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小稚
不好惹,同不讲道理是两码事。
很多人可能会混淆这个概念,以为不好惹,就是说话做事毫无顾忌,在任何地方都以自己为主,一点都吃不得亏,只要吃亏了,或者退让了,就显示出自己的懦弱。实际并不是这样,真正的不好惹,绝对不是不讲道理,或者在任何时候都要赢,而是要以基本的人情世故作为导向,做一个有妥协同时也有原则的人。
拿捏好其中的分寸,真的超级重要。
而现实中,很多人要么一味妥协,要么过分有原则,前者会显示出自己的怯弱,不利于人际交往,后者不懂得变通,同样在走进社会以后,显得过于固执,也很容易吃亏。
因此,做一个既能妥协,同时也不好惹的人,才是真正符合人情世故的。
很现实的一个结论是:生活中,你越是不好惹,往往越是受人尊重,并且很多人的经历都能证明这点。
生活中,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很害怕得罪人,不管是在什么场合,对方什么身份,他们说话做事的逻辑和思维,都会下意识顺着对方,一切以对方的喜好作为出发点,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也不敢说出自己的诉求,从来都是顺从。
表面上看来,这样的人脾气很好,很好说话,应该很受人喜欢,或者有很多真心相待的朋友才是。
但实际上,这种喜欢背后藏着的深层次原因,很是值得我们商榷——很多人在距离上因此走近你,并不是真的想和你做朋友,而是感觉你好拿捏,同你在一起可以随心所欲,而不是真正欣赏你这个人。这种源于你好拿捏的友情,在真正遇到考验的时候,朋友的面目才会露出来,并不会长久。
当然,这种落于心底最现实的衡量,肯定谁都不愿意说出来,但是这个事实绝对客观存在。
简单来说就是,外人对你的尊重程度,不会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他们内心会有相应的衡量机制,当这个人第一次见你的时候,就会根据你的穿着,气场,说话的思维和逻辑,在脑海中下意识给你进行相应的打分。得分的高低,同他对你的尊重程度,基本是呈现出正比关系的。
而在后期的相处中,你的底线和原则,说话做事的风格,同样会影响外人对你的综合评价。
前些年,我有一个同事,她在公司的形象,一直就是一个老好人,经常帮别人做事,帮别人带饭,反正不管有谁要她帮忙,她从来都是很热心的态度,没有一次拒绝过,发展到后来,就有人要她帮忙做ppt这些,把自己的工作分一部分到她这里。
她的人缘,没有随着她的这种大方而真正变好。相反的是,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会说谢谢,但后来什么都不说,好像她做这些事完全是应该的,再到最后有时她帮忙做得不够好,还会有人责怪她。
人性,在很多时候有一个通病就是得寸进尺,并且这种变化,可能自己都无法意识到,就是一种自然而然地心态,不小心就暴露了,顺着对方的软弱往上爬。
相反的是,另外一个同事,她是那种看起来就很不好说话的人,不会对每个人都友好,尤其是没有利益交集的话,她很注重维护个人的利益,因此很多人虽然背地里会不时地讨论她,说感觉她不太好相处,但是当面同她说话的时候,却是特别地客客气气。
她有次帮别人带了一个文件,原本也就是顺手的事,但对方就会特别客气地跟她说谢谢。
比起来做ppt,分担工作这样的任务,显然帮忙带文件要简单很多,但这两者获得的结果,却是截然相反。
因此,你发现没有,一个人处于社会关系中的时候,自己付出的东西,可能同外人的评价不会呈绝对的正比。如果你本身的能力不够,一开始就让对方产生仰望的话,那么你的随和就会顺其自然地演变成好拿捏,但如果你能力很强,明显超出周围的人一大截的情况下,此时你的评价却会变成平易近人。
不管是在任何场合,人情世故都是有一定的势利的性质在里面的。
很多人,最初在走进社会的时候,可能会不屑于这种人情世故,但下一刻自己在面对不同的人时,可能也会有区别对待的心态。
不要高估任何人,包括你自己也是一样。
因此,与人相处的时候,你的底线和原则一定要明确,在应该拒绝的时候,绝对不能违背自己的心意去妥协。该拒绝的时候就拒绝,不要害怕得罪人,适当地拒绝是给自己的人格加上一定的魅力,让外人明白你是一个不好惹的人。
你越是敢于在关键时刻亮出自己的原则,他人越是不会轻易被你得罪。
因为人处于社会环境里的时候,往往会更加尊重有自己想法的人。
谨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