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4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表现,不难看出日本的宿命

人文之光啥 2024-10-07 04:16:40

众所周知,日本战败投降是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其实,从1944年那会儿,日本就已经出现了败局。

当然,在二战后期,太平洋战场消耗了大量的日本战争资源,太平洋战场加快了日本的崩盘。而1944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局面,可谓回天乏术。

1、1944年,日本海军精锐几乎消耗殆尽

打从1942年年底开始,日本就开辟了三个战场:一个是中国战场,此外还有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

在中国战场,日本陆军精锐关东军主要用于防止苏联南下以及稳定东北局面。不过当时苏联处于苏德战争的泥潭,所以苏联还真没多余的军力介入和日本的战争。同时,在中国关内地区,日本投放了120万陆军,用于应对中国的军队:这其中包括国民党的军队,也包括八路军等延安方面领导下的武装。

随着日本军进入东南亚,日本又投放200多万军队在东南亚,甚至还曾一度进入印度境内作战。

可以说日本陆军几乎都投放在了战场上。

和美国人打仗,日本人没必要出动陆军,而是选择出动海军。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的常备军甚至用于军事方面的资源相对有限。但是美国当时拥有世界第一流的生产力。所以很快美军在军事方面的资源投放就发挥了效果。而日本则渐渐处于不利状态。到了1944年的时候,日本的海军精锐:包括几乎所有的航母和战列舰,都被美军消灭殆尽。

随着美军控制制海权以后,日本的军事力量也失去了整合的机动性:日军想要从本土运送军队到东亚大陆、东南亚,需要海军,而失去了制海权意味着交通处于瘫痪状态。

而这种局面意味着日本军队可能面对被逐个击破的危机。

2、失去制海权的可怕后果

近代以来的战争其实是工业的比拼。而工业意味着需要能源乃至工业原料的支持。日本是资源小国。本来掌握西太平洋制海权的情况下日本可以从东南亚掠夺大量的石油等战略资源用于生产武器以及其他军事配套产品。但是随着制海权的丢失,日本的坦克、飞机、军舰几乎都成了废物,无法启动——因为失去了石油的补充。

所以迫于这一点,日本人想出了一个绝招:那就是在1944年的时候,通过动员50万日本陆军,将中国的华北和华南打通,这样,从东南亚掠夺来的石油就可以通过这条交通线运送到韩半岛或者辽东半岛,而后辗转运输到日本。但是因为中国军队的激烈抵抗,这个计划最终破产。

随着计划的破产,这导致分布在太平洋各大岛屿上的日本军队失去了补给。因为没有补给造成的非战斗减员也很严重。

3、结语

从1944年日本军队在太平洋战场的表现来看,日本人的败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实际上,早在1941年年底,日本人偷袭珍珠港以后,当时中国的国民党高层就普遍认为,日本的战败指日可待。毕竟从工业实力来说,日本的那点实力在亚洲可以称霸,但如果招惹欧美的列强,其实压根毫无优势可言。

可惜日本当时处于愤青治国的状态下,理性的声音被淹没,所以,日本挑起了太平洋战争。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