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五十岁之后,千万不要让身边的人“借运”

看一苇 2025-04-10 19:56:53

人活到五十岁,半辈子积攒下的福气比钱财更金贵。

老祖宗说“五十知天命”,说的就是看清哪些该守住,哪些该放手。

这时候最怕的,不是天灾人祸,是身边惦记你那份福气的人。

记住三句话:父母不能惯着,兄弟不能养着,子女不能拴着。

孝心别给太满,留三分清醒

《增广贤文》里讲“孝悌为先”是好话,但活到五十岁的人得明白,孝道也得讲究火候。

老家隔壁张叔,把九旬老娘接来精心伺候,三个兄妹甩手不管。

到头来老宅拆迁,兄弟姐妹集体上门闹遗产,老太太当着亲戚面说“谁养老房子归谁”,最后全家撕破了脸。

孝顺父母本没有错,就怕过了头。

七十多岁的父母住到你家指手画脚,今天挑儿媳不贤惠,明天嫌女婿不上进。

你端茶倒水伺候周全,他们却把退休金偷偷塞给游手好闲的小儿子。

这种孝道像滚烫的开水,能把家庭烫出窟窿。

记住三条规矩:

给老人的饭菜要热乎,听老人的闲话要隔道帘;

伺候多病的爹娘要几房轮着养,别把担子独揽;

立不起来的老人要当孩子教,不能由着性子闹。

兄弟莫当债主,留一条退路

“亲兄弟明算账”是老理儿,可总有人不信邪。

县城做买卖的老李,借给亲哥二十万开养殖场。

三年过去,侄子娶媳妇盖新房,嫂子手上戴着金镯子,就是不见还钱。

去年老李生意周转不开上门要账,亲哥瞪着眼说:“分这么清楚干什么?咱爹留下的老宅基地还值不少呢!”

过五十岁的人账本得划清:

兄弟借债要打欠条,哪怕利息写个零;

混得差的三天两头来借钱的,给顿饭钱是情分,救急不救穷;

尤其碰上赌博欠债的,你当他是手足,他拿你当钱袋子。

真有难处要帮,宁可替他牵线找活计。

村里王哥前年借给妻弟五万买收割机,条件是每月从工钱扣两千。

现在妻弟跑运输月入过万,还主动多给了利息。

这才是救急又顾情分。

儿女别当盆景,留七分天地

史铁生笔下的老母亲多聪明,知道放儿子去地坛独处。

现如今多少父母反着来:

儿子三十了还要每天查手机定位,闺女离婚带着孩子回家住,连约会对象都要先过爹妈这关。

朋友家儿子在省城买了房,老两口非得跟去住。

客厅安监控说是帮忙看家,实为盯着儿媳。

小两口吵个架,婆婆凌晨三点打电话劝架。

去年腊月儿媳干脆带着孩子搬回娘家过年。

五十岁养儿女要像种树:该施肥的时候别抠门,该剪枝的时候别手软。

买房子帮着付首付是心意,月月替还房贷就是犯糊涂;

带孩子接送上下学是帮忙,住在小夫妻屋里当家做主就是添乱。

闲事别当判官,留一扇门窗

名著《偷影子的人》里说得好:“不能干涉别人的人生。”

县城刘婶吃过大亏,侄女遭受家暴找她诉苦。

她劝侄女别离婚,结果侄女被家暴成重伤。

婆家人指着鼻子骂她多管闲事,亲哥嫂现在看见她都绕道走。

见过太多热心肠办坏事:

劝下岗的侄子去送快递,人家觉得你看不起人;

帮离异的老姐妹介绍对象,婚后再吵架全怪你瞎牵线;

借钱给亲戚治病是好心,结果人家拿着钱去投资全赔光。

过五十的人要练就闭口禅:

街坊诉苦你递纸巾,千万别出主意;

亲戚借钱你说要问老伴,千万别充大方;

儿女抱怨工作你听着,别教人家怎么混职场。

守运道要会当泥瓦匠

晚年的福气像老房子,要年年修缮。

第一道门槛防着亲情吸血,第二堵围墙拦着闲人插手,第三扇窗户留着看风景。

老话说“五十不欠债”,如今得加上“五十不欠人情”。

老家堂屋供的菩萨都知道,给三炷香是恭敬,供整只猪头就是犯傻。

别让身边人把你的福气当供品,更别把自己活成烧香拜佛的冤大头。

见多了这种事:

把老本投给儿子开公司的,最后睡在阳台改的隔间里;

给兄弟担保贷款的,过年不敢回家怕见债主;

把亲家当自家人的,孙子都跟着改姓了。

守住运道其实简单:

养老钱存定期,密码不告诉任何人;

人情往来记本账,吃亏三次就断交;

儿女的事不过问,除非开口请帮忙。

后半辈子的智慧,都在“分寸”二字。

对父母七分孝顺着三分脾气,对兄弟五分情义带五分计较,对儿女三分牵挂藏七分清醒。

记住这个理儿:五十岁之后的好日子,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拦出来的。

0 阅读:2

看一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