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混,最怕的不是没作品,而是作品却翻车。
深夜食堂这部戏无情地将黄磊从神坛拉回现实。你说他是演技派,可台词表达却不尽如人意;你说他是偶像派,可形象过于平凡无奇;你说他是实力派,可整个剧集都感觉像是在看"黄小厨"烹饪节目一样平淡无奇。
这一下摔得可不轻。

我们熟知,黄磊在圈内的地位可见一斑。平日里他见到何炅,总是直接称呼"炅炅",好像何老师不像是掌握生杀大权的人,而更像是他的小弟一样。
他和王中磊称兄道弟,叫黄渤"小渤",喊徐峥"峥子",就连宋丹丹也直接被他叫"常英"。
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其他嘉宾都对导演毕恭毕敬,唯独他直呼导演其名,甚至时不时调侃几句,这份底气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要问这位歌手获得过哪些奖项、有哪些代表作,还真是不好回答。

2022年的《县委大院》却将这种尴尬无限放大,成为了一部他的演技巅峰之作。然而,网友们所看到的并不是剧中的县委书记,而是身穿围裙的"黄小厨"在那侃侃而谈。
说到底,黄磊这些年来在演艺圈的地位并非是靠他的实力,而是他那套成熟的人设体系。他做人太会来事了,情商高到让人挑不出毛病,做事圆滑得能把棱角都磨平。
可这本事用在演戏上,反而是让他踢到了铁板。
现在的黄磊,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二线演员的实力,顶流明星的待遇,靠人设撑起的江湖地位。

在过去,这种问题可能会被他的各种光环所掩盖。然而,《深夜食堂》的翻车,就像是把那层纸给捅破了一样。这一次,不仅仅是剧情和演技的问题,而是暴露了他在演艺事业上的懈怠。
过度依赖人设的代价或许就是如此。当你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经营人设上,真正的演技反而会被落下。毕竟,再完美的人设也无法取代真实的演技。
这一跤摔得并不冤枉。

黄磊从一位演员向全能艺人的转型过程中,《极限挑战》成为了他的经典之作。
从"围裙大叔"到"神算子",这个转变看着容易,实际上做好很难。但是,黄磊做到了。他做得非常漂亮。
在这档纯爷们儿综艺中,做饭显然是一项挑战。但是黄磊一点也不紧张,直接设立了一个‘神算子’的角色——算无遗策,步步为营,将节目的走向变成了他的棋局。
他在节目里的表现真是出色:不论跟谁组队,都能玩出新花样,而且谁有小心思他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绝不是天赋,而是他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多年积累的经验。

说实在的,黄磊其实是个头脑精明的人。他在节目上并非真的单纯展现自己,而是借此机会经营人脉。他与嘉宾的每一次互动、每一个称呼都充满了计算。
目前正值行业的风口期,他总是能够率先察觉并抓住机遇。《爸爸去哪儿》曾引领亲子互动的潮流,他立刻就把"黄小厨"的品牌做了起来;当下综艺节目盛行高智商博弈,他立马就转型为"神算子"。
他在节目里的智者形象只是表面,但实际上他知道:在这个圈子里,只靠才华是不够的,还需要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只懂得处理人际关系也不行,还需要能够把握住机会。
当《极限挑战》给他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他马上用"神算子"这个人设转换了以前经营"好男人"和"好爸爸"的模式。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他在圈内的地位大幅提高。
有人认为黄磊油腻,但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黄磊深知一个道理:在娱乐圈,善于交际比有才华更重要,抓住机会比坚持初衷更实际。
这就是一个投机者的自我修养。你也无法对他的行为做出评价,毕竟他能够很好地掌控这一行业。

黄磊在2000年后的那场爱情营销被众人认为是其人生中最成功的决策。
当时正值互联网起步,整个网络都在传孙莉和他的爱情故事。老实说,这种叙述真的非常精彩:一个年轻、帅气的文艺青年,对学校的美丽校花一见钟情,常常骑着自行车带着女朋友在校园里畅游,甚至在寒冷的冬日也会在后座垫一个垫子,担心女友会受凉。
这也太行了!
这个故事无论真实与否,都深深打动了很多人。当时网上充斥着他们的“模范爱情”的传说。甚至有机构为他们颁发了“最佳模范夫妻”的奖项,将这段感情捧上了神坛。

姚晨和凌潇肃离婚后,发表的那封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的信中,把他们与黄磊和孙莉的婚姻作了对比。
这个营销效果简直是太棒了!
但是,你觉得,这个故事是不是有些太过美好了呢?
光是不提当年和刘若英那传闻不休的感情,只谈谈孙莉本人。这么多年来,她在这段“完美婚姻”里的声音在哪里?除了黄磊时常提起,我们好像从未听到过她的讲述。

