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发射炮弹是志愿军17倍,可还是输了,老人家一语道出其中关键

这才是战争 2020-11-24 17:32:59

本文是志愿军第9兵团炮兵系列《从长津湖到上甘岭》最后一篇。前两篇是:长津湖战役,志愿军步兵伤亡惨重,其中的致命原因很少提及,长津湖战役后,志愿军最强炮兵终于参战,陈赓兴高采烈:炮兵威猛

1952年10月14日4时,美军320门大炮、47辆坦克、50余架飞机对15军30公里宽的防御正面进行攻击,其中对五圣山前沿597.9和537.7高地的轰击特别猛烈,使用了300门火炮、27辆坦克和40架飞机,火力密度每秒落弹6发,上甘岭战役就此揭开大幕。

美军猛烈的炮火,使得各阵地、坑道中的我军指战员立刻感到地动山摇,强烈的冲击波震撼着山中坑道,不少人牙齿都磕破了自己的舌头、嘴唇,甚至还有十七岁的小战士被活活震死!当时的情景,如同地狱一般,恐怖至极。

志愿军英勇的步兵健儿冒着敌人的炮火,奋起还击。

战前我军炮兵仅有炮20团3营配属给45师,准备反击金化东北7公里处的注字洞南山。战斗打响后,装备着榴弹炮、野炮、火箭炮、高射炮的各支炮兵部队纷纷前来迎战,一时间上甘岭地区,我军各种火炮齐鸣,奏响了我战争之神的交响曲。

志愿军陆续投入了约10个团番号的炮兵部队,分别是炮20、11、9、30、28、29、209、601、610团、60军炮兵团以及15、12军自属的炮兵部队。

他们的前身是三野、四野、二野和华北野战军,可谓是群英荟萃,各路豪杰齐显身手。为加强与统一战区炮兵的领导职能,15军组建了战役炮兵群,由炮7师师长颜伏同志担任战役炮兵司令员,负责指挥五圣山前沿作战的各配属炮兵部队,密切协同步兵部队粉粹敌人向上甘岭的疯狂进攻。

炮7师所属炮兵20团、11团率先出战。为打击志愿军炮兵,美军进攻首先施放大量烟幕,干扰我军人员观察,同时,以远程火炮结合航空兵火力,对我炮兵进行压制。我炮兵部队通过仔细侦察和无线电监听等手段,及时掌握美军动向。把坑道防护和车辆机动结合起来,将小口径高炮拉上山以增大射程,重点打敌炮兵校正机,使敌人的炮兵失去"眼睛",我炮兵分队立即对危害最大的敌炮兵阵地进行突击压制。

10月18、19日,美军炮兵由于轻敌,竟将其射程较远的105毫米和155毫米榴弹炮部署在离我军阵地仅2-3公里的位置,炮兵20团3营9连,抓住战机抢先对注罗峙、松洞地区的敌炮兵阵地进行射击,击毁敌榴弹炮21门,迫使敌炮群后撤和转入隐蔽状态,从而大大减轻了敌炮兵对我纵深的威胁。

炮兵11团同样战果丰厚,该团2营6连配合步兵歼敌近千名,战后被志愿军炮兵政治部记集体二等功。4连5班被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荣记集体一等功。

在炮兵部队打得好的同时,颜伏同志多次强调“以保证步兵的胜利为最高原则”,“要满足步兵的要求,密切步炮协同,保障作战胜利”。10月19日,为掩护步兵第45师134团6连、师侦察连及工兵连1个排反攻537.7高地。我军就集中了44门重炮、24门喀秋莎火箭炮(炮209团),进行了猛烈的轰击。

炮火射击刚一延伸,步兵随即发起冲锋。537.7高地地形简单,易攻难守,反击的志愿军2个多连攻势如潮,仅20分钟,就打垮了韩军第32团1、2营(共4个连)的防御,夺回了全部阵地。

