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过后,乡村振兴景象喜人,第一任村委会主任韦爷爷和他的伙伴们都已是耄耋老者,他们围坐在香樟树下,抚今追昔,憧憬未来……”
9月9日,壮剧《香樟树下》在广西南宁上演。该剧讲述了“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合寨村的发展故事,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剧目演绎了当代中国农村变革的伟大壮举和令人感奋的如歌岁月,激荡人心。”观众石一丁激动地说。
合寨村所在的河池市宜州区是革命老区,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的农村依然交通闭塞,群众生活艰难。1980年,合寨村群众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我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这个壮族山村因此成了中国“村民自治”的发源地。
“村民自治的重点在于制度上的创新,当年合寨大队果作屯村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全新的管理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制定村规民约,自己管理自己,率先实行村民自治。”广西社科院研究员过竹说。
秋日的合寨村山明水净、田园秀美,白墙灰顶的民居清新脱俗。村头一棵历经300多年沧桑的香樟树下,一块大石上刻着“中国村民委员会发源地”10个红色大字。旁边是一组5人围坐开会的塑像,个个神情专注,仿佛向人们讲述着这里非凡的历史和美好的未来。“这棵香樟树见证了当年大家选出首任村委会主任的历史。”合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兰锋说。改革开放之初,合寨村迎来新发展机遇,但原有的管理制度跟不上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村里出现了赌博、盗窃、乱砍滥伐等六种不良风气。加上管事的人少,村风越来越差。这被当地人称为“六多一少”现象。为改变这种局面,1980年2月5日晚,时任果作屯第一生产队队长的韦焕能召集其他5个生产队的干部,在村里的香樟树下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提出建立新的管理组织和选举村领导班子的构想。第二天,全村200多名群众参加村民代表大会,群众代表依次走到台前,签名盖章并按上手印,投下庄重一票。经过无记名投票选举,韦焕能当选第一任村民委员会主任。
40多年来,合寨村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村务监督等方面,持续深化村民自治范围和内涵,完善乡村治理、推动乡村发展。通过实行村民自治,合寨村解决了村里的用电、用水、校舍修建、硬化道路、文化公园建设、安装闭路电视和互联网等一系列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村民安居乐业、和谐相处。这些创新实践的成果,让合寨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等称号。“在此基础上,合寨村委会越来越注重发展村民素质文化教育,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力求提升村民的整体素质。”河池市宜州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梁忠银说。
2012年以来,合寨村陆续建起了老年人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篮球场、村民自治文化公园和展示馆等文体活动场馆设施,村民的幸福指数持续提升。“舞猫狮”是合寨村一项传统的文化表演活动,在当地已有百余年历史。
2013年,合寨村村民委员会创始人之一的蒙光新退休,他召集村里的“猫狮艺人”一起办起了少年儿童“舞猫狮”培训班。经过几年的努力,一支由留守少年儿童组成的猫狮队让“舞猫狮”这项民间艺术重焕生机。2015年,合寨村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文化名村”。
以此为契机,合寨村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枫叶节等旅游节庆,不断提升合寨村的知名度。同时,依托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将蚕丝被、猫狮、竹叶画、壮拳等打造成旅游商品,并为这些商品注册了“合寨村”牌商标,广受游客喜爱。2018年,韦焕能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被评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探索者”。
如今,80多岁的他坚持担任村民自治展示馆馆长,为一批又一批慕名前来的游客、研学团讲述合寨村的发展与变化。近几年,合寨村开始谋划打造红色旅游线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开辟新路。合寨村村委会的班子认为,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持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乡村的核心竞争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打造红色旅游,既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也时刻提醒村里人不忘初心。“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合寨村将进一步挖掘村民自治的内涵和潜力,依靠群众加强乡村治理,建设美好家园。”兰锋说。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