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国脚徐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了自己对于中国足球青训的看法,他认为,若中国足球想要突破困局,必须打造出一个统一的体系,选择最适合的球员,注重未来的潜力,而不仅仅是当前的成绩。
徐亮从自身经历出发,分析了中国足球为何始终难以崛起。他提到:“目前青少年的选材方向并不统一,各地选材标准不一,导致成年队员在技战术上难以融合。”他说,中国拥有与日韩、伊朗等国比肩的身体条件,但缺乏统一的训练和选材体系。相比之下,日本从小选材就是“小快灵”,他们的球员天生拥有更好的技术和配合意识,而中国的选材却没有形成一致的风格。
徐亮提到,他在自己公益足球课程中的选材标准是以“未来潜力”作为最重要的依据。他表示:“我选择的球员以‘小快灵’为主,他们在技术上有很大的潜力,具备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进一步解释,这类球员的优势不仅仅在于身体素质,而是能够在比赛中创造出有突破性和想象力的场景,正是这种球性、球感和对空间的理解,能够让球队在比赛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徐亮举例说,像U20国青的后腰依木兰就是这种“想象力”强的球员。通过多年的观察,徐亮发现,这种类型的球员在中国足球中极为稀缺。
他还提到,自己从事公益教学并不看重当下的比赛成绩,而是更加注重球员未来的发展。“很多球队和俱乐部太功利,过于看重短期成绩,但从长远来看,只有真正注重培养未来上限高的球员,才是中国足球真正需要的。”许多网友认为,中国足球若想真正崛起,急功近利的思维必须抛弃,培养球员的长远眼光和天赋才是根本。徐亮的选材理念无疑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有球迷指出,虽然“未来潜力”很重要,但中国足球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这些球员?现如今,许多俱乐部和青训营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已经习惯了快速培养球员,极少关注球员的长期成长和技术磨练。另有评论认为,缺乏强有力的管理体系和竞争机制,也使得中国足球无法实现真正的蜕变。更有网友提出,徐亮提到的“体系”问题,或许正是中国足球长久以来的症结。只有当各方力量形成合力,聚焦青少年足球的基础建设,建立起一个统一的选材和培养标准,中国足球才有望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徐亮的观点明确指出了中国足球的方向——通过建立统一的体系,从青少年开始培养具备潜力的球员。虽然这条道路不容易,但他认为,这种方向值得所有人去尝试,并在未来逐步完善。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中国足球需要更多有远见的专业人士参与进来,更多的俱乐部和青训机构将目光从短期效益转向长期发展。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为中国足球注入新的血液,培养出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