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倡导的所谓“三权分立”等分权制衡的施政举措,大家其实也别太过于迷信,说得那个一点的话,这手法还真是我们的老祖宗玩剩下的,只是说,老祖宗们后来发现这玩意儿的效果委实不太好,这才没有认真地继承下来。公元963年,即宋太祖赵匡胤在位的乾德元年,宋军一举平定荆南、湖南两地(也就是现在的湖北和湖南)。平定下来后,为了保持两地的基本平稳,宋朝留用了原来两个地方割据政权的州刺史等地方官。但为了保持中央朝廷对这两个地方的有效控制,宋太祖还是派出了贾玭(发“贫”音,蚌珠的意思)等朝官为湖南、湖北的通判。这个通判的职务,最初并不是北宋一个州的副长官,实际上是各个州的监察官,用于监督原任州长官的。后来,这就成为了北宋王朝初年的一个惯例,通常新征服地区都会设置通判一名。
这些通判虽然是宋朝朝廷任命的地方官,但是他们既不是地方的二把手,又不是州长官的下属官员,就是朝廷派过来监视原任官员的。所以,一来二去之后,这些通判就与原来的州长官产生了很多纷争,当他们与州长官顶牛时,说到激动的时候,往往就会蹦出来一句:“我是监州,是朝廷派我过来监视你的(你最好悠着点)。”进而导致州长官所有举动都备受牵制,很多时候直接就妨碍了朝廷的政令畅通。不仅如此,有些通判甚至将自己视为高于州长官的官员,常常会越权行使职权,使得政出多门,颇多谬误和掣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乾德四年(公元967年)农历十一月,宋太祖颁布诏书,称设置通判是为了“本期共治,必冀分忧”,意思是想要通判帮助州长官管理好本州事务,岂料“与长史互执事权”,各说各算,其中有的人甚至“或徇私而为党,或专欲而自强,多致忿争,动成逾越”,于是宋太祖要求,各地方“事无巨细,须长史、通判签议连署”,即各方面都要签字到位,一项政令才能付诸实施,从而约束各州长官与通判各自为政的行为。这就相当于用诏书的名义确定了州长官和通判平起平坐的地位。
这样做的效果是,两者之间更加的扯皮推诿,互为掣肘,搞得很多地方更加不知道怎么做事才好。于是,开宝七年(公元974年),朝廷再次诏令明确,要求各地“公筵”(公卿高官或官府的宴会)时,通判坐在州长官的下首,这才在正式文件上明确通判为各州的副长官。由此才解决多头执政,互相扯皮打架的情况。其实不仅对地方官的设置进行了“分权制衡”,宋朝可以说是将分权制衡的施政措施发挥到极致的一个王朝,仅仅这个王朝的宰相职权,就被分离得细致入微,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官员,实际上都在某一方面承担了宰相的职能,其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正宰相,参知政事是副宰相,枢密使是军事宰相,三司使是财政宰相。更进一步的是,这些宰相们的下面还进行了分权,比如三司使这个财政宰相,一度他的职权就被划分为盐铁(管盐铁专营)、度支(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户部(掌户口及赋税)等三部使,分案分线办理事务。但后来因为各线各自邀功,而且“文符互出”(文山会海,还互相打架),搞得各地无所适从。最终经过二十年的改革,还是重新恢复为了一个机构,这才解决了大问题。
宋朝的这种“分权制衡”,还存在一个最大的危害,即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冗官冗员冗兵最严重,行政开支最庞大的一个朝代。-怎么说呢?分权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互相监督、相互制衡的目的,使得各条线都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运行,也不至于某一个部门权力过大。但这其中却也存在非常大的问题,比如上文中所说到的各自邀功、相互扯皮打架,还有政出多门、让人无所适从的诸多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既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更不利于中央政令的上下通畅和令行禁止。我们现在常常能看到一个西方国家存在的巨大问题,就是修筑某一项工程时,西方国家往往要延续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因为完成之前的所有程序都需要经过复杂且多头的审批流程,这对于工作效率的提升绝对是一种灾难。实际上来说,这也是分权制衡所带来的弊端。
当然,你也可以说,西方国家慢则慢矣,但他们不照样够发达吗?这一点是需要说清楚的,他们工作效率的低下,并不是这些国家发达的原因,他们之所以领先于世界,之前两三百年打下的基础很重要也很复杂,如果要总结一句话的话,那就是他们现在的发达,是在无比奢侈浪费地消耗之前那两三百年抢掠全球的红利,与现在他们“三权分立”下的分权制衡所导致的行政效率极其低下没有什么关系。因此,不要过度迷信于西方国家现有施政体制下的一些举措,这些暂时看起来“美好”的东西,实际上是用全球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血汗所堆积起来的,随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强大,他们的这种优势一定会逐渐衰弱并至最后消失。而对于我们第三世界来说,公平和效率都是需要兼顾的,甚至在很多时候来说,效率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更重要,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第三世界的我们不具备西方列强的前两三百年基础红利。
劝君与时俱进。
没有华盛顿的胸襟不想放权,说着这么多简直又当又立
笫七纵队、第十纵队?有病!你怕啥呢?
一百多年前既视感
三权分立好不好,另当别论,但是这样解释就是胡扯,小编自己白痴把别人也都当傻子。古代再是互相监督与制衡,最终还是皇帝集权,又不是皇权被“三权分立”,和现代意义上的“立法执法行政”三权分立实质上没有任何相同的地方,更谈不上中国古代玩剩下的。
总见网络上说什么第五纵队,弱弱问句第五纵队在那?收队员吗?
搭理他干啥,这个得学美国,两党政治,咋闹都行,但是敢碰国本的高压线,不管是谁直接给办了,立法严打。
小编胡说八道[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拿钱说事,罪大恶极[笑着哭]
金玉良言。
据说美国人很推崇明朝,既有强大的国际力量,又有内阁制(就是皇帝无能也没关系,有大臣帮处理政务,像极了今天的美国)。但明朝还是灭了,因为就连他的内阁制也失灵了。关键在于人,好人配好工具(制度)才会有发展。坏人配好工具,只会加倍的坏。今天的美国,也碰到了崇祯皇帝的问题了。
如果第五纵队其实都是好人[呲牙笑]
三权分立?满族皇太极称帝前是不是分立?契丹贵族会议是不是分立?蒙古贵族大会是不是分立?白族南召六家议事是不是分立?汉族最早有记载的分立是春秋时期晋国时期。
宋朝就是三权分立,没啥用
为什么三权分立国家都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