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咸丰帝31岁暴毙,你看他逃往热河干了啥?每天都做4件致命事

一点点小想法 2024-12-06 21:40:54

1861年的夏天,承德避暑山庄内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肃穆气氛。这个昔日皇家的避暑胜地,如今成为清朝咸丰帝的最后归宿。

究竟是什么让咸丰皇帝仅仅31岁便匆匆离世?逃离京城的避暑生活,为何却成为了他的致命牢笼?而他每日重复的四件事是什么,真的是他走向不归路的真相吗?

仓皇北逃,命运急转直下

1860年,随着英法联军逼近京师,紫禁城的安全岌岌可危。

作为统治者的咸丰,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无力回天。

作为皇帝,他的责任本应是维护江山社稷,可在这一刻,他所有的力量似乎都变得苍白无力。

而另一边,群臣劝谏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他们敦促咸丰立即避离京城,前往位于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以便保护自己的生命与政权。肃顺、端华等人急切地劝他,这并非逃跑,而是暂时的“巡幸”。

可咸丰心中明白,这不过是一个借口,事实上,自己已经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作为帝王,他无法承受亡国的耻辱,却又不得不面临这一无奈的选择。

八月初八,咸丰帝带着皇后、懿贵妃、丽妃,和一众宫女太监等百余人,匆匆出发,踏上了前往热河的旅途。

这一路的奔波,咸丰的身体已然出现了不适。他的健康状况本就不佳,幼时因马场上的一场狩猎事故留下了伤病,尽管经过多年调养,始终未能完全康复。如今,饱受忧虑和恐惧折磨的他,身体更是迅速崩溃。

几天的跋涉后,咸丰终于到达了热河的行宫——这片曾经是康熙、乾隆帝每年避暑之地的地方。与京城的皇家气派不同,这里山清水秀,却也不乏皇家的精致与大气。

然而,此时的咸丰并未因这片山水而感到安慰,反而愈发感到内心的凄凉与绝望。早年的康乾盛世早已不复,留下的只是颓废与衰弱的帝国,以及一位身心俱疲、无力回天的皇帝。

避暑山庄,难掩绝望

热河避暑山庄的风景如画,四季常春,绿意盎然,但对于咸丰帝而言,这片美丽的天地并未带来丝毫的安慰,皇帝的身体和心灵,在这里找不到任何慰藉。

曾经,他的祖先们在这片土地上享受着宁静和安逸,每年四月,康熙帝便带着后宫来到这里避暑,度过一个温暖的夏天,直到十月才回京。

而现在,这座庄园的每一片绿树、每一座亭阁,都似乎在提醒着咸丰,昔日的盛世荣光已经不再,而他自己,也不过是这段历史长河中的一颗微小的沙粒。

伴随着咸丰帝沉重心情的,还有他那每况愈下的身体,他的身体状态在逃难的路途中已然愈发虚弱。由于长时间的奔波和劳累,咸丰的病情加重。旧疾不断复发,尤其是他那日渐严重的腹痛,时常让他痛不欲生。宫廷的医师建议他需静养并调理。然而,在这里,他并不愿意静下心来修养,所有的压力和恐惧都没有得到释放,反而变得愈发沉重。

与此同时,外界的战局并没有丝毫缓解的迹象,英法联军继续推进,几乎一步步逼近北京。即使身处远离京城的热河,咸丰的内心也依然无法平静下来。战报不断传来,太平天国的战况日益紧张,清军的溃败几乎成了定局。

而咸丰更深感的是,自己与这个世界的隔阂愈加拉大。他无法亲临战场指挥,也无法做出决策。他每天的时间被无数的奏折和政务填满,然而他无心批阅,所有的奏章似乎都只是在提醒他,曾经的帝王威仪已经荡然无存。

在这里,咸丰并没有找到逃离政治纷争的安宁,反而因为空闲过多,他的内心空虚得更加可怕。既然回京无望,他不如放纵自己,于是,在这些无尽的时光中,咸丰开始更加纵情享乐,那种短暂的麻痹感成为了他最后的慰藉,他开始过得越来越沉迷,越来越放纵。

纵情声色,四事致命

外面的世界动荡不安,内外威胁如潮水般涌来,而他却选择以纵欲来麻醉自己,让那些纷扰的思绪得以暂时逃避。咸丰帝的身体在外界的惊涛骇浪中逐渐垮掉,而他依然无视医生的劝告,日复一日地沉浸在一系列放纵的行为中。