但必须承认,黄磊真是玩得老练。他开创了娱乐圈"夫妻营销"的先河,后来的模仿者川流不息:在高云翔出事前,他和董璇天天秀恩爱;贾乃亮和李小璐一度也是"神仙眷侣";黄晓明和杨颖更是把婚姻当成了商业项目来运营。
最终的结果怎么样呢?这些行动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黄磊跟其他人不同,他很清楚一个道理,那就是人设要长久,就得懂得收放。该高调的时候就高调,该低调的时候就低调。因此,尽管这些年来他和孙莉的故事受到了很多质疑,但至少他们的人设没有崩溃。
后来多多诞生了,他乘机将其“好男人”的形象升级为“好爸爸”。这一套组合拳使他在娱乐圈站稳了脚跟。

从本质上说,黄磊非常擅长利用爱情这张牌。在他看来,感情不仅仅是情感,更像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多年以来,他成功地运用自己的感情经验,成功地在公众面前塑造了他的形象,尽管背后的真相如何,但至少在表面上,他成功了。
这就是名副其实的成语:人设当真,就成真的了。
在娱乐圈,起跑的位置至关重要。黄磊很有眼光,他的首部戏就选中了陈凯歌的《边走边唱》。

这部戏给他贴上了“文艺青年”的标签。
你看那年的黄磊,一头齐肩的长发,脸上挂着若有若无的忧郁,眼神里还带着点文艺青年特有的深情。这形象,简直就是那个年代女孩子的理想型:不张扬,却有内涵;看着忧郁,却不失阳光。
黄磊凭借这个形象,获得了第一批死忠粉的喜爱。
接着,他开始发行唱片、参演电影、拍摄电视剧,甚至还亲自动手做导演。无论做什么,他都始终坚持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文艺的氛围。

那段时间,观众们眼中的他就如同才华横溢的徐志摩,是《橘子红了》里的二叔,也是守在江南古镇古宅的不得志少年。
其实要说他文艺吗?
别逗了,黄磊骨子里可是个现实主义者。说他多浪漫,倒不如说他太懂得利用浪漫来调剂生活。他这个人可是精明的很,知道文艺人设能吸引什么样的观众,也清楚这个标签能给他的市场带来多大的影响。
所以当年他面临一个选择:是要像刘德华那样走偶像派的道路呢,还是选择其他的路径呢?

不,答案是不。
为啥?因为偶像的生活太累了。每天得管理身材,得练歌练舞,还得维持完美人设。最重要的是,说不定忙活半天,赚的还没有现在多呢。
黄磊是个很精明的人,他心里清楚这笔账。与其费力当偶像,不如把文艺青年的标签玩出新花样,这样更为实际。
他这一步棋下对了。往后这么多年,文艺青年的标签一直是他的加分项,让他在转型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讲到底黄磊早就明白了,在这个圈子中,人设比实力还要重要。
黄磊的人设巅峰毫无疑问是《向往的生活》。
这是我极力推荐的一档慢综艺,牢牢的贴住了他的标签:做饭,聊天,带娃,谈人生。可以说他把自己这20年来所有的经营理念都完完全全地体现出来了。

多多在节目中的优秀表现,使得他的教育理念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黄小厨的品牌顺势而为,进一步扩大了商业版图。
连他想要生三胎的事情都能在网上引发多次讨论。
仔细品味一下。
然而,这些热度背后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教育方式真的科学吗?"黄小厨"品牌策划是否涉嫌抄袭?关于三胎的问题,究竟是想生儿子还是意外的结果?有网友甚至指责其重男轻女。

然而,这些质疑并没有影响到黄磊的江湖地位。
因为他真的太会了,在节目中,他可以和何炅谈论教育,可以与张艺兴探讨音乐,也可以与素人嘉宾畅聊人生,无论是什么话题,他都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厨艺仅仅是他生活艺术的一部分。
这不正是大家心目中向往的生活吗?
这些事情都是真实的吗?

也许是的,但这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黄磊他特别懂得如何利用热点,做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以至于让人难以分辨出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在表演。
说实话,这真的有关系吗?
20年前,当大部分人都还在琢磨怎样才能成为明星的时候,黄磊就已经把人设这一概念玩得透透彻彻。从文艺青年到好男人,再到厨艺达人和教育专家,他的每一次转型都让人赞叹不已,每一次转身都让人拍案叫绝。
黄磊这一点非常高明:他把人设玩成了艺术,把生活经营成了生意,最后还让人觉得这一切是那么的自然。

在这场完美的人设演出中,人们真的忘了,他是个演员。
是的,黄磊最初是个演员。现在的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这个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