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大家好,上集说到抬杠的第三种情况,到了1908年冬天,慈禧太后出殡的时候,最初用的是180杠,最后因为北京城门出不去,所以才改用86杠。
外国人镜头下的慈禧葬礼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系作者原创,图片素材来自网络,仅为配合叙事之用,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作为我们今天的话题,把内容分享给大家。这就是一种地方性的非遗娱乐游戏项目,名字叫做“抬杠会”。
河北民间非遗项目“抬杠会”
每逢农历的正月十五,在我国北方很多地方的农村都要举办“抬杠会”,为大闹元宵助兴。“抬杠会”的具体表演形式,是由年轻力壮的人抬着两根很长的木头杠子。在木杠上固定着一把椅子,椅子上坐着一个摇头晃脑的,由丑角饰演的白脸官员。这个丑角并没有什么固定的、程式性的表演内容,只是随机应变的做一些滑稽动作,说一些引人发笑的话语。并且在行进中,不断地和杠子下边的随从一问一答,主仆之间,你来问我来答,你来我往,五彩缤纷,五花八门,热闹非常。
河北民间非遗项目“抬杠会”上的滑稽县官
这种唇枪舌剑,互相争论的逗趣方式,后来就被人们称作“抬杠”,并且广泛地流传开来。与此同时,“抬杠”一词也被文学作品加以引用。例如,在清代小说家文康的作品《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中:“那四个长工里头,有一个原是抬杠的团头出身,只因有一把好力气,认识邓九公 ,便投在他庄上。只听他説怎样的‘安耐磨儿’、‘打底盘儿’、‘拴腰拦儿’、‘撕象鼻子’、‘坐卧牛子’一口抬杠的行话。”
清代小说家文康的古典小说《儿女英雄传》
谢谢大家欣赏。作品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留言批评,或者参与评论区的讨论,期待着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严正声明:本文内容系作者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严禁以任何形式搬运、抄袭、拆解部分或者全部内容。版权所有,如有侵权,一经发现,必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