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改革:公立医院告别“以药补医”,迎接服务为本的新纪元

佳鑫评健康 2024-09-13 17:44:41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重要讲话中指出,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旧有运行机制已经历史性地终结。这一重要变化标志着中国医疗改革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也是医疗服务供给模式发生深刻变革的关键节点。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政策演变、改革成效、医院收入结构优化及其未来影响等角度,深入探讨这一政策的意义及其对中国医疗体系的深远影响。

一、以药养医的旧机制及其弊端

“以药养医”指的是医疗机构通过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补贴医疗服务成本并获取收入的一种长期运行模式。这种机制不仅导致药品和耗材价格居高不下,还容易引发医生过度开药和使用耗材的问题,进而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恶化了医患关系。在这一模式下,医疗机构的收入结构严重依赖药品和耗材,公共财政支持和医疗服务收费难以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营,尤其是在一些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公立医院的运行更是举步维艰。

二、历史性改革的实施

为彻底解决这一顽疾,中国在医疗改革过程中推行了一系列深刻的政策措施。以三明医改为代表的地方改革经验,成为全国性政策的先导。通过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建立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制度,以及推行医保控费等措施,“以药补医”逐步被“以财政补助和医疗服务收费为主”的新收入结构所取代。改革的核心在于让医疗机构回归“以医养医”的本质,使医生专注于医疗服务本身,而不是通过药品和耗材获取额外收益。

三、优化后的公立医院收入结构

雷海潮主任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公立医院的收入已逐步优化为“政府财政补助和医疗服务收费”两大核心来源。这种结构的转变不仅提升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也促使医院从过度依赖药品和耗材收入的运营模式转向更加依赖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政府财政补助:公立医院作为保障国民健康的重要载体,政府加大了财政补贴力度,确保医院能够在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同时维持可持续运营。这一举措在加强公立医院公益属性的同时,也避免了医院因收入压力而采取过度治疗的风险。

医疗服务收费:医疗服务的合理定价体系逐步完善,医院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获取收入。这不仅包括门诊和住院服务,还涵盖日间手术、检查、康复等多个维度的医疗服务。通过DRG和DIP支付方式的改革,医院能够更加注重医疗服务的价值,而非单纯依赖药品和耗材的使用量。四、改革的成效与挑战医疗费用结构合理化:取消药品加成和耗材加成后,药品和耗材的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随着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医疗费用的结构也更加合理,过度医疗现象有所遏制。医疗质量和效率提升:医院通过优化收入结构,逐步将经营重心转向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这一过程中,医院管理层面也开始更加注重成本控制、资源配置优化和服务创新,推动医院整体运营水平提升。

财政压力的转移:虽然财政补贴弥补了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带来的收入缺口,但如何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能够长期支持公立医院的运行,仍是未来改革面临的挑战之一。此外,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需要与患者的承受能力、医保支付水平相适应,才能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情况下实现收入结构优化。五、深化改革与医院高质量发展

霍尔斯医疗管理咨询表示,公立医院在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后,进入了一个依赖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全新发展阶段。未来,随着医疗服务定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DRG/DIP支付方式的深化推进,公立医院有望实现更加均衡、可持续的发展。此外,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财政投入也将继续增加,为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有力支撑。与此同时,如何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技术升级和服务优化,进一步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将成为未来改革的重点。

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终结不仅是中国医疗改革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公立医疗机构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的标志性时刻。在这一背景下,医院的管理者和决策者需要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进一步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0 阅读:2