汉代厚葬之风盛行,陪葬习俗流传至当时的南越、西南夷等地。据不完全统计,广州考古出土的汉代陶屋、井、灶、仓、囷等建筑模型类明器就超过1800件套。它们部分重构了汉代番禺的生活场景,也映射了汉代全国的生产生活情况。其中发掘的陶制干栏式建筑模型与贵州务川发掘的陶制干栏式建筑模型,在屋顶、梁柱、墙面等构造上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另外,陶仓模型特别是模仿“囷”这种稻草圆顶竹木弧墙构造的粮仓,至今仍被贵州荔波等地的瑶族同胞所使用。

本次展览通过广州出土的汉代建筑模型明器和贵州等地同时期出土的陪葬品,不仅展示了汉代番禺的都市繁华和浓厚的烟火气息,更呈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画面。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3月2日。

记者 吴宇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