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260e4d60b38c2fcb100501e7838b041.jpg)
1943年12月,新四军第三师十旅兼淮海军分区三支队营以上干部合影。中排左四为副政委李少元,后排左四为彭仲韬。本文主人公关盛文也应当在其中,可惜不知是哪一位。
关于老关新棉衣的事情
这是全民族抗战时期发生在淮海抗日根据地的一件真事。
去年我在做宿迁市抗日民主根据地廉政建设展览馆时,要是知道有这件事,就把它作为典型事例在馆里展陈出来了。
话说1943年春,为了加强淮海根据地潼(阳)宿(迁)海(东海)地区的军事建设,以便更有力与日伪军进行斗争,成立了潼宿海军分区,司令员由新四军第三师十旅副司令员覃健兼任,并兼第三支队司令员。司令部驻地在潼宿海根据地的南部麦墩村。军分区(第三支队)下面有一个直属队,直属队下面又有一个供给处。供给处是干什么的?简单说就是搞后勤的,是与钱财物打交道的。这个供给处虽然不大,但下面却又有军需股等股,还办了一个缝纫厂。当这个处的处长,权力说大不大,说小也不能算小。
供给处的处长姓关,名叫关盛文。关盛文处长现在的职务虽然不高,但资格却较老,是当年鄂豫皖苏区的老红军,连指导员。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当年的老红军部队改编为八路军挺进敌后抗日,之后关盛文就跟着黄克诚师长来到淮海地区建立根据地,为巩固发展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革命斗争。到这个时候,关盛文年龄已经不小,三十六七岁,大家都叫他老关了。他自己还不当回事,可组织上看着却有点着急了,虽然当时新四军部队结婚规定要达到“二八五团”(年满28岁,有5年革命历史,团级以上干部,符合以上条件的,经过组织批准可以结婚——赵连军注)标准,但老关年龄确实大了。于是,组织上特地批准,并积极出面,帮他找了个爱人,成了家。他的夫人姓甚名谁,我们不知道,但从有关书上的记述可以知道,他的这位新婚妻子在供给处下面的缝纫厂当工人,蛮贤淑善良的,应该就是潼阳一带的本地人。新婚燕尔,本来是十分快乐地生活,不料,时间不长,老关却把妻子批评委曲得哭了。
原来,老关的妻子看到自己丈夫结婚前穿着一身满是补丁的棉衣,结婚后还是穿着这身满是补丁的棉衣,心里实在感觉过意不去。于是,她就到供给处下面的军需股,向他们要了一些布,悄悄地为老关做了一套新衣服。谁知,好心办出了“坏事”,惹出了一场“大祸”。当妻子把新棉衣拿给老关时,他非但不给面子不穿,还命令缝纫厂召开会议,把妻子狠批评了一顿。这事情出来,让直属队教导员彭仲韬知道了,他就专程跑到供给处来了解情况。老关的妻子一见彭教导员的面就委屈地哭了起来,说部队两年发一套棉衣,老关那身衣服却穿5年了,破的都没法补,又没搞特殊化,5年换一套犯啥法,还开斗争会!彭教导员听了,安慰她说,你没有错,缝纫厂的女同志都同情你,我找老关谈谈。彭教导员就去找老关,哪知这位老兄脾气却特倔,一下还转不过来那股劲。于是,彭教导员就假传“圣旨”说,是支队李政委(指第三支队副政委李少元,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赵连军注)叫我找你谈的,你那样做是错误的,供给处的同志都不赞成你开那个会。棉衣穿不穿由你,但我要向大家宣布批评大嫂是不对的。就这样,费了半天周折,老关才承认自己做的过分了,向爱人道了歉,这件公私交叉的风波才算平息下来。至于新衣服呢,组织上都出面了,老关只有乖乖地穿上身。
事情到此本来就算结束了。但是,当年直属队的那位教导员彭仲韬,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三十九军政委。离休后,他写了一本回忆录,在回忆录中记下老关当年批评媳妇这件事,并感叹说,我军后勤干部的优良品德——忠诚刻苦、廉洁奉公、不畏艰险、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部队服务,关盛文同志集于一身。至于关盛文为什么会有这种优良品德?因为关盛文最崇拜两位人物,一位是毛主席,另一位是鄂豫皖苏区创始人之一的吴焕先政委。老关常说现在有毛主席领导,再苦再累也不怕,大家齐心协力打鬼子,没有别的顾虑。我们在鄂豫皖苏区红军部队时,头几年由吴焕先政委领导,部队发展很快,打了许多胜仗。大家都说吴政委是活诸葛能掐会算,他提出“声东击西”、“飘忽无定”战术,把敌人搞的晕头转向。有一次敌人进行“围剿”,四面八方围了上来,许多人都主张立即突围,吴政委却说白天不能动,晚上要下雨,部队做好准备,以雨为号,集中打它西北的一路,不但可以解围,还可以消灭敌人一部,打破“围剿”。大家望望天上满是星星,说哪来的雨?吴政委讲,你们回去做好战斗准备,今夜一定有雨。可真神了,半夜果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敌人都躲到房子里去了,红军部队出其不意猛打了出去,消灭了敌人一个团,打垮了两个团,那些白狗子第二天就夹着尾巴撤退了。后来张国焘到了鄂豫皖,他不相信本地的同志,说有什么“AB团”“改组派”打进苏区和红军里来了,到处抓反革命,弄得人人自危。老关当时是特务连指导员,总是奉命去抓人,许多好同志被打成反革命,他心里想不通说了一句“那些人也不像反革命啊”的话,没过几天也被抓了起来,关押一个多月,又要去当挑夫,可把人折腾苦了。再之后,鄂豫皖红军二十五军主力遭受重大损失,张国焘带领二十五军主力西征四川,留下吴政委和徐海东坚持斗争。经过一段艰苦斗争,又组织了一个红二十五军,苏区也逐渐恢复起来。1935年长征到甘南,吴政委不幸牺牲了。很久都不敢向下面部队传达,过了几个月部队才知道,大家都哭了。老关经历了革命无数次的失败和胜利,血成池汗成河,凭着朴实纯真的直觉认识,觉得就应该跟着毛主席好好干革命,好好为人民服务,对得起牺牲的吴政委,哪里还会把个人的吃穿享受放在心中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十个指头有长短,革命队伍中也不是都有老关这样的优秀品德。彭仲韬将军回忆录中说,同样是在三支队,支队部侦察排有一个姓王的班长,就偷卖了4排 (一排5发)子弹给一个地主家里,锄奸股破案后,被公审判处了死刑。(史料和图片来源:彭仲韬著《烽火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