回想一下两年前的长津湖战役,20、27军8个师的勇士们全然不顾自身的饥寒交迫,在冰天雪地里向美军猛扑过去。当时只有几门野炮以及少量的山炮、迫击炮进行掩护,火力支援还远远不及国内战斗,这样的场景将永远一去不复返了。

“有勇有谋,方能致胜”。颜伏同志针对我军首次多支炮兵部队、多炮种联合作战的具体情况,尊重科学,注重到一线调查研究,反复寻找和抓住敌人的特点与作战规律,利用战斗间隙,组织部队采取各种方式学习、培训,有效提高了炮兵指战员的战术、技术水平。

10月30日中午12时,我军以133门大口径火炮和30门120毫米重迫击炮,向597.9高地实施猛烈炮击,持续达4个多小时。黄昏时分炮声沉寂下来,韩军惧怕我军乘势发动攻击,立即爬出隐蔽部抢修被毁的工事。不料一个半小时后,我炮兵部队又突然开火,对高地进行了5分钟的炮火急袭。接着开始炮火延伸,韩军以为志愿军这次一定会进攻,急忙再进入阵地准备迎战,谁知我军炮弹又猛然打回到高地上,被打了个正着。几次三番真假延伸射击,使高地守军伤亡过半。晚上10点,炮209团24门火箭炮进入阵地,对敌纵深炮兵阵地和二梯队集结地实施大面积射击,几乎完全压制了敌纵深炮火。这是志愿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炮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这门就是保存在军博的M1A1155毫米榴弹炮

在上甘岭激烈的战斗中,我军大口径火炮发挥了突出作用,炮兵30团参战部队有4门M1A1(后称M114)型155毫米榴弹炮。该炮1944年研制成功并装备美军部队,炮管长23倍口径,重量5.8吨,火炮俯仰角-2至+63度,左右射界50度。炮弹重达43.13千克,炮口初速563米/秒,最大射程14.6米,性能十分先进,美军一直服役到1982年(台军到现在仍在使用)。这型火炮我军在朝鲜战场上首次相见,就缴获了一批,为此我东北军工厂刻苦攻关,仿制出了155毫米榴弹炮弹,使得该炮能为我军所用。

炮兵30团利用这4门远射程重炮,经常压制、反击美军。在1个月的战斗中,他们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打法,共击毁美军105毫米口径以上火炮48门、迫击炮3门,坦克7辆,弹药囤积点10座,还先后支援步兵击退敌军10余次集团进攻。战后全连荣立一等功,其中1门155毫米榴弹炮至今仍存放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炮兵又一大亮点,就是我高炮部队织就了对空防御网,沉重打击了美“空中飞贼",有力支援了步兵与地面炮兵的战斗。在长津湖之战中,面对世界头号空中强国,我9兵团15万将士竟然没有1门高射炮配备!他们在围攻与追击美陆战1师时,没有任何防空火力掩护。翻开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的当代世界军事史,不难发现这是唯一的战例。

上甘岭战役期间,敌出动了3千架次飞机,进行空中支援,投弹5000多枚,严重威胁了我人员与装备的安全。我高炮部队既不惧强敌,愈战愈勇;又灵活机动,会打善谋。在前沿战地上空,迫使敌机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为所欲为了(我军飞机因作战半径等影响,未能到三八线附近空域作战,因此战场掩护任务,只能由高炮部队独自承担)。五圣山战区先后有高炮601团3个连、610团3个连、独立高炮20营、35营等多个高炮连队,共计47门高射炮参加战斗。另外,还有各步兵、炮兵团自己的高射机枪连参战。

志愿军高炮部队在1个半月时间里,与敌机激烈交战300余次,共击落击伤敌机270余架。高炮601团所属部队7天时间击落14架敌机,效率之高,创造了新的记录。炮兵第7师所属高炮、高机分队击毁击伤敌机41架,炮兵11团高机连表现最为突出,该连采取定点掩护与机动作战相结合,击落击伤敌机15架,荣立集体一等功。美军有多名飞行员因飞机被击落而跳伞被俘,据他们交代,美空军人员经常相互告诫:“发现共军高射炮火要飞得高,飞得快,迟一步你就飞不回去了”。美国新闻媒体也报道说,当这些飞行员战战兢兢地驾驶弹痕累累的飞机,“幸运地”回到机场,一跳下飞机就说:“金化以北的天空可怕极了!”