首先是美色,作为一位皇帝,他的后宫美人如云,然而这显然不足以满足咸丰日渐膨胀的欲望。他开始频繁召来各色美人,甚至不再局限于宫廷中的嫔妃,而是开始寻求外来的汉族美女和知名的艺人,甚至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名伶和外宫的女子,每一个她们的身影,似乎都成了咸丰逃避内心痛苦的药方。

然而,纵欲不仅仅体现在对美色的追求上,咸丰帝对戏曲的痴迷也愈加深重。几乎每天,避暑山庄内的戏台上都会上演一场场盛大的演出。他指挥着戏班的演出,甚至亲自参与其中,不时装扮成剧中的角色,登台一展风采。

除了美色与戏剧,咸丰帝对酒的迷恋也从未停歇。热河的气候相较于京城清凉,咸丰本应养生调养,然而他依旧无法摆脱对美酒的渴望。喝得酩酊大醉之后,他不再理会那些焦虑和紧张,只能任凭自己放纵在那种迷离的状态中,稍纵即逝的快感也许是他最后的安慰。

鸦片,则是咸丰帝另一种逃避的方式。进入热河后的不久,他便开始吸食鸦片来麻痹自己,尤其是在他感到生死无常、局势难以挽回时,鸦片成了他最容易寻得的解药。

他所用的“益寿如意膏”和“紫霞膏”,曾经是道光帝以及一些高层官员所禁用的物品,但在咸丰的眼中,这些东西仿佛是一剂延缓痛苦的良药。

起初,他的使用量并不大,但渐渐地,他对鸦片的依赖愈发严重,沉浸在这种麻木的状态中。他以为这样就能摆脱一切苦痛,但鸦片却如同吞噬灵魂的幽灵,越是靠近他,他的生命便越快滑向死亡的边缘。

四种致命的放纵——美色、戏剧、酒与鸦片,成为了咸丰帝的日常。每一天,他都在这四种欲望中不断轮回,而他的身体和精神,却在不知不觉中迅速消耗。

对于咸丰而言,这种无休止的沉溺或许正是他面对帝国倾颓和个人无力的最后反抗。然而,最终,这种自我放纵的生活并未带来任何转机,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

关于咸丰之死,史书中还有一个流传较广的“鹿血断饮”故事。据说,咸丰在京城时,由于纵情酒色,身体渐渐虚弱,常常咳嗽不止。太医为他诊治后,建议用鹿血来弥补体内的“阳亏”。

为了每天能提供鹿血,他命令在圆明园饲养了数十到一百只鹿。然而,在逃往热河之前,咸丰本打算将这些鹿带走,但面对英法联军的逼近,众多大臣劝谏他,眼下最重要的是保命,鹿群早已无暇顾及。

悲凉人生,客死异乡

咸丰帝的生命最终走到了尽头,尽管他尝试过一切方式去逃避命运的残酷,但所有的努力都无法改变那必然的结局。

1861年8月22日,承德热河行宫的“烟波致爽殿”里,沉寂的气氛被一声低沉的呼吸打破。那一天,31岁的咸丰帝,带着满腔的未竟心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当咸丰的生命走到尽头时,他自己清楚地知道,这一切早已无法挽回。他的身体在长期的纵欲和压力下逐渐崩溃,内脏的虚弱、呼吸的急促、身体的苍白,一切迹象都在宣告着他的死亡即将来临。

在他临终前,咸丰有过短暂的清醒。他的眼神中没有愤怒,也没有恼羞成怒,只有深深的无奈与悔恨。

他命人召来大臣和太监,决心在临终之际,做出一项他最后的安排——立太子。

经过几天的沉思,咸丰最终决定由皇子载淳继位,并指示肃顺、恭亲王等人辅佐。命运似乎早已注定,这位英年早逝的皇帝,未能见证自己的王朝复兴,也未能实现自己那未竟的梦想。

当咸丰的心跳彻底停止,承德的这座避暑山庄再次恢复了宁静,宫中的灯火也逐渐熄灭。那座曾经承载着帝王梦幻的殿宇,静静地守候着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位帝王的遗体。咸丰帝死后,他被葬于清东陵的定陵,这座陵墓也成为了他短暂、孤独一生的终结。

尽管咸丰的身体已经在热河的行宫中离开了人世,但大清江山的危机却并未随着他的死亡而得到缓解。反而,咸丰的离世成为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标志着清朝彻底进入了一个崩溃的时代。

太平天国的烽火继续蔓延,外敌的入侵日益加剧,而即将登基的载淳帝,又能否挽回这片已千疮百孔的帝国?

事实上,咸丰的死只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历史结果,是清朝腐朽政权的必然倒塌。无论如何,咸丰的死无法改变大清朝即将迎来的灭亡,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向了不可逆转的方向。

0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