志愿军炮兵经过两年残酷的战场学习、实践、提高,特别是通过在美军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反面教员身上,不断敲打锤炼,彻底摆脱了长津湖洼地阴影,成功登上了上甘岭胜利之峰。

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我军最多时有134门火炮出战,其中,苏式122毫米榴弹炮19门(炮20团等),美式105毫米榴弹炮52门(炮11团等),美式155毫米榴弹炮4门、旧式150毫米榴弹炮8门(炮30团),喀秋莎火箭炮24门(炮209团),其他为杂式野炮、山炮等。

美军有105毫米榴弹炮营9个(196门)、155毫米榴弹炮营8个(128门),火炮数量总计达324门,另外还有1个203毫米榴弹炮营。美军火炮口径统一、性能先进、数量比我多达近3倍,而且,人员文化程度高、专业训练时间长、大战经验丰富,再加上有空军配合,明显处于有利地位。

战役期间,敌炮兵打出了197万多发炮弹(105毫米以上),我方消耗的大口径炮弹(75毫米以上)11万多发,敌我之比为17:1。双方炮战激烈程度极为罕见,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

志愿军炮兵敢于战斗,不怕牺牲,战术灵活,善于及时总结经验,激战中反而经常处于上风。据统计与敌炮战16次,毁伤敌各型火炮112门、击毁敌坦克28辆。开战10天以后,距离前沿5公里范围,美军再也不敢设立炮兵阵地了。我炮兵部队还支援步兵实施反冲击43次,拦阻射击敌人39次,打击敌集结兵力6次,摧毁地堡279个(此外,炮7师部队击毁敌汽车42辆、仓库25座),共计消灭敌人1.3万多人,占歼敌总数的58%。辉煌战果,永载史册。

上甘岭战役,我军共消耗炮弹36万多发(81毫米口径以下的迫击炮弹居多);高射炮弹5万多发,总计41万多发。我方后勤供应各种物资1.6万吨,实际消耗1.1万吨。其中弹药5530吨,平均日消耗128吨。虽然数量远远少于敌军,但是物资消耗量仍创下了当时我国军事史上的记录。为保障后勤供应,我军共投入运输车辆2163台次,火线运输人员8500余人,动员民工6万余人。战后美军不得不承认,“战斗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的大炮发挥了惊人的作用”。1953年1月,上甘岭之战的始作俑者、“嗜血赌徒”范弗里特被撤职,可耻的结束了其军事生涯。

毛主席关于上甘岭战役的讲话,指出了志愿军赢得上甘岭战役的原因,其实也是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不妨再次重温一下:“我军取得如此胜利,除由于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和射击的准确实为致胜的要素。”并称赞:“这是奇迹。”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列出过数据,阵地战阶段,志愿军每发射1发炮弹,美军就要还击17到19发。志愿军和美军火力密度如此悬殊,可结果却是美军节节败退。炮兵射击的精确性,正是其中的关键,毛主席一语道出。

9 阅读:513
评论列表
  • 2020-11-28 16:48

    穷则战术穿插,达着给老子炸。美军炮弹消耗量大,并不是美国炮兵打不准或者战术差,而是他们认为浪费火力比浪费生命好。

  • ECCO 3
    2020-12-02 14:33

    相对火力还是严重不足

  • 2020-11-24 22:20

    伟人永垂不朽!

  • 2020-12-25 07:37

    。该炮1944年研制成功并装备美军部队,炮管长23倍口径,重量5.8吨,火炮俯仰角-2至+63度,左右射界50度。炮弹重达43.13千克,炮口初速563米/秒,最大射程14.6米,性能十分先进 楼主你的数据有问题吧

这才是战争

简介:全网络唯一一家专业战术分析类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